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优秀”致敬!

四川大学 2021-06-22


长期以来,我校广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爱国奋斗、爱岗敬业,砥砺奋进、创先争优,为学校党的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我校开展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选树表彰活动。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99周岁诞辰的日子,我们特意选取了部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把他们感人的事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激励大家以他们为榜样,筑牢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前行,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




化学学院

王玉忠院士

以身立教潜心育人  心怀家国深耕科研



王玉忠院士长期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直专注教学科研工作,为学校科技创新、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潜心科学研究,攻克困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多年的难题。针对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阻燃高性能化这一难题,王玉忠带领团队开展长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无传统阻燃元素”的阻燃新原理和新方法,发现了与二源/三源一体化的炭化膨胀阻燃效应,实现了无卤体系的高效凝聚相阻燃,被国际权威专家评价为“开创性的”工作,“开辟了全新的绿色阻燃领域”。基于这些阻燃新原理和新方法所发展的专利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大奖;负责完成的“废弃热固性高分子材料高值化利用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成果入选了2019年四川大学年度十大基础科学进展;作为负责人近两年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并组织团队申报获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区联合创新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牵头申报获批“111引智计划基地”和教育部首批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他精心立德树人,培养出一大批中青年领军人物。作为一名教师党员,王玉忠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特别是依托实验室组建了党支部,引导支部开启创新了“科研+”党建模式,其所在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教育部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王玉忠坚持为同学们上党课,分享自己的政治学习体会和教学科研心得,鼓励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坚持倡导并亲自指导研究生开展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多次亲自带领研究生参加国内外会议。今年疫情期间,他率先通过网络平台为同学们开设专题讲座及系列报告,为全院师生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作出了榜样。

 

他全心贡献智慧,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王玉忠作为大会主席组织召集了第28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和第二届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学术研讨会,为推动高分子材料和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主持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我国一次性塑料制品废弃物治理及生物降解塑料应用与发展现状》,为推动中央和国家制定和推行“新版限塑令”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疫情阻击战中,王玉忠针对因医用防护服短缺而造成的大量前线医护人员被感染问题,迅速召集并带领团队开展紧急攻关项目,第一时间投身医用防护服的增效防护及多次使用的技术研究,突破了技术瓶颈,研发出防护效果突出、可多次使用的自清洁医用防护服;积极向地方献计献策,提出抓紧开展“四川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与恢复经济社会活动的协调对策研究”建议,有力支撑了四川省打赢疫情防控战。




外国语学院讲师

吉晋

发挥专业优势,在国际战疫一线发出川大声音



2020年3月11日,外国语学院教师吉晋登上了国际航班,作为中国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志愿医疗专家团队的随团翻译,出征意大利协助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作为此次专家组中唯一的翻译人员,她承担了专家组在意大利期间的全部翻译工作。


“新冠疫情与普通日常交流沟通不同,翻译中会有大量的专业性医疗词汇。”为此,吉晋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性,早早地做起了准备,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她就一直在关注国际形势,也和学生们分享交流医学知识相关词汇。在前往意大利的飞机上,吉晋没有丝毫的放松,一直在翻译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诊疗指南。


作为外国语学院口译团队优秀党员教师,吉晋曾多次出色完成省市校重要涉外活动的口译任务。2020年2月,当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四川省考察疫情防控情况时,吉晋就圆满完成了省委省府领导会见考察组和考察组现场调研等重要活动的全程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及专家组相关文件的笔译工作。


吉晋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口译大赛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她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不仅多年坚持义务为学生提供口译培训,在学院形成了口译传帮教的良好氛围,还主动汇集资源、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参加校内外口译、笔译的实践活动。多年来,她荣获了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突出贡献奖、课程中心优秀课程网站一等奖、五粮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等荣誉。




