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大中文系才女来啦!才华与舞台碰撞出精彩花火!

大川 四川大学 2021-06-25




她成绩优异,踏实勤奋

连续三年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

获得四川大学“百佳”优秀学生

获得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

 

她才华横溢,热爱舞台

演员、导演、编剧、主持人

都是她担任过的角色

担任大型舞台剧《江姐在川大》的主笔编剧

获四川大学第一届校史演讲比赛冠军

第四届四川省高校创作人才选拔大赛一等奖

……



这位优秀且才华横溢的女生,

就是来自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吕清怡!



01

高标准、严要求

在学习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大一进校时,吕清怡就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要认真,再累也不敷衍地去做任何一件事。”


每节课她都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每次作业她都争取做到最好,每次考试都要求自己不丢客观题分数……高标准、严要求是吕清怡的学习准则。


朱彤老师《中国现代文学》的笔记有20多万字,为了尽可能地熟悉知识,吕清怡把这本笔记一共背了四遍,做到可以脱口而出。对此,她认为,自己“只是把作为学生该做的事情做到了。”



大三上学期期末,吕清怡也猝不及防地遭遇了学习倦怠期,在那段时间里感觉学习缺乏动力。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她没有沉溺,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川大戏剧团的小伙伴们开设了一个“学习群”。


在这个群里,大家都要把学习任务清单发出来,然后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就这样,在小伙伴的推、拉、帮当中,不仅吕清怡自己走出了暂时的学习倦怠期,群里的其他小伙伴也收获满满。


吕清怡认为,“在学习中,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治’自己。”



大学期间,吕清怡连续三年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除了认真学习知识、沉淀自己之外,吕清怡也在逐步探索自己的潜力。“我不想做一个只吸收知识的‘好学生’,我希望吸收之后能有创造,成为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者。” 


比起取得傲人的学习成绩,吕清怡更希望通过学习去推动自己明确一件事——“在中国文学这个领域里,自己能做些什么?”



更大的目标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有思想、有创造的追求也让吕清怡意识到自己精神上的某些“孱弱”。正如鲁迅在《野草》中所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为了弥补“空虚”,大二到大三,吕清怡把《鲁迅研究》这门课修读了两遍。她发觉鲁迅是一个很“健壮”的存在:“他总在与现实较劲、与虚无较劲,我想借他的‘力’来完成对自己的充实。”这种精神让吕清怡更有探索未知的动力。


拾“前人之慧”的同时,吕清怡主持了国家级大创项目“长征的文学书写及其影响研究”,项目获得了优秀等级,这也是她集中性自主思考和产出的第一次尝试。


三年的付出终获回报,大四上学期,吕清怡被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选择这个专业,是吕清怡学习积累的结果,也是她在学习中自我认识的结果。“我喜欢现当代文学的‘真实’。现当代文学带给人重新理解和审视这个社会的视野,其中也包含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 



02

主持、演讲与表演

用舞台表演提速成长


课堂之外,由于对演讲与主持的热爱,吕清怡还担任过四川大学学生艺术团戏剧团团长,多次参加比赛、主持活动、表演戏剧,她说:“演讲与主持是我热爱自己、相信自己的开始,而表演则让我变得舒适、从容。”



吕清怡登台时的信心来源于长期的积累。初中时的几次主持经历和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感受到了被关注时的自信。


进入大学后,自我展示的舞台变得更加广阔、频繁,吕清怡便发挥自己所长,也进一步锻炼自己,多次参加学校的各类主持与演讲活动。在“江姐颂”主题毕业音乐会上,吕清怡就担任了主持人,活动的成功让她对自己更加自信。


▲吕清怡参加“江姐颂”主题毕业音乐会(左二)


2019年3月,当吕清怡得知学校正在举办四川大学第一届校史演讲比赛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把对学校的热爱和对舞台的热爱结合起来,进行表达,是多好的事情!”


虽然抱着“享受比赛”的心态参加的比赛,但“要做就要做好”的严格自我要求让吕清怡以最高分进入决赛。在决赛的准备中,她不放过任何可以完善自己表现的机会,请学姐给自己的表现挑毛病,请老师指导稿件写作,把自己的表现录下来,一帧一帧地抠细节……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吕清怡获得了演讲比赛的冠军。


吕清怡认为,当众表达本质是一种“产出”,这些机会鞭策着她多多学习知识、独立思考和积累灵感。她说:“我知道有时自己的观点可能浅薄,但不惧怕表达才能获得纠错和进步的机会。”


▲吕清怡参加四川大学第一届校史演讲比赛


作为川大戏剧团的成员,吕清怡进入大学之初就开启了她的表演学习之路。之前从未有过表演经验的她,跟着戏剧团的专业老师学习 “如何走位”、“如何吐字发声”、“如何控制肢体”……经过刻苦的训练,吕清怡对表演技巧越来越熟悉,甚至都已形成肌肉记忆。自此之后,在表演中,吕清怡便更有余力专注于情感的调动。


