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张亚红解读教师专业发展,助力骨干教师成长
为助推海淀区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更科学地做好职业规划,探讨一条适合海淀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1月9日上午,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张亚红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海淀区名师工作站音乐组,共同组织了“专业自觉,把握成长”——骨干教师职业发展专题研讨,全区近三十位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张亚红是北京市音乐特级教师、北京市音乐学科带头人,担任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负责人,著有多部教育教学书籍。
作为特级教师、首师大硕士导师,张亚红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己所能。作为海淀名师工作站的导师、组长,承担制定区音乐名师和音乐教育发展规划的任务,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指导。多年来,张亚红老师辅导的青年教师多次获得全国、市、区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优异成绩,2014年她指导的学员陈琪老师被评为“北京市音乐特级教师”;2015年,所领导的团队被授予“北京市模范集体”;2013年海淀区教工委教委举办了“张亚红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
29年耕耘不辍,张亚红老师在音乐教育教学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学校艺术社团发展方面为北京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6年,习近平主席回母校八一学校考察教育工作时,张亚红作为全国教师代表进行了工作汇报,得到了习主席和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张亚红老师作为正高级教师,有着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她希望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和多年的工作积累与更多的教师进行分享,为海淀区的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的发展助力。
首先,从一个有关职业生涯发展对比的真实案例入手,她引导教师们从职业前景、发展轨道、能力提升和业绩积累等方面对职业发展进行思考,随后,与教师们共同追问: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带着这个问题,张老师从教师专业内涵、专业精神、外显阶梯和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结合自身经历与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思考。
张亚红与大家分享了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老师的一篇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文中指出,每位教师一定是从经验描述到设计反思,再到案例分析,最后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观念梳理,这个金字塔形的成长结构既是遵循专业成长规律,也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必经过程。
张老师鼓励每位教师要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勤于总结,要从选手走向评价者,最终成为设计者,做有专业基础、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师,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善于把握住机遇,在学习中不断收获成长。
在与教师们进行了专业成长经验的分享后,张亚红老师结合职称评审和各级骨干评审的相关问题,对大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希望各位教师做成长路上的有心人。接着从文件正确解读、选择支撑材料、把握有效案例、表格规范填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和指导。
最后张亚红老师结合新时代、新使命对教师职业发展中带来的新变化谈了自己的思考。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目标,做到知行合一,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关注自身成长的同时,为海淀区的教学改革和梯队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研讨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兴致勃勃地与张老师进行沟通,提出自己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张老师细致耐心地一一解答,并表示,今后愿意在教师职业规划发展的问题上对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今天张老师为大家指明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不仅有高端理念的引领,也有实践方法与经验的分享,多年来困扰大家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到了清晰的解答,大家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发展都有了新的目标与思考,感觉受益匪浅。
清华附中 鞠红
研讨中,张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和教师成长的许多案例,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鼓励老师们做有专业精神、有智慧、有魅力、善于把握机遇的教师,使我们受益匪浅。回想自己的经历,正是因为有张老师这样的名师引领和真诚指导,才使我有了明确的方向。如今,自己也成长为特级教师,也要像张老师那样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帮助年轻老师,保护他们的艺术个性,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为海淀区教师队伍的发展助力。用优质教师队伍打造的优质艺术教育,为学生的幸福生活、优雅人生奠基。
人大附中 冯树远
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张亚红老师首先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新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强调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今后个人成长以及学生培养的根本任务,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引导老师们要对个人的职业成长道路进行科学规划。她结合亲身成长经历指导老师们如何在实践成长,如果把握机遇,以及如何在学习中不断成提升自己。她还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平台和阶段,对相关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毫无保留地对参会的骨干教师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两个小时的报告既有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 又紧贴一线教师实际。让我这个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也感到非常解渴,觉得受益匪浅。
学院路小学 解朝辉