化学工程学院退休教授

夏代宽

退休不褪色 担当献余热



“做好一名中共党员,就应该当好一面旗帜,工作平凡、生活平凡,但越是平凡,就越要干得认真、做得无愧!”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夏代宽同志用50多年的时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自2005年11月退休后,夏代宽担任学院离退休支部书记一职,坚持密切关注学院发展建设、青年人才培养和党支部建设,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院各项工作中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了理想信念的拥护者、立德树人的践行者、传道授业的领路人、互帮互助的贴心人,为学院的党建工作作出了表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他坚持退休“不褪色”,长期担任学院企业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作,长年坚持前往攀枝花、泸州、宜宾等地化工企业为工程硕士研究生讲授课程,指导实验及论文。他还主动加入学院关工委,与老同事们一道,以饱满的热情为青年学子开展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各类活动,投身于对青年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教育中。他参与新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制订学习计划和树立奋斗目标;参与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学子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学习践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用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社会阅历、真挚的人生感悟教导和帮助每一名学生。


关注青年学子的同时,夏代宽也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学院的学科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长期坚持进教室聆听青年教师授课,课间收集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课后与授课教师坦诚交换意见,给予关怀、鼓励和帮助,每一年的听课量均超过了100课时。同时,他积极参与学院的教育教改工作,给予学院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指导,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形象和事迹很大地激励了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作为学院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夏代宽还积极组织好全院23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服务工作,耐心细致的做好大家的联络员和贴心人。哪位老同志生病了、哪位老同志家里发生变故了,他都会及时通报学院,将组织的关心及时传达到老同志身边。但2019年10月,夏代宽突发脑出血住院,却叮嘱家人不要告诉学院,生怕给组织增加负担。当学院知晓病情前往看望时,尚在重病中的他,还为“自己给组织添了麻烦”感到深深歉意。一名夏老师曾经指导过的学生动情地说:“夏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面旗帜,他用平凡朴实的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他的无私奉献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更用他的包容和爱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识途老马志千里,无需扬鞭自奋蹄!”




华西第二医院主管护师、援鄂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

李明轩

逆行前线的白衣天使、“提灯女神”



在急诊科工作的9年时间里,李明轩始终牢记自己光荣的共产党员身份,在积极投身临床护理和教育教学的同时,出色完成了支部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心要静、脑要动、腰要硬、行要正”的工作作风。她先后荣获华西第二医院优秀党员、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临床带教老师和优秀带教老师称号,获得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高校教师操作技能大赛单项三等奖。由于在今年援鄂医疗工作的突出表现,她荣获了四川省卫健委授予的“最美护士”称号和医院“援鄂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EMT(四川)的一员,李明轩在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地报名前往武汉抗疫前线,用行动诠释了“扶危渡厄,医者担当,甘于奉献,大医精诚”的深刻含义。在武汉的31天里,她参与组织制定了28项工作制度和7项专科操作SOP,带领大家积极开展临床护理质控工作,将华西第二医院高品质的护理工作带到了抗疫一线。针对病区患者高龄、久卧等特点,她对病区所有患者进行了深静脉血栓风险的筛查工作,并和医生团队沟通,对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开展运动疗法等个性化、针对性的预防手段。李明轩扎实的专业能力及敏锐的管理头脑,协作护理团队将工作细致到点,赢得了护理同行的赞许,支援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授予她“新冠病区最佳护理培训护士”称号。


“我想对同学们说,其实我们在前线,只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工作而已……希望培养大家对信息获取、甄别与判断的能力,坚持对科学与真理的认同与追寻,能对公民身份有深入的认知、重审和思考,对邻人、他者和陌生人抱以理解、共情与关怀,摒弃廉价感动和道德煽情,对社会系统能有深入的观察、正义的追问与道德理性的寻求……”李明轩在武汉支援抗疫期间,依然心系教学,为不能到校学习的护理系学生们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感言与教诲。凭借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她为学生们上了一堂言传身教的思政课,点亮了一盏医者仁心的指路明灯。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


践行使命担当,为新冠疫情防控贡献川大力量


长期以来,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院(华西医院)党委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将历次重大灾害应急医学救援中积累的实战经验成功运用到战疫中,为国内和国外疫情防控贡献了川大力量、华西力量。


