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我们相聚四川大学!

大川 四川大学 2020-08-22


2021年,

来川大!


参加“挑战杯”!


11月12日晚,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幕。


闭幕式上,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勇代表学校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赵罡手中接过了“挑战杯”会旗。


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户四川成都,在四川大学举行!



关于“挑战杯”

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首届竞赛在清华大学举办以来,始终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理念,累计吸引全国两千多万大学生参与,更点燃了无数学子的科研报国梦想,“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走出了2位院士、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经过三十年发展,“挑战杯”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挑战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竞赛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服务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和创新人才培养、服务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


—— 挑战杯,三十年——




川大,迎接挑战杯!

本次学校申办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提出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体现省市校协同办赛特色;发挥红色基因优势,体现思政与双创教育融合办赛特色;发挥国际合作优势,体现国际化高水平办赛特色,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社科院和省学联的全力支持。


在11月9日举行的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经组委会表决,四川大学全票通过成为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承办高校



四川大学将以承办“挑战杯”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激励全校师生,带动全国学子,以创新迎接挑战,以激情点亮梦想,以青春奉献祖国,用青年学子丰硕的学术科技创新成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本届赛事回顾

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以“挑战筑梦,科创报国”为主题,共收到来自全国2200余所高校200多万名大学生的10万余件参赛作品参赛。


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川大参赛师生合影


经过激烈的省级选拔赛和全国复赛,最终213所高校的447件作品脱颖而出,入围终审决赛。参赛作品涵盖机械与控制、信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哲学、教育、管理、社会、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我校继2016年捧得“创青春”国赛“优胜杯”之后,再次捧得“挑战杯”国赛“优胜杯”。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到我校参赛团队展位上了解项目情况


期间,团中央还召开了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座谈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北京市、吉林省等4个省(直辖市)级团委,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6个高校团委作了交流发言,我校作为6个高校代表之一,以《探索构建“三聚焦三提升”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服务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川大团委书记赵露在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上发言



那么,

本届赛事川大有哪些项目值得关注呢?

请往下看~



项目名称:基于嵌入式平台的道路异常行为监测系统

参赛学生:金涛(负责人)、杨朔、刘浩宇、郭鸿韬、赵海葳

指导老师:电子信息学院 何小海

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现有监测系统存在的延时高、精度低、分布不均等问题,搭建了一个前端一体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对非法变道、违规越界、道路拥堵等异常行为的监测预警。系统运用卷积神经网络提高识别准确率,同时作为前端一体实时监测系统,部署灵活、可拓展性强,可减少数据传输、降低中心运算压力。该项目系本科生自主创新研发,获得成都市交管局研发支持,相关专利已获批,并发表论文。



项目名称:“诱导再生”/“抗骨肿瘤”个性化骨移植材料

参赛学生:武宏锋(负责人)、魏怡航、胡亦清、蔡武峰、严淳议、姚怡君、姚云茜、葛玲玲

指导老师: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朱向东、杨晓

所在学院: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项目简介:

项目依托三项核心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浆料;依托三维重建、人体仿生技术进行个性化多孔钛支架制作;利用超声及热处理技术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均匀涂布于含有TiO2涂层的多孔钛支架表面,实现了在高力学性能基础上赋予骨移植材料抗肿瘤、促骨生长双重功能,为骨肿瘤患者术后骨缺损及肿瘤复发等问题提供有效的临床解决方案。项目团队已申请3项专利,发表高分论文2篇。




项目名称:尊严的分娩——基于医护人员及孕妇视角下分娩镇痛规范化开展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参赛学生:陈玲慰(负责人)、代苏尧、胡曼、王俏灵、王琳

指导老师: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张韬

所在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项目简介:

项目团队采用“三阶段逐层深入法”分析并论证基于医护人员及孕妇视角下分娩镇痛规范化开展的影响因素与相应对策。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揭示四川省分娩镇痛的开展现况,进一步分析影响分娩镇痛开展的具体原因,合理探究构建分娩镇痛规范化开展的长效路径,从而为落实《分娩镇痛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供行动参考。



项目名称:“扶贫扶智”背景下失依儿童教育帮扶模式探索——基于四川省凉山州的实地调研

参赛学生:汪海倩(负责人)、马路欣、李嘉美、陈振宇、阿呷烘扎

指导老师:经济学院 路征

所在学院:商学院


项目简介:

项目团队深入失依儿童典型地区凉山治州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1717份调研问卷,8份调研手记和10余份访谈记录的分析研究,发现当地失依儿童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生活压力大、学业负担重等困境,而现有的各种帮扶主体,也存在帮扶矛盾、资源分散和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团队提出了“1234”帮扶模式,从教育切入,从扶志开始,建立以学生主体为枢纽的新型平台,联合学校,社会组织等主体,进行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沟通交流,实现对失依儿童的持续性帮扶。


项目名称:解决含沙河流灌溉问题的水力分沙装置

参赛学生:汪静(负责人)、杨林、邱巧、鲁芸、曹彬杨

指导老师:水利水电学院 李洪涛、黎小东

所在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项目简介:

针对西北地区高含沙量河流的灌溉问题,团队利用漩涡流中两相流特性和螺旋楼梯板结构设计了水力分沙装置。装置分为两部分:旋流动水分沙部分利用切向水流形成漩涡流进行分沙,螺旋板静水分沙部分采用螺旋楼梯板使水流缓慢爬升,便于细颗粒悬浮物沉淀,并添加光敏控制结构除沙,具有分沙速度快,效果好,无需化学用剂、零耗能,二十四小时自动工作的特点。



项目名称:疏离•融合•回归:红色文化沁润一二课堂的实践研究——基于3所高校的调研与思考

参赛学生:郭靖(负责人)、孙增红、赖珩瑗、吴广川、王晓越

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吕红

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院


项目简介:

项目从一二课堂疏离问题切入,调研了全国多所高校,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川大红色文化沁润一二课堂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11234”的川大模式,从而由特殊到普遍,总结凝练川大红色文化沁润一二课堂模式经验,明晰适用推广条件和范围,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借鉴,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典型范本,推动“四个回归”的贯彻落实。


亲爱的朋友们,

就在2021年,


川大,

等你来!


|| 推荐阅读 ||

你好,我们是工!科!生!

川大·望江全貌

重磅!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川大2020年博士招生章程发布!


大川

来源 / 校团委

图片 / 校团委、陈律、何苗

编辑 / 陈爽

责编 / 陈爽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