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9岁依然在岗,胡廷泽教授一生的医学情缘

四川大学 2020-08-22

胡廷泽教授,今年89岁了。

人们还是能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看到他的身影。


慈祥的面孔,高明的医术,

是患者的强心针,

也是师生们的温暖后盾。

 

家国,抱负。

妙手,仁心。

今天的大川,是胡廷泽教授讲述他的故事。


“如果能当医生就好了”


我出生于1930年的云南昆明,1955年毕业后分配至华西医院,至今已经64年。


回想起来,我为什么想要学医呢?因为我幼年就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残酷,虽然昆明属于抗战大后方,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读的小学仍然遭受了日机的轰炸。


幼时的胡廷泽


班上一个姓徐的同学小腿被炸伤、血肉模糊,当时我的心中,除了对日本鬼子的憎恨,同时也萌发了懵懂的想法:如果能当一名医生就好了,就能够解除我同学身体上的痛苦。


1945年抗战胜利,我步入青年。那时的学生普遍对我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持认同态度,我曾亲自聆听过闻一多先生的演讲,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地下组织。


青年胡廷泽


1950年报考大学时,我看到云南大学医学院兰瑚教授的招生海报,他青年时代留学法国,以医学生身份参加过二战,看上去风度翩翩,于是就报考了云南大学医学院。当时考试成绩会登报放榜,我位列全省第五,也算是一名“学霸”。



“人力车将我拉到了华西坝”


我们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家思想都很进步,毕业时纷纷表示“坚决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就这样,我和妻子徐惠珍很幸运地分配到了华西医院。当时张泛舟老院长派他的夫人亲自到火车南站接站,那个时代医院还没有汽车,就用一辆人力车拉上我们不多的家当来到了华西坝。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十分温馨。


我原本想成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入行小儿外科确实是一个偶然。五十年代只有北京、上海有医院开设了专门的小儿外科。1959年院领导找到我想送我去北京卫生部主办的“小儿外科医生培训班”培训,开设华西的小儿外科。



一生的选择


最开始我是不情愿的,在我的印象中小儿外科就是切包皮、切阑尾、修补疝。结果后来,我在图书馆里翻阅文献时,美国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他说:“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这句话激发了一个29岁年轻医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而且国家确实有需求,于是我就想先试着干一下再说,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六十年。



六十年前的华西医院是什么样的呢?


床位只有几百张,院区就只有现在的行政办公区那么大。1960年小儿外科初创时,仅有15张病床、三位医生。那时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主治医生每个月的工资是57元,供应19斤粮食。即使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填饱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子也是颇为不易。


那时医院在公行道盖起了号称的“主治医生大楼”,家家做饭都在过道上。一次为了完成一例动静脉瘘手术,手术时间长达25个小时,我两个儿子在家做饭把锅烧穿了,邻居麻醉科闵龙秋老师还帮忙灭火。


当时觉得后怕,几十年后想来也是有趣,老华西人的团结互助,帮助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病人康复,就是“战斗”的动力


尽管生活艰苦,大家在工作上依然一丝不苟,勇于探索。


1964年,我完成了西南地区首例新生儿食管闭锁。做手术前,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该手术当时仅有北京上海有几例报道,术后存活率很低。大家都说,这么多人做不活,你能做活嘛?所以压力非常大。但是不做孩子要死啊,家属要求又非常迫切。


于是我们就给医院办公室报告,当时老院长吴和光就说:“做,只要家属同意,就做!”在家属表示充分理解后,由吴和光院长亲自签发了手术批准。后来麻醉科又说,没有那么小的管子,怎么插管啊。吴院长又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打电话到麻醉科,说想办法克服困难。


就这样,大家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完成了手术。那时没有ICU、呼吸机、监护仪,包括空调都没有。我们做手术的时候很热,就用几个大冰块,放在手术室门口,用电风扇把冷气往里面吹,条件是非常艰苦的。


那个手术成功了以后,我就搬到病房照顾患儿,因为我是主治医生要带头,后来住院总、住院医生也参与轮流值守。没有呼吸机怎么办,几次那个小孩的呼吸都停止了,我们靠手捏皮囊、靠口对口呼吸帮助患儿度过了危险期,这名患儿后来长大,结婚生子。病人能够恢复健康带来的巨大成就感,是我至今依然战斗在医疗前线的动力


64年,见证与嘱托


现在这些先天食管闭锁的患儿基本都能进行很好的治疗了,因为有腔镜微创、有呼吸机、有小儿监护室,条件非常好,打几个洞就把手术做了。


在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


现在我们儿外科已经有2个病房,前几年又成立了小儿外科监护室,科室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党支部开会学习的时候,我看到党员都是60多个,相当人丁兴旺了,科室的年轻医生中后起之秀也非常多,感觉特别欣慰。


我在华西这64年,见证了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见证了医院和科室越来越兴旺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学的进步是我们那代青年人始料未及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合影


如果有人有机会问问那个29岁的我:“胡老师你相信么,几十年后小儿外科会变成如此这般的规模,华西会成为亚洲最大的单体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二!”我一定会瞪大了眼睛嘲笑他一番。


听说最近鲁迅又流行了起来,摘抄他的一段话,与各位青年共勉——


“所以我时常害怕,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

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就像萤火虫一般。”





|| 推荐阅读 ||

让知识不再难懂,这位川大好老师的课堂非同一般!学生都超爱她!

拿国奖、打国赛、编教材……川大学霸携手保研名校

@考研党,川大报考点现场确认这些一定要注意!


大川

来源 / 公众号“华西故事”

编辑、责编 / 陈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