积极动员和选派部门、科室医护人员中的党员、干部勇挑重担、迎难而上,驰援武汉或参加本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以及成都公卫临床中心救治等一线防控工作。疫情防控中,为了强化援外医疗队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了临时党总支1个、临时党支部6个。学院(医院)26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成都、重庆、西藏、道孚、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其中党员164人,充分展现出“最美逆行者”的风采。有63人在疫情防控一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预备党员27人。同时,干部党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了最有效的应急管理、全员培训、分检筛查、医疗救治、科技攻关、科普宣传、心理疏导等工作。


按照“一种模式、两套体系、四个结合”的防控思路,积极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医院在疫情期间采用了“双规制”运行模式,即在全力以赴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时,尽力满足广大群众常规的医疗服务需求,尤其是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需要;在做好门诊、急诊、住院等传统医疗服务的同时,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广泛、需要居家隔离的特点,积极依托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开通在线免费门诊,引导慢病患者有序线上复诊,在减少门诊人员聚集的同时也保护了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流动和安全;整合全省多学科专家资源,构建了覆盖全省208家定点医院的远程在线会诊平台。除常规开展院院间的远程会诊之外,还实现了异地、多处、多学科专家集聚,借助在线平台,为每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最大限度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可造成全人群、全年龄段的身心影响,以医院医务人员为主体,通过整合卫生、教育、司法和社会各类心理咨询师资源,构建了疾病咨询、心理咨询、自我测评与居家管理的“四位一体”新冠肺炎疫情干预整合平台。同时,在线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线防控的华西模式》。


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医院)获准四川省科技厅攻关应急项目14项,批复经费3600万元,集中资助大数据、核酸检测、疫苗开发、重症治疗等系列研究。依托学校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了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小分子靶向药物和抗体。特别是由学校牵头,集聚国内多所大学人才,基于通讯运营、社交网络、医疗服务等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了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同时,研究团队还陆续向政府部门提交了30多份研究报告,为新冠疫情防控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后勤保障部党委


凝心聚力勇担当 砥砺奋进求发展


后勤保障部党委坚持以领导班子为核心,党员干部为骨干,保障服务为基础,服务质量为抓手,制度机制为保障,师生满意为标准,大力推动党建工作和学校后勤保障事业的融合发展。在今年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后勤保障部党委会同行政迅速成立后勤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下达防控命令,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重点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指导,积极构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坚定广大党员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与全校师生一道,汇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在疫情防控最紧要的关头,后勤保障部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了“无畏无我,无愧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倡议书,号召全体党员要牢记嘱托、扛起使命、不负职责、践行初心,积极投身到守护师生生命安全的战疫中。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校医院党支部“细施策”、做好医疗专业保障,校园中心党支部“勤消杀”、创建美好校园环境,饮食中心党支部“优流程”、保障师生用餐安全,宿管中心党支部“暖服务”、守平安……多个月来,勤劳朴实、守责担当的后勤共产党人始终活跃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岗位上,切实担负起疫情防控的保障服务工作。


随着师生的返校复学,党委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严格执行学校疫情防控指导小组关于返校复学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攻坚克难,顺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全力为学生返校复学提供生活服务保障。后勤保障部党委号召成立了以职能部门党员牵头、各单位党员骨干配合参与的后勤保障部党员突击队,分赴饮食中心各食堂参与维持就餐秩序,尤其是在接到开展返校学生接站工作的艰巨任务后,党员突击队临危受命,迅速行动,及时与成都火车东站和双流国际机场进行协调,设立了两个返校学生接待点,在交通服务中心的密切配合下,克服高温闷热和长时间连续疲劳作战的困难,圆满完成了3000余名返校学生的接站任务。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夯实战斗堡垒 培育时代党员


