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科主治医生杨磊和他画在手上的“小猪佩奇”在网络上火了一把。杨磊医生在值班门诊时为逗就诊的小朋友们开心,用签字笔在手上画一个“小猪佩奇”,引得网友直呼“好有爱!”
后来,按照医院的无菌原则——医生在接触前一位病人后,必须洗手保持干净,才能再碰下一位病人,杨磊医生手上的佩奇很快就被洗掉了。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副护士长冯黎唯笑说:“我们经常干这种事,这是惯用手法,其实杨医生有些‘傻’,很多有经验的医生会画卡通在手腕上,那样洗手也不会掉。”
正如冯护士长所说,其实,在看诊、治病过程中关注并调整病患的情绪和心理,不仅仅是华西坝上某个医生会做的事情,而是华西医疗的一大传统,是每一个医护成员都会自觉去践行的行事方式。
特别是对于需要更多关爱的年幼儿童,华西的医生、护士们更是爱心满满,发生了好多好多“太有爱”的故事……
不仅有佩奇,还有米奇、米妮来陪你!
卡通人物,是小朋友的最爱。华西坝上的医护们可谓玩转了卡通形象这一带给孩子们幸福感的利器。
每年儿童节,华西医院儿科病房的医护人员都会穿上卡通人偶服装,装扮成“米老鼠”等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跟小朋友们一起互动、拍照,并为小朋友派发各种小礼物。
“根据患儿的不同特点准备一些小礼品,体现的是一个科室、一家医院的人情味。”儿外综合病房护士长陈咏梅告诉大川,这种人情味,从她9年前到儿科工作时就已是华西医院的传统。
在华西口腔医院的唇腭裂病房中,可爱的米老鼠——米奇和米妮已是常客。
为了让患病儿童不错过美好的童年时光,医护人员会装扮成患儿们喜爱的卡通人物,每日两次在科室巡游,和患者合影、拥抱、赠送小礼品。
而且,卡通人偶还会在小朋友进行输液打针等治疗时,陪伴在患儿身边,通过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来弱化治疗过程中的恐惧,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
更有爱的是,值班医生们还会佩戴萌萌哒的猴子、兔子、松鼠等卡通头套,既方便患儿辨识,也提升医生的亲和力,让患儿不再害怕见医生。
医院怎么长得像幼儿园一样?
走进华西医院儿科病房,就能感觉到一种小朋友的乐趣。
病房过道和内部的装饰都充满了趣味的元素,卡通贴纸、卡通画、丰富的色彩……这些都是儿科的医护人员为了减少小朋友住院期间的无聊感而特别设计的。
“趣味多一点的环境,孩子们会放松下来,会让他们感觉在幼儿园一样。” 华西小儿外科团支部干事龚烨萱介绍说。
同样丰富的色彩、可爱的装饰也呈现在华西口腔医院的儿童口腔科候诊区及诊区。色彩绚丽卡通墙、丰富多样的卡通形象,让小患者觉得宛如进入到口腔健康乐园,而不是口腔医院。
在科室科普走廊里还设有口腔保健知识墙,用简单的语句和生动的图文向小患者及家长展示口腔健康知识。这样,家长和小朋友在候诊、就诊之余还能体验到口腔健康保健的趣味性。
在华西第二医院,可爱的卡通室内装饰更是随处可见。
为了让重症患儿犹如生活在一片充满奇幻色彩的童话故事中,为患儿送去快乐与希望,儿童重症医学科室的医护人员利用业务时间,自己动手,在病区的天花板、墙壁上贴上了一幅幅鲜艳且充满萌趣的墙纸。
这些可爱的墙纸从选择、裁剪、和胶到最后的张贴,都是由医护人员们分工合作完成,他们希望,在病区的那些患了重症的孩子能依然有一份灿烂的笑容。
动画片、小风车、医生画画来沟通
杨磊医生和佩奇的佳话,其实就是华西儿科人文关怀在具体治疗方式和医患沟通上的体现。
华西医院的儿科的医护,还会采取在听诊器上佩戴卡通装饰、用可爱的小风车分散儿童在治疗时的注意力等方式减少患儿的焦虑感。
不仅如此,为了减少患儿和家长的焦虑,儿科医生们在进行病情和治疗方案的陈述时,还会更多借助图画的方式进行说明。为了面对面的时候也能用图示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有的医生已经练成了反方向绘画的技能。“绘画比较容易帮助儿童和家长记住不同的康复流程和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华西医院麻醉科对待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关爱。
医护们会让小朋友的父母陪同进入麻醉室,等做完手术,父母也会在苏醒室等待,如此让患儿感受到父母陪伴的安全感。同时,麻醉室还备有玩具,也会用电脑来为孩子们播放他们喜欢的卡通片。
考虑到儿童的皮肤保温能力比较差,麻醉科的医护们还会在小朋友做手术的时候,准备鼓风机之类的东西,来改善手术室内的温度,防止小朋友受凉。
在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候诊区、诊室都安装电视,里面播放的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动画片。让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跳跳虎、小飞象、维尼熊等一起陪着小朋友就诊,可以缓解小朋友们就诊时的焦虑、紧张。
诊疗结束后,医护人员还会为小朋友赠送防龋棒棒糖、小玩具和“口腔健康幸运星”,热情地表扬他们的勇敢,鼓励小朋友再接再厉。
棒棒糖、童书、小衣服,满满的都是爱!
