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知名心理学家、催眠大师,也是川大学生口中的“格桑爸爸”

大川 四川大学 2019-06-30

在川大文华活动中心礼堂的舞台上,站着一排同学,他们正紧闭着双眼等待着什么。一位神情温和、仪态自若的老师正在施展“魔法”,只见他在一个同学的耳边像念咒语一样轻轻说了几句话,一拍手,同学就像睡着了一样向后倒下。


不久之后,舞台上所有同学全都“睡”在了地上,甚至还有一位同学在被老师催眠的状态下完成了“人桥实验”。现场的观众们更是惊得目瞪口呆。


央视科技博览栏目——揭秘催眠术


这是央视科技博览栏目——揭秘催眠术中的一幕。栏目中,对同学进行催眠的是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格桑泽仁教授。他被誉为催眠大师,也是川大学生口中的“格桑爸爸”。



从小就是“娃娃头”

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格桑泽仁的家乡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县。这里有“高原江南”的美誉,蓝天白云、草原雪山、河水潺潺……甚至有顺口溜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巴塘,忘了爹娘。”



正是在这样一个风光绮丽、神秘悠远的地方,他度过了自己的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从小我就是个‘娃娃头’,会想出很多的花样和花招来玩儿。”回忆起童年时光,格桑泽仁满脸的得意,“他们都听我的,每天晚上玩什么都是我说了算。”



假期里,格桑泽仁和小伙伴们经常会去套野鸽子。天还没亮,野鸽子就开始觅食了,所以他们早上五点就起床,在野地里撒上麦粒和玉米,用橡皮筋和鱼线布置好“陷阱”,然后伪装好守在那里。


冬天冷,抱着炭火炉烤手还是冻得直打哆嗦,但他们不在乎,就是为了玩儿。运气好的时候一次可以套上七八只,但大多数时候是捉不到的。



因为套野鸽子,格桑泽仁还曾惊险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那次,他和小伙伴在一个悬崖上的山洞里套鸽子,要先用渔网把洞口封住,再用鞭炮把鸽子吓出来,让鸽子自投“渔网”。


当他在高处固定渔网的时候,同行的小伙伴大喊一声:‘蛇!’他一转头,看到蛇就在自己面前吐着信子,本能地一把抓住,扔了出去,结果刚好掉到了小伙伴的脖子上。


惊慌失措中,小伙伴点燃了鞭炮,鸽子受到惊吓,全部飞了出来,把渔网撕破了。格桑泽仁也掉下了悬崖,万幸,当时他牢牢抓住了渔网,又恰好踩在悬崖边的树枝上,两股力托住了他,等到小伙伴找人来,才把他拉了上去。


而这样“死里逃生”的经历,在少年时代,格桑泽仁经历了三次。


讲过几十门课程

发现讲心理学最爽


读书期间,格桑泽仁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考上了大学,但因病早逝的父亲留下遗言说,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学医的人,他最终进入甘孜卫校学习。


在那里,他同时学了西医、中医和藏医,后来,他到原华西医科大学进修,最终留了下来。


格桑泽仁当时负责管理培训中心的学生,发现有的同学情绪很容易走极端,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火。于是他就开始去听心理方面的课程,系统地把心理咨询这门课读完了。


“我当时把心理学的两百多本书都找来朗读了两遍。为了利用琐碎的时间,出门的时候我会把书撕下来,方便自己随时随地朗读。”他笑着说,自己那时随身携带“撕碎的书”。



两百本书读完了,格桑泽仁发现理论和现实完全是两回事,觉得自己应该在心理学方面做些事情。机缘巧合,那时刚好有一位心理学老师病了,请格桑泽仁帮忙代课。而这一请,就把他请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大门。


“我知道自己的演讲能力很好,曾经讲过几十门不同领域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知识是交融的,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主打的东西。”他说,从那次代课之后,发现自己爱上了心理学。


于是,格桑泽仁主动报名去北京参加了培训,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的心理咨询师。


之后,他在四川的许多企业、政府部门、学校讲过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经常是只能容纳300人的礼堂满满当当坐了600多人,走廊、过道上挤满了慕名前来的听众,场面非常火爆。


为近万人做心理咨询

挽回80多条生命


迷上心理学之后,格桑泽仁觉得自己需要和学生多接触,于是申请调到了川大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