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创新爱国奋斗育人平台和发挥党员先进典型表率作用,不断提升支部组织力和党员的政治定力、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提升支部组织力。在今年疫情防控中,为了切实保证“三会一课”效果,支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由部分党员同志线下充分准备,录制学习音频,制作学习资料,线上推送后,党员同志在规定时间集中学,并及时在支部群内分享学习心得。积极开展微党课活动,围绕“爱党爱国”总主题,结合当月重要学习内容,精心策划学习活动,今年3月以来先后开展了“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缅怀先烈,砥砺前行”、“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时代先锋”、“红色教育守初心,廉洁教育担使命”、“共庆建党日,弘扬爱国情”等为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提高党员政治定力。支部坚持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通过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发展各环节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从思想政治素质及日常行为规范方面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等渠道入手,着力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把好思政网络宣传“新媒体关”,通过在微信公众号“SCU法漾年华”中专门设立版块展示党支部各项工作,包括支部理论学习内容、党建活动内容、支部先锋模范展示等,有力扩大了思政宣传对同学们的覆盖与影响,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党组织;把好“党员”教育关,通过书记讲党课,正式党员“微党课”,组织理论学习、党校培训、强化入党仪式等方式,切实强化党员教育。特别是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及支部书记定期讲党课,以及党员发展支部大会上的佩戴党徽、入党宣誓等仪式环节,尤其强化了同学们入党的使命感、责任感。


通过创新爱国奋斗育人平台,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切实做好专题思想汇报;为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重要回信精神中,支部开展了“共抗疫情,爱国力行”支部活动,收到了党员同志30多个优秀音视频作品;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方面,支部组织线上线下“红色教育”活动。


通过发挥党员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激励全体同学奋勇争先。支部49位学生党员中,共有13人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共21项,6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11项,39人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共188项。其中27位同学担任了学院学生干部,10位同学担任了学校学生干部,一半的党员同学学习成绩排名在前30%。2016级35名党员同学中,有18名同学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支部党员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与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引导了更多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生命学院生物技术系教工党支部


多措并举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生物技术系教工党支部积极团结动员本系48名教职工,紧密围绕学校“两个伟大”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疫情防控贡献指挥和力量。面对今年的新冠疫情,系科研团队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发挥学科优势,针对新冠肺炎检测、疫苗研制和疫病预防等应急需求,及时启动开展科研攻关。其中,宋旭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向国内和国际捐赠了大批检测试剂盒,同时还联合学校华西医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员开展了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DNA疫苗及mRNA疫苗的研发。王红宁教授担任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成立的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专家组组长,带领专家团队积极参与指导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应急方案编制、野生动物生物样品采集及监测,开展了动物冠状病毒调查及传播风险评估研究。


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学校“江姐荣誉班”班主任吴传芳副教授,以及学院领导联系人王红宁教授均为生物技术系党支部党员,他们为“江姐荣誉班”的建设和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支部党员积极为提升一流的本科教学水平竭尽所能、贡献心力,王红宁团队曾获学校第四届“德沃群芳”育人文化建设标兵团队,王甜、王茂林、吴传芳、赵建等多名党员获得了各级各类教学奖励40项。王红宁、王茂林、宋旭等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王红宁、丁显平、赵云及王茂林科研团队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及公共事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学院金属材料系教工党支部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力推动了院系事业发展,为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争当先锋作表率,奋发有为显担当。支部党员教师悉心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其中,刘颖教授等教工党员指导成立了金属材料系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通过志愿服务关爱90多岁的独居退休教授李静媛,搭建了加强党性锻炼的平台,连续15年、近70名教工、学生党员接力参与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支部教师想办法引来资金用于材料学院江安农场建设,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共建农场”,大力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在劳动中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党建引领事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刘颖教授团队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领域 “卡脖子”的稀土永磁材料和高端硬质合金刀具的重大需求,在稀土钒钛功能材料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引领了行业发展,在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基础上,再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林紫锋研究员,在钒钛基二维MXene材料制备及电化学储能,以及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先后在Nature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近年来,支部党员老师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首席专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课题共100余项,经费达5000余万元,相关成果在成都邦普切削刀具、成量工具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中实现生产应用,开发的相关产品在东方汽轮机等典型企业获推广应用,部分产品出口欧美,对我国硬质材料高端化发展产生了示范作用,在服务攀西钒钛战略资源的深加工和高效利用与技术进步,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党员模范带头深入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金材系教工党员指导学生127人次参加创新实践以及学科竞赛,其中,赵天阳同学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全国特等奖。





|| 推荐阅读 ||


谋划“十四五”,抓住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川大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前迈进!

还有7天!川大期待与你相遇!

权威发布|四川大学2020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大川

文字 / 刘姝雯

封面图 / 人民日报

编辑 / 陈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