在华西医院,涉及心脏大血管方面疾病的儿童,一般不会在儿科收治,而是在专门的心脏大血管外科。
考虑到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心脏大血管外科特别单独辟出了两间儿童病房,而且由医护人员以捐献的形式,为病房添置了一个书架和各种各样的儿童读物。
更有爱的是,科室的护士长白阳静还发起成立了一个“棒棒糖基金会”。
白阳静介绍说,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容易反复住院,会对医院产生恐惧,看到白大褂就哭,希望可以通过放棒棒糖的方式让孩子们放松,而且棒棒糖不影响麻醉,还可以用来安抚因手术前不能进食饥饿的小朋友。
然而,这个“棒棒糖基金会”却并没有专门的资金支持和现金财产,所有的棒棒糖都是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朋友圈募捐而来,“每当现在的棒棒糖快吃完的时候,我们就会在各自的朋友圈和科室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募捐,一般两三天后就能收到四五千根棒棒糖,这样一年进行一到两次募捐,所获的棒棒糖也就足够了。”白阳静说。
在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童书捐赠是医护人员的一个传统。医护人员会根据患儿的年龄需求,精心选择书籍,从迷宫、绘本到漫画书、故事书不等。
在雅安地震后,科室的这一传统里又增加了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当护士们不是特别忙的时候,就会陪孩子们画画,而且孩子们的画还会被收藏在专门的文件夹里好好保存,一些好的作品还会被张贴在病房的过道上向大家展示。
华西口腔医院也设置有儿童图书室;华西第二医院还有通过医护们募捐并创建的“玩具百宝箱”。这些由医护人员自发募捐的儿童设施,真心体现了华西白衣天使们对患者满满的真切关爱。
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为了保护早产宝宝们娇嫩的皮肤,集思广益、大开脑洞,根据临床宝宝的各种需要,甚至做上了手工活——为新生儿定制新衣服。
全科的护理人员不仅带来了自家纯棉舒适的各种布料,更利用自己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制作。设计师们创意无限,爱心无限,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布料被能工巧匠们做成了舒适好用的手套,脚套,无创通气帽子……
宝宝,让我陪着你好起来
在华西的医护人员来看,对于儿童患者而言,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华西第二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认为:“陪伴是治愈患儿的一种方式。”
儿童重症医学科的患儿病情危重,无家属陪伴,缺乏安全感,易产生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于是,科室的医护人员时常会陪着患儿进行聊天、阅读、绘画、游戏,让患儿感受到陪伴中最贴心的温暖。
2016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设立了“儿童医疗辅导”岗位,成为全国第二家设有此岗位的医院。
医护人员们建立child life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医疗辅导游戏活动。团队带领小患者们陆续开展了“天使在行动,小小读书会”、“青春练习手册”、“冬日暖歌乐开怀”、“我心中的春游” “手偶游戏”“手指游戏”等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在给患儿们带去欢乐同时,也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提升患儿的治疗效率。
在华西医院儿科病房,关于“陪伴”的故事也不断上演。据儿外综合病房护士长陈咏梅回忆,去年有个小女孩因患胰腺炎而入院,但因为是单亲家庭,父亲需要每天工作而无法时常到医院陪伴,科室的护士便主动承担起了陪伴的责任,每天护士都会带着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去陪小女孩聊天、玩耍,一直到小女孩顺利出院。
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基鹏医生还给孩子们联系了剧团,剧团每个月回来到病房为小朋友们献上一场小型表演,每半年还有一次大型表演。剧团会通过音乐去安抚ICU病房里的重症患者,还会和普通病房里的小朋友一起剪窗花、做手工,或者给他们表演皮影戏,给患儿带去安抚和乐趣。
在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病房中,每天下午三点都有医生护士轮流给患儿们讲故事、做爱心互动,还会邀请学生志愿者定期来科室进行爱心活动,如扮演卡通人物、赠送爱心礼品、陪伴患儿游戏、画画等,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陪伴感”和最细腻的关怀。
ICU外的心愿墙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大川在华西医院的中心ICU和神经ICU病房外,都看到一面被贴得满满的“心愿墙”,心愿墙旁边摆放着便利贴和笔。
这些心愿,都是来自于ICU中的患者和家属。
“患者和家属可以随时把自己写好的心愿贴到墙上,”神经ICU护士长刘逸文告诉大川,ICU患者的特殊性让患者和家属都会情绪高度紧张和焦虑,许愿墙就是一个宣泄紧张情绪的空间,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都很有安慰意义。
四川大学要办最好的医科
医护人员对患者浓浓的“爱”
将是其最温暖的助力
人文川大
川大华西医疗体系中浓浓的人文关怀
也是我们对患者、对社会大众最大的真心
|| 推荐阅读 ||
大川
资料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院
记者/成博 李晶晶
编辑/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