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评选一次的国家级大奖揭晓,川大2人获奖!
5月30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我校化学学院王玉忠院士、生命科学学院王红宁教授获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表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服务等相关科技创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授予全国7个团队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授予全国26名同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授予全国251名同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创新争先行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过10个科研团队并颁发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并颁发奖章,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并颁发奖状。
获奖者简介
王玉忠,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四川研究院院长、中国材料研究会等多个一级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会长。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科学技术奖,获各级教学成果奖多项,获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荣誉,领导的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在阻燃材料、生物基与生物降解材料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环与升级回收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创建多个相关领域的国家和省部研发平台。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发表的论文近5年SCI引用2万次,专利技术单项实施许可费上亿元,起草国家标准21项。提出“无传统阻燃元素阻燃”等阻燃新原理和新方法、可反复化学循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等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引领了国际上该领域发展方向,攻克了多项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王红宁,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国务院第八届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
坚持“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聚焦猪、鸡细菌病防控,创新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依赖抗生素防控细菌病、耐药性和药物残留严重、产品不安全等难题,研究成果在我国猪、鸡主产区大规模应用。率先开展“动物-食品-人”多重耐药食源性病原菌的整合溯源和预测预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主编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 推荐阅读 ||
大川
来源/科研院
编辑/苟宇
责编/王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