他说:“我34岁才开窍,真正明白自己这辈子想做的事情。我希望学生们能早点明白。”


格桑泽仁估算过,截止到目前,他大概给180万人讲过课,为近万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做过咨询,成功地把80多名对生活死心的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他到心理健康中心工作不久,有一位女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跳河自杀,被人救了上来。


学校派了两名老师在办公室守着女学生,不断地开导、安慰。但她坐在那里闭着眼睛拒绝一切沟通,连身上湿淋淋的衣服也不让人换。


老师们没办法了,就给格桑泽仁打电话请求帮忙。他让老师们打开免提,在电话里大声说:“我去只要说三句话,就能让她笑。”


两位老师就半信半疑地等来了格桑泽仁,只见他直接四仰八叉地躺到了沙发上,现场所有的人都呆住了,女学生也睁开了眼睛看着。


躺了一会儿,格桑泽仁又懒洋洋地说了句:“好累哦!”第一讲句话说完了,所有人都搞糊涂了,不知道他搞什么名堂。


突然,他从沙发上跳起来,冲到女学生的面前狠狠地说:“我要是你,才不会去跳河!”看着女学生疑惑的眼神,他又狡黠地笑着说:“河里好冷哦!”女学生“唰”地站了起来:“就是!我就是冷得受不了了才喊救命嘞!”


格桑泽仁和现场两名老师见机哄堂大笑起来,女学生也不好意思地破涕为笑了!


原来,他知道是学生自己喊救命,才被别人救上来的,故意布下“疑阵”就是为了能够吸引女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她的好奇心和求生欲望。后来,被救的女学生还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了!


哈佛有沙哈尔

川大有“格桑爸爸”


“全球幸福学之父”——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因为“幸福课程”风靡全球,而在川大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哈佛有沙哈尔,川大有‘格桑爸爸’。”


因为早年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课堂上格桑泽仁更注重学生的生命和生命的整体、内心的成长以及自然的融入。他常常用通俗、平实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点拨学生心弦,开启学生智慧。


学生有很多想不开的事情,在他的课堂里会豁然开朗;很多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听完他的课就有勇气面对;很多不和谐的关系,一下变得轻松自如。



在他的课堂中,学生可以感受激情、真实、平静、淡定、回归、感悟和升华,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该走向哪里,因此,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格桑爸爸”。


在川大“格桑爸爸”的课可是一座难求,堂堂爆满,甚至有的同学搬来椅子坐在走廊上听课。


格桑泽仁在课堂上会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比如用表演或者讲故事的方式解释抽象的理论。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专业的罗李思腾同学说,他印象最深的是讲“自我关系”的那节课。格桑老师请了三个同学上台,分别扮演一个人的“肉身”、“自”和“我”,几个同学在他的指挥下时而并排,时而前后站成一列;时而站立,时而蹲下;时而靠在一起,时而分开隔离,非常生动形象,让大家在笑声中明白了自我理论的内涵。


除了有趣,“智慧”也是格桑泽仁课堂的另外一大关键词。课堂上,他会要求学生们做好笔记并上交,有的同学觉得上课的内容特别有道理,甚至会专门做两份笔记,一份上交,一份自己保留。



唤醒个体的生命潜能和自身力量,是格桑教授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我做的事情不是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帮自己。教学也好,咨询也好,我的目的都是唤醒——对于成人,唤醒他们不想要什么,让他们明白此生应该珍惜什么;对于学生,唤醒他们想要什么,让他们找到未来的方向。当学生自己的力量被唤醒之后,所有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因为他有了目标,有了自信,敢于面对了。”


“大格局”也是一直格桑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强调的东西。“我给学生们树立的都是远大的梦想,把自己放在人类、民族的高度上。希望他们成为一个有大格局的人。”


他还鼓励年轻学子要多读书:“读人,读事,读情,读心。而最关键的是,用心去读世界,用心去读书,你可以在书中品味到五味,你可以在书中感受到七情,你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生命的脉动。”


|| 推荐阅读 ||

高级!川大将为他们定制课程,你也来嘛!

大片来了!川大人唱响“时代最强音”!

影像纪 | 飞花,川大

大川

文字/龙欣怡

图片/格桑泽仁 龙欣怡

编辑/张元元

责编/王允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