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川大好声音”,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川大智慧!
全国“两会”开幕以来,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提出了许多精彩提案。
咱们川大的代表、委员也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为祖国发展贡献川大智慧。他们的精彩见解与观点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对此,大川为您做了部分整理和摘录。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全国两会中的川大好声音。
▼
石碧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川大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今年的两会,石碧关注的议题之一是“进一步优化提案受理程序、提高提案质量及办理实效”。
石碧表示,提交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途径,政协委员、政协提案委员会、提案办理单位都应该从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对提案工作,特别是提案办理实际效果,给予更多的重视,注重从提案中发掘有价值的线索,谋划于未然。
石碧对此建议:切实把好提案受理关,提案委员会不必赶在全会结束前公布提案受理情况,而可以在对提案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与筛查后,再作决定;政协提案委员会加快建立专业的提案及社情民意“大数据分析中心”,通过查重以及对其他相关问题的检索,用数据说话,协助甄别符合要求的提案;政协委员对自己提交的提案要尽量言之有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冯小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川大化学学院教授
今年两会上,冯小明关注脱贫攻坚问题。他认为,疫情冲击下产业扶贫一定要进一步找准着力点。
冯小明表示,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市场出现波动,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我们的产业扶贫发展遇到困难或瓶颈。在疫情冲击下,产业扶贫一定要进一步找准着力点。
如何找准着力点?冯小明认为,首先,动态监测很重要。疫情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应加强对贫困户等群体就业务工情况、产业园区和扶贫车间等的运行情况的监测,及时识别因就业困难而产生的新增贫困户和返贫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利用现有政策进行帮扶。然后,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坚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着力促进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高度融合,并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延伸产业链,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其中,既增强内生动力,又获得稳定收益。
许唯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
今年两会,许唯临特别关注新环境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他认为“双一流”建设是关系到国家教育水平的长远大计,无论面临多少挑战,也要全力以赴去做。
过去的一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今年的新冠疫情又进一步增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许唯临认为,经济压力再大,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决心和力度也决不能减弱。
许唯临表示,自“双一流”建设以来,我国高校聚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服务社会和国际合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对照现在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必须继续保持甚至不断加大建设力度。
徐玖平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川大校长助理、川大商学院院长
今年两会,徐玖平关注的议题之一是公积金制度改革,他提出公积金制度改革应实现由“强制”转向“自愿”。
徐玖平认为,目前的公积金制度下,存在着资源错配的问题,真正有住房消费需求的社会群体,大量的并没有被纳入这项专门制度的保障;存在民营企业社会负担的问题,大多数民营企职工没有纳入公积金制度覆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民企长期反映的社会负担重、成本压力大;存在社会消费动力源的问题,公积金运行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产生巨量的社会财富沉淀,从社会消费的角度,这是一种浪费。
对此,徐玖平建议:首先,应先行制定公积金“强制”与“自愿”“双轨并行”的过渡期政策,为制度转换创造条件。第二,要明确创建公积金自愿缴存政策体系的政策要素,有必要推动自愿缴存政策要素的三方面创新与突破:一是中央财政对自愿缴存提供利率补贴;二是建立精细化的配贷机制;三是建立新的流动性平衡机制。第三,扎实开展公积金制度改革试点。国家有必要制定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方针,并进行必要授权,从而推动改革试点有序进行。
李为民
全国人大代表、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
此次两会,李为民关注的议题涉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人才培养两个方面。
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对此,李为民建议重构防、控、治一体的高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一是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系统与长效机制,让广大医疗机构可以将一线发现的可疑线索快速直报,起到早期预警作用;二是要重构防、控、治一体的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三是构建防、控、治一体的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完善防、控、治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
对于医疗人才的培养,李为民认为应建议构建临床实践能力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体系,建议医疗人才评价体系要做到“五重”,即:重医德,将医德作为评价指标最重要的内容,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重贡献,重视医学人才的实际社会贡献及口碑;重水平,重视其临床诊疗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重效果,改变既往单纯以数量评价的导向,引入医疗质量终末指标;重创新,重视以改善临床诊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技术创新。
王正荣
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川大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教授
这次两会,王正荣关注的议题之一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问题,他建议财政部设立中医药走向世界科研基金。