▲吕清怡参加戏剧团团训


2020年四川大学新年晚会上,她参演了音舞诗画版《江姐在川大》短剧,饰演江姐一角。对于这次表演,吕清怡说,“我至少感动到了我自己。”


▲吕清怡在音舞诗画版《江姐在川大》中饰演江姐(左三)



在吕清怡眼中,表演的意义在于让自己不断共情,进入人物去感受百态人生。她说:“表演使我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少了一分偏执与冷漠,多了一些理解与坦然。”



03

编剧与导演

在创作中找寻共鸣


在台前的吕清怡大方自如,在幕后的她也才华出众。大学四年中,她多次在大大小小的戏剧演出中担任导演和编剧。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必修课《外国文学》的期末剧目排演是她担任编导的初次尝试。从《昂朵玛格》到《新罪与罚》,吕清怡学着去找到适合不同演员的表演方式,充分发挥演员们除了表演之外,朗诵、舞蹈和音乐方面的天分;学着按照人物背后的动机组织故事,撰写出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剧本。


▲吕清怡任课程剧《罪与罚》的编导与演员


吕清怡的代表作之一,是参与完成四川大学大型原创舞台剧《江姐在川大》的剧本,这也是她第一次创作万字以上的作品。


▲“感动川大”纪录片中吕清怡与创作组成员讨论(左二)


高完成度作品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创作最紧张的一段时间,她与另一位主笔编剧冉诗媛除了上课和睡觉,连吃饭的时间都在与导演沟通思路。在舍友们眼中,她们“半句话离不开‘江姐’”,已经“魔怔”了。那段时间,吕清怡看什么、聊什么都能联想到剧本,甚至,她还梦见过好几次江姐。


最终,30多次剧本研讨会,20多个版本,1.2万字的成稿,都是吕清怡和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付出的证明。


▲吕清怡参加《江姐在川大》创作组会议(右一)


吕清怡形容自己是一个很“易感”的人,细腻敏感的个性使她更容易捕捉到人物的情感,从而转化为剧本呈现。


剧本中,有一幕是描写江姐因接到秘密任务,而不得不离开川大,与自己最好的朋友董绛云分别。吕清怡写到这一段时十分动容,原来,她正处于毕业年级,江姐对绛云所说的这一番话,也道出了她即将与学校告别的不舍之情。



江志炜:(笑,回避了话题)


绛云,咱们不谈以后。现在,就很好。


这段时光太宝贵了!能得老师倾囊相授、舍身相护,二三好友交心相处、温暖相伴,这是老天赐予我的礼物。


有时候,我多希望时光能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最好永远留在这一刻,让我再多听几堂课、多读几首诗,最重要的是,和大家在一起。


这里发生过太多美好的事了!锦江畔的望江楼,那大片的荷花池,咱们女生院门前的皂角树,放学常走的那条小路……不管再过多少年,我都会清清楚楚地记得。尤其是你,绛云,能在这里读书,能够遇见你,是我一辈子的幸运。


——《江姐在川大》剧本选段



在创作时,吕清怡好几次把自己写哭。她说:“如果不能感动自己的话,怎么能够感动观众呢?”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源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她不想给观众呈现出“公式化”、“脸谱化”的人物。


▲吕清怡与《江姐在川大》江姐扮演者合影(左一)


▲吕清怡在《江姐在川大》公演剧场


除了《江姐在川大》,吕清怡还创作了抗疫剧《等你·等我》、音舞诗画版《江姐在川大》等剧目。她感觉到:“现在的世界更像是一个雄辩的世界,大家都很有态度的同时,我们不该把一些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丢掉了”。这正是大学四年,创作剧本、感受人物的经历给她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


▲吕清怡创作并参演抗疫剧《等你·等我》(左二)


▲吕清怡参演《等你·等我》(后排左四)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吕清怡认为在这段宝贵的青春中,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寻找热爱的过程比成果本身更重要,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成绩’,也不能在随波逐流中荒废光阴。”


在未来,吕清怡还会坚持文艺创作,她希望自己“不要急”,因为有质量的“产出”需要深入的积累和耕耘。她说:“文学和生活是统一的,我从文学中寻找答案。”




|| 推荐阅读 ||

川大的隐藏小惊喜!

新年川大第二篇CNS!杨胜勇等人在Science上发表新冠药物研发的最新成果!

当“代码男”遇上中文系,川大学霸在跨界中找到方向!


大川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文字 | 陶柔柯

编辑 | 陶柔柯

责编 | 曹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