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重要材料题(2)
我要进群 | 商务合作微信 | 我要资料 |
我要微课 | 18205613175 | 我要投稿 |
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对号入座】
(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 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
洞穴中的祖先 | ________ |
定居时代的祖先 | ________ |
传说中的祖先 | ________ |
任务二【分析论证】
(2)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史实,完成探究问题。(两个问题须分别作答)
材料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问题一: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衣、食、住、用火、使用工具、人与人的关系等多角度举例说明北京人是怎样向现代人进化的。问题二: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原因。
任务三【方法总结】
(3)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摘自《礼祀·礼运篇》
材料三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四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4)请说出材料四秦统治者创立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名称?
3. 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
(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
(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
(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4. 历史是文化的命脉,生活中时时处处是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敢质疑、爱探究的同学们,遇见下面历史素材你能收获哪些历史知识呢?
(方式一地图学史)我国古人类的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阅读《中国史前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史前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哪些流域?
(方式二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2)请问图一、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古人类的房屋复原图?
(方式三典故学史)《史记·夏本纪》中记载:“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劳身焦思,居外三十年,过家门而不敢入。”其精神世代传唱,于是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3)请问典故传唱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位历史人物?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 史料还原历史细节。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注释:如果南迁,我们鲜卑人恐怕也不能布满诸州各地,掺杂居住在各郡县,处榛林荆棘之间,水土不服,疾病死伤,四方对手听说,便有了轻慢侮辱之意,这样的话,则名声实力都受损害!)
材料四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注释:因为代都平城周围没有河运运粮食,所以京城的百姓贫困。现在迁都到洛阳,为的是交通方便,四通八达。 )
(1)材料一中“霸诸侯”的国君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任用谁为相,改革内政,首先称霸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改革?材料二中包含此次改革的哪两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为“始皇”实现“并天下”有何历史意义?
(3)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个材料?
(4)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摘编自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谬(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摘编自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的有利条件。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中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丞相和太尉的职责。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重要作用?
(4)根据材料三中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的文字是什么?文字的统-有什么重要作用?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这种文字广泛运用于哪一朝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国推行的变法名称叫什么?为什么要推行变法?该变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春秋形势图是 ,战国形势图是 。
(2)阅读以上材料,请分别说出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所代表的的派别。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一推动了材料二秦国的这次改革,请问这次改革是谁主持的?材料二反映了该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中“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此你有何启发?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郭沫若
材料二 “诸子百家”开创性的思想及其经典名言经过历代传承,至今仍活跃在日常生活中,指导着我们的言行。——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改编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春秋”与“战国”分别指我国历史上的哪段时间?
(2)材料一认为“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主要形成了哪些思想学派?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出两条“诸子百家”的经典名言。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
材料三 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贵族诬陷谋反。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而死。——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法令甚至影响到我国今天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巨大作用。(照抄材料原文不给分)
(3)材料三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请你结合材料一把理由找出来。
(4)结合上述材料和当代中国的国情,指出商鞅的什么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
12.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维护国家统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已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四: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文。西周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巩固疆土?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4)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什么机构?在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种种的艰难,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张骞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1)材料一反映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对此,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部编版:七上历史《期中考试材料解析题合集》
参考答案
1.
【答案】
②⑤⑦,①④,③⑥⑧
(2)问题一: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具备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北京人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这些都说明北京人已经向现代人进化了。问题二:不同点: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原因:这些是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3)化石和考古发现。
2.
【答案】
(1)禅让制
(2)启,世袭制
(3)分封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中央集权制度
3.
【答案】
(1)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
【答案】
(1)黄河、长江
(2)半坡人;河姆渡人
(3)大禹;大公无私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
5.
【答案】
(1)齐桓公;管仲。
(2)①商鞅变法;②确立县制;奖励耕织(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商鞅变法使奏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奏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反对派:材料三;赞成派:材料四。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6.
【答案】
(1)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奏朝受束缚较少。
(2)奖励耕织;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奏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丞相是百官之首,负责处理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务。郡县制;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4)小篆;文字的统-推动了奏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7.
【答案】
(1)分封制;为了巩固政权;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甲骨文;商朝
(3)商鞅变法;为了富国强兵;经过商鞅变法,奏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奏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8.
【答案】
(1)A.春秋形势图:图一;战国形势图:图二;
(2)材料二;道家;材料三:墨家
(3)阶段特征:兼并战争(社会动荡);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
9.
【答案】
(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商鞅;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3)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时能够富国强兵,实现霸业
10.
【答案】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思想学派: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
(3)名言:言之有理即可
11.
【答案】
(1)时间:公元前356年。有影响的法令:确立县制
(2)作用:商鞅变法为奏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理由:变法法令规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4)值得学习的是:改革创新精神。
12.
【答案】
(1)分封制:郡县制。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了解和友好交往。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西域都护;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畏险阻,报效祖国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13.
【答案】
(1)统一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以奏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用于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等等。
(2)诸侯国(封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3)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
往期资料分享
初中各科微课合辑
2020年中考历史书奇制胜速查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