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仅十!四川唯一!川大新晋“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刘燚到底多优秀?

大川 四川大学 2019-06-29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上,我校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燚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她也是本届获此殊荣的唯一四川学生代表。



据悉,“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指导评选,全国范围内共评选出10名年度人物。


这10名大学生,或精于专业、屡获大奖,或军营淬火、奉献青春,或钻研学术、攀登高峰,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奋斗上进、担当奉献的精神风貌,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在刘燚的事迹介绍中,有这样一行字格外引人注目:“勤学笃志不忘学术初心 ‘赢’难而上力创一流成果”。


超厉害的学术“新星”


刘燚,水利水电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研究生,师从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戴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动力学与工程。


学术成绩是刘燚的最大亮点。


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立了国际上首个节理岩体循环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近三年,学业成绩年级排名第一的刘燚发表了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9篇);授权及公开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12次。她还受邀担任岩石工程专业权威SCI期刊、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IJOG和著名SCI期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会刊BOEG的审稿人。同时,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奖学金等奖项40余项。


可以这么说,因为优秀的学术成绩,刘燚在研究生期间几乎把学校的学业奖项都拿了个遍。


刘燚(左二)与导师戴峰(右二)参加亚洲岩石力学大会(新加坡)


瞄准目标 快人一步 


如此厉害的博士生,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与刘燚约采访时,她正在武汉参加973项目《强震区重大岩石地下工程地震灾变机理与抗震设计理论》结题预备会,而当大川在“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个晚上见到刘燚时,她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第二天要在学校的一场座谈会上发言,随后前往日本参加国际岩石动力学峰会。


毕竟,23篇SCI论文、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这些成绩和荣誉可不是靠“坐等”就能得到的。


大一时的刘燚就有了读研的目标。经过大一、大二的学习,她读研的想法更加坚定,在大三学年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3+2+3”直博项目


本科尚未毕业,就已经成为一名“准博士生”,刘燚的学习历程,不可谓不快速,而对于自己该怎么做,她心中的想法越来越明确。


刘燚在国际岩石动力学峰会(日本)发言


刚上大四的那个国庆节后,刘燚就早早地进入了导师课题组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准备。


比起一般人在研一进入课题组,她足足早了一年。


一切归零 千余次尝试换来一次成功


进入课题组后,刘燚首先要面对的是全新英文软件Esys-Particle及其近200页的英文说明书和上万行代码。“当时阅读一篇英语论文都觉得特别费劲,更别说学习这个软件了。”回想起那段日子,她用了两个字形容——“艰难”


可刘燚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大四那年10月开始,刘燚便一直沉浸在新软件学习中,并开展数值模拟,进而从细观角度揭示地震荷载作用下岩石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这是她的毕业论文主题。


但过程却并不顺利。到第二年临近答辩时,刘燚的数值模拟仍然没有进展,然而此时,各种参数已经修改了上千次,所花的时间也超过了半年。如果数值模拟达不到预期效果,刘燚就没办法顺利从本科毕业。


幸好,在夜以继日的数据修改和数据匹配中,数值模拟工作终于有了较好的结果,刘燚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刘燚很感激这个过程,“它让我成长了不少,后面再做数值计算就好了很多,尽管还是很难,但有一个团队在支撑着我。”



万事开头难 第一篇SCI的突破


本科毕业设计为刘燚的后续研究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进入研究生阶段,她一直沿着自己的本科研究方向继续进行着探索,但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从学生们进入课题组开始,戴峰教授就训练他们写作全英文论文,并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一开始就让他们跑,过程中或许会摔跤,但他们总会站起来的。”戴峰说。


2015年6月,刘燚开始着手自己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后来这也成为了她的第一篇SCI论文。这篇论文的“难产”过程让刘燚记忆犹新。


她将自己认为不错的英文论文发给了导师,但几天后收到的反馈却是文章中的大面积标红,“全部是修改意见,几乎每一行都有毛病,当时做梦都在改论文。”刘燚说。



“当时很痛苦,又修又改、又修又改,好不容易才被接受。”刘燚回忆。


有了经验,后续的SCI论文写作、投稿就轻松多了。尽管有的稿件也改了六七遍才被接受,但刘燚从未放弃。2015年1篇,2016年2篇,2017年8篇,2018年10篇……发表数量连年增加的背后,是刘燚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在刚刚过去三分之一的2019年,她又发表了2篇SCI论文。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刘燚从不熬夜


“我每天基本是早8点起床,晚上11点半睡觉,没因为工作熬过夜。”刘燚说出这话时,大川确实是有点吃惊,“我玩的时候好好玩,研究的时候效率比较高,尤其是2016年,我做了全年的实验,之后再处理数据、写论文,就非常快了。”


近三年,刘燚的论文多是基于2016年的实验。因此,这样大量的科研成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反对被定义 工科博士的非工科生活


虽是科研新星,但刘燚的生活绝不是只有科研。摄影、旅行、吉他、追剧……都是刘燚的爱好。由于平时科研任务繁重,休息时,刘燚喜欢弹吉他来调整自己,她最喜欢的曲风是民谣。



看动漫、追剧、读书,这些休闲项目,刘燚也都很喜欢。李清照、三毛、毕淑敏、余秋雨、东野圭吾……这些词人、作家的书,都常在刘燚的书单上。她更是收藏了不少宫崎骏的动漫周边:《千与千寻》鼠标垫、相框、龙猫抱枕、雨伞......“宫崎骏的、新海诚的,他们的动漫我几乎都看完了。”


正如颜宁讨厌别人叫她“女科学家”一样,刘燚也不喜欢别人叫她女博士,“女博士听起来有些偏见,女博士难道就应该每天灰头土脸做实验吗?”


与灰头土脸正相反的,是刘燚对待自己的态度。她爱穿搭,爱美丽,“女孩子打扮自己是应该的呀!”刘燚说。



尽管已取得这般成绩,但刘燚的科研道路尚未停止,站在博士即将毕业的当口,她选择再出发:“川大有我的青春和梦想,我希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能为母校做一点贡献,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推荐阅读 ||

22位院士齐聚川大,众论高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

我的川大江安,你也……太好吃了吧!

五四运动100周年,川大这样纪念


大川

采写 / 张鸿腾

编辑 / 张鸿腾

图片 / 杨秀建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

责编 / 曹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