王正荣表示,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求,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四川先后与中东欧、南亚、北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并与捷克、黑山、德国、阿曼苏丹、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在推进中医药国际合作的进程中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洲的部分国家比较接受中医药。但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是否适宜种植,以及种植出的药材的有效性是否达标均需要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这就导致了国内中药材种植企业不敢到海外投资。
为了使中医药真正走出国门,发挥其应有作用,王正荣建议:国家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设立中医药走向世界科研基金,组织各领域专家重点对愿意接受中药材种植本土化的国家进行气候、环境、土壤分析研究,帮助确定种植品种和分析药材的有效成分,有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陈放
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川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今年两会,陈放关注的议题是“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协调发展”。他建议从加强工业互联网科技支撑、出台差异化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政策、支持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方面,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协调发展。
陈放认为,自2017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指导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连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遴选试点示范项目,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工业互联网框架、标准、测试、安全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安全自主可控、政策支持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对此,陈放建议,应大力发展工业软件、研发一批关键零件部件装备、做好科技人才资金保障,以加强我国工业互联网科技支撑。与此同时,国家可出台差异化的工业互联网西部发展专项支持政策,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并支持成渝地区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
甘华田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教授
今年两会,甘华田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议题,建议“跳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构建面向东南亚的成渝黔桂经济合作圈。
甘华田认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成为我国第四增长极,就必须积极主动实施开放战略,跳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定面向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与贵阳、南宁加强对接和通联,打通出海口,“借船出海”,弥补成都、重庆外向通道的海上短板,共同打造泛东南亚经济圈。
如何构建面向东南亚开放型的成渝黔桂经济圈?甘华田认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合作机制和渠道,搭建好合作交流平台,形成有影响力的城市群、产业带;其次,要以服务贸易为抓手,使之成为带动成渝黔桂经济圈战略腾飞的龙头;然后要完善便捷的交通运输,加快建设和完善成都--重庆--贵阳--南宁--河内--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以沿线重点城市和跨境合作为依托,发展通道经济,逐步形成贯通包括整个中南半岛在内的东南亚经济走廊;最后,还可以以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为基础,联合推出跨国旅游路线。
里赞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川大法学院教授
今年两会,里赞关注的议题之一是青少年精神科用药问题,他建议填补青少年精神科用药空白。
里赞介绍,据调查,在目前临床使用的3500多种常用普药中,按照说明书要求提供给青少年使用的药物种类不足2%,且大多数是中成药,精神科药物种类为零。目前青少年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仅有8个药物,用于紧急救助自杀自残、控制暴力的药物临床急缺。非禁即入的原则下超说明书用药是精神科医生临床用药无法回避的状况,但这给医生和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法律、医疗风险。而目前,我国超说明书用药立法仍属空白。
为此,里赞建议,优先建立青少年研究精神用品目录,加强基础科研基金支持;加强对已在超剂量使用的精神科药物进行统计和临床实验分析;加强对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力量投入;尽快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立法。他建议由中国医师协会青少年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药理学和精神药物治疗学分会组成工作委员会,由药师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医院管理者组成的专家组开展调研,收集真实可信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增加超说明书用药的相关规定,使医务人员合理规避法律风险,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李言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
此次两会,李言荣的提案聚焦成渝地区科创中心的打造。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之一。作为大学校长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认为,高校应主动融入地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言荣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科技含量的多与少,极大程度决定了发展质量的高与低。要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要提高当前经济活动当中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进行科技创新,让创新来驱动发展、引领发展。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而对国内高校来说,后两个“面向”越来越迫切。由此,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是重要实践方向。
对此,李言荣强调,“盘活存量”很重要。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科技含量,才能为建成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打下基础。同时,科技引领未来一定要抓住“从0到1”的基础研究,他建议科创中心要有承载基础科学研究的必要设施,以及体现西部特色的大科学装置来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其中应包括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体系的稳定支持。
|| 推荐阅读 ||
玩转摄影,兼职作家,保研北大......川大法学女生的文艺范儿!
大川
来源 | 综合党委统战部、人民网、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人民邮电报、四川日报、四川发布、蓉城同心等信息源
编辑 |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