聆听了张老师给我们骨干教师做的专题研讨,尤其是张老师那句“专业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做成长路上的有心人”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教育又有了新的感悟。以前一说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我的理解就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聆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茅塞顿开,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张老师从四个点为我们进行阐述,教师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知识和专业能力,为我明确了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该如何发展,确定自己的教师专业目标指明了方向。张老师在讲到学习收获中,把学习收获画在一个红红的中心圆中,学习收获的四周被“专业”“智慧”“机遇”“魅力”紧紧包围,告诉我们骨干教师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学习,是一种态度;善于学习,是一种素质;学以致用,是一种能力。每个老师都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正如张老师说的要做到专业成长是自己的事,做成长路上的有心人。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 孙淼
认识张亚红老师已有14年。14年里我听过她的课,看过她的专题报告,接受过她的指导,多次得到过她的帮助,也听到过太多有关她的光荣事迹……每一次与她接触,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这一次也不例外……
张老师结合自己亲身经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专业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发展的外显阶梯等几大方面和大家进行了研讨。张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学会“做人”,建立“自己“的专业支持系统,更要遵循专业成长的规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让我们明白了专业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要做成长路上的有心人。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已经工作14年的骨干教师,这14年里,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14年里,我的专业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我陷入了沉思……
工作这么多年来,国家级、市级、区级,大大小小的培训参加的不少,教育教学研讨对老师们来说亦是家常便饭。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再到每周的校本培训……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规划”的专题研讨可是头一次。工作了十几年,从没考虑过自己的教师生涯该如何有计划的发展,该如何有计划的成长。大部分老师似乎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从未认真地摸索过自己专业成长的规律、规划过自己的专业成长路线。这次研讨,是对我心灵上的又一次触动。“专业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要做成长路上的有心人”,张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为之颤抖,与其说是沉思,确切的说应该是反思!
万泉小学教师 张晓静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张亚红老师劳模工作室的专题研讨活动,感受颇深。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么“爱”学生,亚红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案例深刻的剖析,没有说教,而是用真实的案例娓娓道来。使我更加明确,教师要遵循专业成长规律、提升专业能力,同时也明白了“专业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要做成长路上的有心人。”亚红老师就是用这种真情、专业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引领大家,帮助不同阶段的老师端正教师专业精神。此次研讨亚红老师不仅在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对老师进行指导,还通过实例告诉大家,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学会“做人”,建立“自己”的专业支持系统。
参加了此次专题研讨,感觉到自己是幸运的,在张亚红老师的工作室里不仅能提高教学及专业技能,更加深刻领略到亚红老师独特的个人魅力。作为工作室的新成员,我满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谢谢张亚红老师对我的引领、辐射、指导作用。
中关村三小 张文峰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很长时间以来,教师自主发展还停留在一种传统的技能性培训为主,处于一种“被发展”的应付状态,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师培训就常处于一种尴尬状态,而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我们常常会想:教师在什么状态下能做出最有教育味道的设计和工作?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最好的状态并非是外部的激励,而是来自内部发展的需求,需要内在的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当一个老师清楚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准自己的生长点,而且有了发展的内心渴望时,那就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样态了。
张亚红老师在劳模工作室和第四届名师工作室的讲座就是一场唤醒之旅,一场路径引领,一场美好的心灵之约。
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张图,一张是职业规划图,她用对比的两个对职业规划不同的人,结果的截然不同,让我从浑然中惊醒,是啊,当你目标不清晰,规划不明确时,常常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做,结果自然而知。还有一张图,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金字塔模型,教师从“我是这样做的”到“我为什么这么做”、“我为什么这样想”“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这样的过程,就是教师从经验型到研究型教师的必然路径。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我还处在哪个层级呢?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张老师的一步步追问,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同时也感受到一位张亚红老师的专业和素养不是偶然得来的,那是长期的思考,不懈的追求,以及教育的情怀而成就了这样一位令人敬重和钦佩的特级教师。
背景介绍
张亚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在海淀区教育工会关怀和支持下,于2015年4月成立起来的。旨在发挥劳模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助推骨干教师成长,提升海淀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
工作室成员来自人大附中、八一学校、中关村三小、万泉小学、海淀区南部的太平路小学以及海淀北部地区的15所中小学,包括有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干部,中年骨干教师和部分积极努力的青年教师。
工作室力求充分发挥正高级和特级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各级各类课题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依托,为教师搭建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的平台,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做好教师资源的储备工作,为海淀区教育改革助力,为海淀区艺术教育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素材来源:张亚红劳模创新工作室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号: hdjy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