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聚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探索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领跑者”

2017-07-24 深圳科技创新

第一家新型科研机构、第一个提出“四不像”理念及模式、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第一个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金融平台、第一家海外创新创业中心,创造了在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的五个“第一”、集众多耀眼光环于一身的背后,是由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于1996年创办的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深圳清华研究院的机体流淌着清华自强与深圳敢为的血液。落户深圳21年,研究院交出亮眼的成绩单: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近1600家,投资和创办1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家上市公司,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重要的孵化推动作用。


创新体制机制加速成果转化


30多年前,深圳还是一个“科技荒漠”的边陲小镇。彼时没有“大院大所”的深圳,“三来一补”遍地,科技创新几乎是从零起步。深圳前瞻布局,重视科研投入的同时,也重视产学研的对接,携手国内顶尖名校清华大学,共建一个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实体。从此,深圳告别没有“大院大所”的历史,拥有了一支科研实力雄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顶级科研院所。


摔碎“铁饭碗”,不走传统科研机构的老路子。在清华研究院院长嵇世山看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打造应用研发、人才培养、投资孵化、科技金融、创新基地、国际合作六大功能板块,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是清华研究院势在必行的路径。


从诞生之日起,清华研究院就在体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首创“四不像”创新体制——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在投入机制上,无财政拨款,依靠市场,滚动发展;在用人机制上,突破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全员聘用;在激励机制上,研发团队分享技术股份,管理团队合法持有股份。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资金的投入。1999年8月,深圳清华研究院联合社会资本创建“深圳市清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起研究院创新孵化体系中完全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司平台。2013年清华研究院在前海发起设立力合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用投贷联动创新方式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搭建国际创新网络聚集新动能


近年来,深圳清华研究院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奖3项、省级奖3项、市级奖8项,专利328项;累积投入6亿多元,成立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1个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拥有一支包括国内外院士7名、973首席科学家5名、千人计划人才3名在内的数百人的研发团队。


美国科学院戴宏杰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基于等离子体金阵列的多种高灵敏度生物芯片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使灵敏度提高100倍,在全世界新型生物芯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3月研发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Zika病毒快速检测的研究论文,世界卫生组织拟采购研发团队研制的Zika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


深圳清华研究院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中心+产业化公司”模式运作引进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并陆续开花结果。从获得深圳市首批(2011年)孔雀计划团队及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支持的高端半导体激光器团队,到新近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的新一代分子诊断及测序技术团队,这种运作模式不仅已经初见成效,同时带动了研究院其他早期成立的实验室设立产业化公司,以市场化理念运作科技成果。


由于较早布局,深圳清华研究院在国际合作拓展方面也进入佳境。先后创立北美(硅谷)、英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和美东(波士顿)6个海外实体创新中心,在引进国际人才和高水平科技项目的同时,将国内的优势科技项目推向国际。


从2015年起,深圳清华研究院与美国知名孵化器和加速器进行跨境孵化业务探索,2016年与美国排名前10的科技类企业加速器Plug and Play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入股美国著名加速器Readwrite。深圳清华研究院陆续与这些顶级孵化器和加速器共建跨境加速平台,筹备建立基金,到目前为止共跨境投资7个项目并加速服务了30多个项目,向地方推荐了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院背靠清华,扎根深圳,耕耘21载,推动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是清华大学实践“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生力军。深圳清华研究院将围绕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目标,推动市校合作深入发展,继续创新体制机制,为深圳、广东在创新领域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公众号:深圳科技创新

ID:sz_kcw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