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川大人的优秀会传染又一实锤:第N个全寝深造!

大川 四川大学 2023-01-01


1个川大,1个复旦

1个北大,3个清华

他们在保研季中乘风破浪

斩获心仪的offer

他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成就了更优秀的自我

他们来自哲学系2019级拔尖班

他们是同学,是室友

更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好队友

今天,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01

 人物简介

 谈知辰 

保研至北京大学,荣获全国性本科生学术会议一等奖、第一届哲学伦理学本科生学术论坛一等奖,第十四届“哲学之道”博士生学术论坛(本硕组)优秀论文,一篇论文被CSSCI来源集刊《清华西方哲学研究》收录。


 唐滋芃 

保研至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正文读书会领读人。

 曹海涛 

保研至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柏拉图学社社长。


吴江天

保研至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诚社社长,四川大学2022年度“阅读之星”。


欧阳文飞

保研至清华大学,一作论文被ESSLLI 2022学生论坛接收。

高源丰

保研至四川大学,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国家特等奖,2021年华语辩论世界杯成都赛区季军,2021年第一届四川省高校辩论邀请赛冠军。


02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深奥晦涩的古籍、莫衷一是的争辩、细致缜密的逻辑,似乎已经成为“哲学”这个学科的标签,然而在哲学专业的学生们的眼里,“高山之巅、冰雪之间”的哲学,是他们怀揣着的纯粹理想,是对事物本质意义的沉淀思考和对人生问题答案的潜心求索。


这个来自哲学拔尖班的寝室也并不例外。在川大哲学系的本科学习中,老师的循循善诱和系里自由而包容的氛围让他们自由成长。


曾担任诚社社长的吴江天回忆道,“每周社团办读书会和讲座,中国哲学方向的各位老师们即便平时科研任务工作繁重,都会很热情地接受我们的邀请,在周末抽出一个半天带领我们阅读《诗经》、《论语》。比如曾海军老师、梁中和老师以及戴森宇老师等各位老师为了指导读书会不辞辛劳,经常在望江、江安校区间来回奔波。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吴瑶老师受伤了不能来现场,也会通过线上参与读书会,又比如陈建美老师在怀孕期间依旧指导我们共读《诗经》。此外,戴森宇老师为我们组织了专门的国学小讲堂,曾海军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线上支教实践的机会,真的非常支持我们,非常感激各位老师。”


诚社读书会


或许是坚定地踏上哲学之路,或许是经历过艰难的抉择……虽然六人选择哲学的方式不同,但在这样自由的学习氛围里,三年来他们对哲学的热情与执着从未改变。


曹海涛依然清晰地记得,川大哲学系是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高中时期我在网上接触到‘西方哲学史’‘《四书》精读’等课程,我才知道天地间有这样有趣且重大的学问:讨论世界本源、存在本身、人生意义等等。于是我就坚定地选择了哲学。”


曹海涛(右二)


与曹海涛不同,哲学并不是欧阳文飞大学生活的起点,高中作为理科生的他在转专业的契机中进入了哲学拔尖班,在加深了对专业的认知后,他从未后悔自己的改变和探索,“不像高中学的哲学那样,大学哲学极度自由,内部分支很多,可以在其中自由翱翔。”


同样经历过专业转变的吴江天,也十分珍惜与哲学的缘分。“在一堂古代汉语课上,听老师详细讲解了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先生投水自沉后两周年写的纪念碑铭。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课堂和这篇文章沉郁顿挫的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激发了我对于古、今、中、西诸种关系的进一步思考。我因此对哲学充满了求知欲,也就一路坚持了下来。”


最初对哲学存在误解的高源丰,曾有过转专业的想法。“当时想学法,因为法学是对具体的人与事的关怀,并且我误以为哲学也仅是很技术的逻辑论证分析工作。”但是后来随着一些契机带来的思维视角的变化,高源丰逐渐感受到哲学背后在尽力试图让人领悟的旨趣——“留在哲学甚至选择宗教学变成了让我庆幸的事情”。


高源丰(右一)


03

 奋楫扬帆,驰而不息


六人能够攀登思想高峰,离不开哲学系和吴玉章学院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我们是四川大学第一届哲学拔尖班,更是哲学系独立建系后的第一届学生。川大的发展,哲学系的壮大,伴随着我们四年的成长。能够在哲学系度过本科生涯,能够在'明远学园'开启科研道路,是我们的幸运。”


哲学系为拔尖班量身定做课程、配备导师、购置珍贵书籍、邀请国际名师做讲座、1对1修改论文、开设多种课拓展(古琴、围棋、油画)等等。同学们鸢飞鱼跃,尽情驰骋。


读研深造,对于他们来说,是奋斗与沉淀酿造的天然美酒,是鲲鹏翱翔的全新起点。在他们的眼里,本科的学习仅仅只能支撑自己对哲学系架构一个模糊的图景轮廓,如果想要真正深入钻研某个领域,深造是必然的选择。


“可能哲学系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我个人倾向继续做学术。”在唐滋芃看来,哲学领域讨论的种种话题就像是一盘复杂的棋局,一个局部问题的变化可能引发诸多种不同的可能性。而本科学习最多只能让他对既有的局势有大致的了解,真正有趣的事情是尝试新的路径。


欧阳文飞参与学术会议(右一)


