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而美”的解语花,搭起服务藏族患者的沟通桥梁

大川 四川大学 2020-08-2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年接诊患者数以百万计。在每天人声鼎沸的医院里,如果你认真观察,不难发现这样的身影:他们来自藏区,风尘仆仆,想要问诊就医,但却因为语言不通、文字不同、对异地就医流程不熟悉,只得在医院里茫然四顾


和医院接诊的患者总量相比,他们所占比例虽然不多,但却是特别需要帮助的人。


幸好,有一群人关注到了这一群体,并且主动伸出手,用自己的积极行动,为他们搭起了与医生沟通的桥梁。他们就是大川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解语花”藏族病患专属翻译陪同就医服务队



“破土”

解语花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成立于2016年,目前成员主要由精通汉藏双语的藏族大学生组成,主要为藏区患者提供陪同就医、医嘱翻译等服务。创立这一团队的初衷,要从团队负责人之一——四川大学2016级经济学院财政学益西卓玛的一段亲身经历说起。


益西卓玛


益西大一时,有次去华西医院,亲眼目睹了一位想要看病的藏族患者迷茫无措的样子,“一会站在某地看一下,一会走到别处,然后又返回原地四处张望,一直反复地来回走”。患者的迷茫让益西十分心疼,这段经历让她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


2015级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索朗拉姆,当时跟其他高校的藏族同学一直自愿在华西医院做藏语翻译的志愿者。益西卓玛和索朗拉姆交流时,发现这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于是她们决定联手创办一个专门的志愿团队。


其实,华西医院也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并为当时自发在华西医院帮助患者的藏族大学生提供平台。所以当志愿者们提出这一想法之后,便立刻得到了华西医院团委的帮助和支持,就这样,在华西医院和华西医院团委老师们的支持和指导下,“解语花”诞生了。


“解语花”团队


团队成立之初,志愿者基本是靠益西她们发动身边的朋友同学招募来的,刚成立时,志愿者不超过50人。因为没有知名度,加之不被了解,志愿者常常在患者那吃到“闭门羹”,难以为其提供帮助。但大家没有气馁,只是默默地用行动来证明自己,遇到愿意相信自己的患者,她们就尽全力去帮助。


志愿者人数少是团队前期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每天来医院看病的病人很多,八点开始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六点就要起床,七点搭乘校车前往华西,往往一待就是一天。有次暑期志愿,益西跟一个学姐因为陪患者,忙到晚上十点才回学校。但即使如此,人员安排有时也十分紧张。“有次我正在上课,病人突然打电话来说他要做手术了,没办法,我只能一下课就往医院赶。”益西卓玛回忆的这个小故事,正是当时团队艰难起步的一个缩影。


缺少志愿者造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因为藏区面积广阔,不同地区所用的藏语不尽相同。“志愿者也只精通自己家乡的藏语。遇到不同藏区的患者,就只能靠猜和肢体表达。这应该是当时最大的困难了”,2017级公管学院的成员次仁桑姆补充道。



虽然一开始困难重重,但志愿者们并没有放弃,解语花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寻求帮助的患者,而被帮助的患者则化身为窗口,向外界宣传着团队。一传十、十传百,凭借口碑,解语花逐渐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团队也感动了藏区当地的媒体,2016年康巴卫视主动过来对解语花做了一期专访,将团队介绍给了更多的藏区人民。


“成长”

虽然熬过了初期的艰难岁月,但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志愿团队,解语花的道路还是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志愿者如何招募?怎样保证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对于团队来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好在益西她们并不是单打独斗,从团队成立之初,华西医院跟华西团委就密切关注着解语花的成长。得知团队面临的难题后,在华西医院团委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为志愿者招募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了学校和医院的支持,解语花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去各大高校招募志愿者。从那时起,解语花真正开始规范化地发展。每年统一招募志愿者,经过华西老师们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同时华西医院也保证志愿活动能够更加安全顺利地进行,“以前是自愿参加的,现在是正式招募的”。目前,解语花已经拥有来自八个学校共计823名志愿者,益西对此非常欣慰,“现在的发展真是越来越好了”。


志愿者们在接受培训


有了一定的规模,“解语花”开始琢磨如何再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然而当时益西她们并不十分了解学生工作,在如何宣传团队方面一筹莫展。此时万旭峰的出现,则正好为大家解决了难题。


2017年,2015级华西临床医学专业的万旭峰加入了解语花。因为学生工作和比赛经验比较丰富,他平时主要负责跟老师的沟通和带领团队参加活动。“我们想的是当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人时,再去做宣传”,现在时机已到,解语花选择参加公益比赛。“参加比赛一方面可以提高团队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一下其他团队的优秀经验。”万旭峰说出了参加比赛的原因。


万旭峰(图中右二)


在华西医院和华西团委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凭借着“小而美”的服务特点,解语花屡获佳绩:第四届中国志愿服务交流会四川省金奖、全国银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金奖;2018年“创青春”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四川省金奖、全国铜奖。


这些比赛带给团队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更高的曝光度。现在不仅是华西医院,成都市其他医院需要帮忙的患者都会主动联系他们。跟以前籍籍无名时相比,如今的解语花可是大不相同了。“现在我一天能接到十几个电话,每天微信的申请列表都是长长的一排”,益西说道。 


志愿者们接受急救培训


越来越多的藏区同胞开始主动联系解语花寻求帮助,这也促使着团队提升自己的服务。


因为藏族患者对异地就医流程比较陌生,常常来到医院之后要等两三天才能挂号看病,期间的日常生活对于并不宽裕的患者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益西最有感触的是某次暑假,一位父亲带着四个孩子从西藏来到华西看病,一路长途跋涉,从衣服里拿出来的钱都有了味道,这让益西感到特别心酸,也让她更加注重前期的宣传。


为此她们增设了网络帮助平台,通过公众号的方式介绍看病的流程、如何提前预约挂号,提前发布志愿者值班表,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不再让患者多花冤枉钱。



“绽放”

志愿活动没有报酬、没有工资,但对于志愿者们来说,帮助他人的成就感才是弥足珍贵的。大部分病人看到志愿者,下意识会把他们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会关心志愿者的生活,看完病之后还会给他们买点礼物或者邀请一起吃饭,虽然志愿者们不会接受,但这份心意却足以温暖大家的心。


队员和康复的藏族同胞在一起


最让益西触动的是有位从阿坝来的病人,把银行卡跟密码都交给她让她帮忙取钱,这种胜似亲人的信任感让她难以忘怀。次仁桑姆也提到了她去年帮助过的一个病人,在前几天打来电话说有亲戚要来成都,给她带了特产。虽然次仁桑姆最终婉拒,但这份被人牵挂着的心情却留在了她心中。


这几年,中国青年报等相关媒体的报道、藏族明星的自发宣传、来自学校的关心帮助,也让解语花的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自己行动的意义,互相鼓励着继续坚持把公益活动做下去。


从2016年到2019年,短短三年时间,解语花从50人的团队发展至823人的规模,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了一棵枝叶繁茂的树。日益规范的团队制度、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真切解决了患者的需求,是解语花持续发展的底气和动力。


虽然创始人益西卓玛自己转眼面临毕业,但她对解语花的未来信心十足:“我相信我们会一直发展下去的!



“解语花”团队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


|| 推荐阅读 ||

多面川大人

为考研川大,她剪掉了自己心爱的长发!

太酷了吧!这是一条来自未来的推送!


大川

采写 | 张茗瑞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胡宸

责编 | 陈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