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努力”成为一种习惯是什么样的体验?

大川 四川大学

指导学生拿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首届中国大学生经济调研全国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在经济学院,只要同学们有项目找他,他一定会提供帮助。


一提起他,有的同学说他“接地气”,也有的同学说他“很拼”、“很有责任心”


他是路征,经济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对他而言,努力,是最好的概括。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


1998年,路征在绵阳平武县平武中学读高一。那时县里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不好、师资力量薄弱,能考上专科已属不易。


路征也和身边绝大部分人一样,从来不敢想自己有一天能读大学,“因为底子差,我们那年级3个班100多位学生,我排在60多名,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们学校第一名在全市排在了几百名,当时感觉考大学的希望太渺茫了。”


高中时的路征


1998年下半年开始的高校扩招,让路征看到了希望。他形容那时备受激励,自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早上天还不见亮,就爬起来背英语,利用午休时间做题,直到夜深人静才肯放下书本。”除了寒暑假回家干农活,其余时候他的双手几乎都没离开书本。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路征成了走出村子的第一个本科生。“自从我考上大学后,村子里的年轻人开始发现读大学是有可能的,读书是能有好的前途的。”每忆及此,路征觉得自己的经历“值得高兴”。


不能停下来


2001年,路征来到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就读会计专业,他的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与别人差了一大截。不甘落后的他,每天早起在宿舍旁的樟树林读英语、背单词,最后反而成为系里少数能一年之内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


2005年本科毕业后,路征考到川大开始经济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边跟着导师学习、做研究,一边还打工赚学费、补贴家用,这样的生活他一直坚持到了博士毕业。


博士毕业的路征


“不能停下来”,就好像来源于1998年的动力,一直催促着他前进、再前进。2010年6月博士毕业后,路征获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资助赴土耳其Sabanci大学进行为期22个月的博士后学习和研究。不过在那里,他经历了一次低潮。


因为觉得自己口语不好,外国人听不懂,路征在土耳其的第一年始终将自己封闭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课堂上和研究讨论中从不主动发言,有什么需求就求助英语好的同学,此“扬长避短”之计让他在土耳其的第一年里,英语口语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第二年身边的中国同学都回国之后,路征失去“传话筒”,不得不放下面子,自己克服“心魔”。


在土耳其学习的路征


时间似乎又回到了1998年,那股“天不亮就起床学习”的劲又回来了,此时的路征,不但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摆脱“只能蹦出几个单词”,更是尝试“走出去与人交流”。他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从土耳其到西欧,从城市走到乡村,搭便车“穷游”,还坐过满载牛羊的卡车……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和肢体语言与当地人交流,传递着自己的想法,他把这些经历称作“非正式调研”。这些经历让他不但扫除了交流的心理障碍,还真正扩展了眼界,“学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因成绩出色,在结束博士后的学习和研究后,路征回到川大任教。


路征与学生在一起


不断尝试、不断改变


也许是“努力才有收获”在自己身上打上了太深的烙印,经历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路征的教学也充满了个人特色。


他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多是依赖辅导员的关注,任课老师参与很少,自己便多了个心思。有一位农村来的同学,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周围,“身上有自卑感”,于是路征就课后主动找他聊天,让同学感受到“被老师关注着”。也许是家庭背景和“求学史”相似,路征说:“我喜欢和来自农村的同学聊天”。


路征与学生在一起


除了教学,路征也担任班主任。同学们评价起他的班会,“饮料、插科打诨、分享”都是关键词。”也许今天的班会只是一场闲聊,但也可能改变在座的我们”,2016级的同学在班会记录里这样写道。


在班会上,经济热点讨论、职业规划讲座、保研考研攻略、学术能力培训……路征收集学生课上的专业问题、课下的生活烦恼,不断充实着班会。“我愿意不断尝试、不断改变”,他这样说道,“只要我有时间,我就愿意去做。”


“给自己找事”


许多老师应付教学科研已应接不暇,路征却热爱“给自己找事”。“大创”、“互联网+”、“大挑”、“小挑”、“案例分析大赛”……路征率领学生参加了无数个比赛。2016级经济学院的赵铭心曾接受路征指导参加比赛,形容起路老师,她说自己脑海里很明确的是两个词:很拼、很有责任心。“路老师总是特别强调要把事情做得尽心尽力,而不是功利地想去拿个什么奖”。


路征与学生在“挑战杯”竞赛上


今年即将毕业的孙京骅对参加“挑战杯”时路征给予的帮助同样记忆犹新。那时孙京骅大二,约路老师下课交流项目,却因为自己记错了下课时间迟到了一个小时才到,“没想到路老师还在办公室等我。”


路征对孙京骅的要求并不低,从开始提选题时就三番五次要求孙京骅将想法“回炉重造”。调研中期团队受挫心灰意冷,路征反复鼓励大家“要坚持”,他说乐见孙京骅对自己“死缠烂打”。


比赛拿了奖,孙京骅拉着路征聊了很久,最后还给了路征一个大大的拥抱。


路征与学生在“挑战杯”国赛上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这是路征给自己定的教学要求。虽然同学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错,路征仍认为自己有相当大的努力空间,“既要讲清楚基础知识和概念,还要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努力”二字,始终印刻在路征的心间,一如20年前备战高考时一样,即便已是小有成就,但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 推荐阅读 ||

权威发布|四川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分数线!

中国第九人!川大学子王雅繁首夺WTA女单冠军

缺歌吗?来看看这些川大人的“口袋歌单”


大川

图片来自受访者

文字 / 赵冉

 编辑 / 张鸿腾 

 责编 / 陈爽

    Added to Top Stories

    S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