欧阳文飞参与线上学术会议


从选择哲学系,到选择小方向,再到确定研究生学校和攻读方向,每个人都经历了漫长的自我探索过程。


谈知辰坦言,“这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互相欣赏是最为重要的。我曾经犹豫过是否继续读哲学。在这一过程中,汤云、徐召清、陈志远等老师一直鼓励我保持开放,不断探索,尤其是召清老师的开导,让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最后也是在一次次免研面试和与老师的交流中慢慢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选择了外国哲学。”

谈知辰(左四)提前了解学习研究生课程


而对传统哲学的强烈兴趣,对“儒家已死”等偏激言论的反思,一步步激励吴江天深入中国哲学,深入最根本的领域去追溯历史,以古鉴今,回应当今时代的疑虑。


“如今传统与现代之间有非常深的割裂感,如何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去面对传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本质上也无法回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吴江天看来,正如钱穆先生所述,唯有对我们的文化传统报以一种“温情与敬意”,我们才有向前发展的希望。


大学三年,吴江天广泛阅读文献、与师友研读经典:“我真切地体会到传统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我也更加坚定自己应当学习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学问。”

吴江天(左一)参与读书会导读


深研于哲学不同分支给予了他们广阔的研讨与交流空间,长达数小时仍然莫衷一是的深夜辩论、学业探讨中的思维碰撞是常有的事,观点上的分歧促进着六人对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


同时,出于对哲学共同的热爱和投入,六人也会一起做科研大创,共办读书会;在论文撰写和保研面试中互相提供建议,在彼此焦虑时倾诉交流……在转瞬即逝的三年里,他们相互鼓励、共同奋斗,成为彼此前进路上的好伙伴。

曹海涛、唐滋芃、欧阳文飞合照

04

 踔厉奋发,踵事增华


沉入社会,方能洞察民生百态,学习哲学的他们,生活远不止对理论探讨和学术钻研,他们希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着学科的独特价值。


2020年的暑假,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前往金堂贺麟故居参观学习。

参与金堂耕读学习暑期实践


晨读、耕种、锄地、修枝、采摘……他们一边体验着古人们的耕读生活,一边还为当地的居民们开办讲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开讲座的那天晚上下着小雨,座位仍然坐满了前来听讲座的村民,尽管他们不一定对贺麟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兴趣,尽管他们会觉得哲学思想很晦涩,但他们就这样专注地听着,这种受尊重的感觉让我十分感动。”欧阳文飞回忆道。

欧阳文飞在贺麟故居主持宣讲活动

贺麟故居暑期实践剪影


对于高源丰而言,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帮助到他人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大三时做的关于乡镇养老和高中哲学教育的大创让他感触极深:“最大的困难是大多数人天然认为老年人无聊贫瘠与社会脱轨的生活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哲学工作在此处最重要的不是去讲高深的哲学知识,而是让各个群体意识到被社会抛弃的老人本不该如此。”


而回忆起关于高中哲学教育的大创项目实践,高源丰说:“比起机械地讲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借由哲学思考,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把握。”

高源丰参与养老主题社会调研


吴江天在担任四川大学诚社社长期间,作为负责人举办过不少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活动。


其中最让他感触的,当属针对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中小学生开展的国学支教活动了。尽管近年来支教形式转为线上,但带给他们的收获却丝毫未减。“其实很多时候对于成年人来说看似很复杂的道理,对小朋来说似乎是直觉,并且小朋友对于善、恶的分辨甚至某些时候比成年人更加敏感。所以我真切地感受到,小孩子的心灵反而更加淳朴纯粹,更能照见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跟小朋友打交道某种程度上也是跟自己打交道,能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进步。”


作为柏拉图学社社长的曹海涛,也组织过观影会、青年艺术家讨论会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多参与者抱着对哲学的想象与期待来交流,过程中间可能会对哲学有两个极端的看法:要么认为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无用之学,要么认为它是最重要的学科之王。但实际情况是,它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但也有其无力感,其实大家本应更平心地看待哲学。而我们这些哲学人可以努力将学习或从事哲学的真切感受传递给他们,如果能起到激发思考、促进德性的效果,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唐滋芃课堂展示


在谈知辰和唐滋芃心中,他们自发举办的读书会有着无法超越的分量。


尽管他们会对读书会的讨论效率,对读书会的组织与运转产生质疑,但当他们一次又一次收到正向的反馈时,内心充斥着难以言说的愉悦。“不同观点的碰撞,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我们举办读书会的初衷。但令我意外和触动的是,有很多参加过读书会的人告诉我,读书会让他找到了大学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这让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我也坚持做下来了。”




三年岁月匆匆,六人在学习之余,更多的是陪伴。无论是因共同爱好深夜攀登太白山的刺激与冒险,还是日常生活中茶余饭后的闲聊与调侃,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绚烂,更成就了这个闪闪发光的集体。


“非常感谢和彼此在寝室相遇的这段缘分,我们无时无刻都感觉被集体的爱包围,变得更完满、自觉,然后能够多一些独自向前走的动力,这个东西是没法用其他东西替代的。”忆起件件小事,他们流露出对彼此的感激和不舍。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彼此相惜,将永远铭记这段难得的缘分与真挚的友谊,携手向前,共同成为更好的自己!

|| 推荐阅读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院130周年!

省委书记王晓晖到川大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祝贺!川大林鹏智教授当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大川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采访 | 谷明珊 顾涵玥 伍晓倩

撰稿 | 谷明珊 顾涵玥

编辑 | 伍晓倩

责编 | 王允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