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连续报道川大科研进展!

四川大学 2023-07-29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连续报道了川大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与重要成果。


一起来看看↓



【人民日报】:全球首个!针对XBB等新冠病毒的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6月8日,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威斯克生物研发的重组三价新冠病毒(XBB.1.5+BA.5+Delta变异株)三聚体蛋白疫苗(Sf9细胞)——威克欣3价XBB疫苗纳入紧急使用。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紧急使用的针对XBB等变异株的新冠疫苗。



2023年初,XBB系列变异株在全球多地逐步成为新冠病毒的优势流行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威斯克生物的科学家团队,发挥疫苗研发优势,针对XBB系列变异株展开科技攻坚行动,关键时刻得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前瞻性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在国家的资助和国家各部委、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与其子公司威斯克生物医药(广州)有限公司利用国际先进的昆虫细胞生产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平台快速响应的优势,高效完成了重组三价新冠病毒(XBB.1.5+BA.5+Delta变异株)三聚体蛋白疫苗(Sf9细胞)的载体构建,生产出高纯度、高质量的重组三价蛋白疫苗。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威克欣3价XBB疫苗可诱导产生针对XBB.1、XBB.1.5、XBB.1.16、XBB.1.9.1、XBB.2.3、BA.5、BF.7、BQ.1、BA.2.75 等变异株的高水平中和抗体。接种本品14天以后,针对XBB.1、XBB.1.5和XBB.1.9等变异株感染引起的症状性新冠疾病,保护效力为93.28%,且安全性良好,提示威克欣3价XBB疫苗是针对国内外流行的XBB等多种变异株的新一代广谱新冠疫苗。



【人民日报】:川大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柳叶刀》发文:发现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案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是最严重、治疗手段最少的卒中类型,导致三分之二的患者死亡或者致残,每年大约340万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受到威胁。



5月29日,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该院临床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神经外科游潮教授团队和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Craig Anderson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共同发表了一项关于急性脑出血后包含强化降压在内的组合性管理方案的国际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该研究在10个国家121家中心,纳入超过7000例患者,首次发现组合性管理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死亡率,改善功能预后。研究结果也同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9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上重磅公布,引起全球卒中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该研究得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科卓越发展1·3·5工程项目资助,华西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通讯作者单位。神经外科马潞教授、胡鑫副教授,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宋莉莉博士、陈晓英博士为该项研究共同第一作者,游潮教授、Craig Anderso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今年5月,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刘鸣教授团队也在《柳叶刀》(The Lancet)系列期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了脑梗死多中心队列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重症脑梗死多中心研究队列,通过建模队列和外部验证队列的研究发现了影响疾病的5个关键因素,该模型能精准识别恶性脑水肿高危个体,为个体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简单、方便、实用的工具。



【新华社】:取得突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实施异体喉移植手术

【央视新闻】:亚洲首例 四川成功实施异体喉移植手术

6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护团队为一名喉癌术后复发患者成功实施了异体喉移植手术。该手术的成功,为我国晚期喉部恶性肿瘤等失去喉部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解决方案。


“由于喉移植手术的高难度与复杂性,目前,全世界成功实施的异体喉移植手术也仅有几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陈飞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团队在进行手术


陈飞介绍,喉移植手术主要存在三大困难:首先,供体稀缺;其次,医生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供体的灌注,但缺少专用灌注工具,灌注液从动脉血管灌注压力很大,容易损坏喉供体血管,若供体内血液冲洗不彻底,容易导致血栓堵塞血管,造成喉供体坏死;第三,喉移植手术非无菌手术,耗时长,需要面临抗感染等问题。


陈飞团队在4月29日进行了手术。整台手术吻合了6根血管、4根神经,全程用时9个小时。


据悉,目前,患者各项指标稳定,恢复良好,可经口呼吸与发音,与人简单沟通交流。后续还需适当康复训练,吞咽、呼吸及发音功能等还需3-6月才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央视新闻也于6月5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央视新闻】:守护中华文明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古蛋白研究揭开史前高原奶制品的秘密


四川在线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据悉,此项研究首次将古蛋白组学技术应用于青藏高原史前人群的食谱研究中,研究者提取分析了青藏高原15个考古遗址中出土的40具人骨骸牙结石样品中的蛋白质信息,发现青藏高原腹地先民至少在3500年前就开始食用奶制品。


研究发现,奶制品为史前高原腹地的“全民食物”。古蛋白证据表明多样化的人群,包括:女性和男性、成年和儿童、精英和平民,均曾食用奶制品。此外,史前牧民曾尝试利用多种动物的奶制品,研究团队发现了确切的山羊奶和绵羊奶,以及疑似的黄牛和牦牛奶。并且,研究团队还发现西藏西部早期牧民似乎对山羊奶有着特别的热爱。更有趣的是,该研究还观察到了一个极为鲜明的区域分布模式。所有的奶蛋白都来自于“牧区”—— 高原西部和中北部,而“农牧区”—— 高原南部尚未发现任何与乳制品相关的蛋白质。令人惊讶的是,所有食用奶制品的个体都发现于海拔3700米以上的遗址,其中近一半个体来自4000米以上的遗址,最高的为4654米。


古蛋白证据表明,乳制品在支持史前先民拓殖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央视新闻】: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海试成功


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集团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


此次海上中试于5月中、下旬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开展,使用的是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集成了原位制氢、智慧能源转换管理、安全检测控制、装卸升降等系统于一体,在经受了8级大风、1米高海浪、暴雨等海洋环境的考验后,连续稳定运行了超过240小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表示,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在原理上跳出了传统化学的范畴,通过蒸汽压差的物理力学驱动,来全部隔开海水中的90多种复杂元素及微生物对电解水制氢的影响,打破世界上原本需要依靠纯水制氢的传统模式。通过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直接制氢,并结合海上风力发电技术,未来将会改变全球的能源开发路径。



【中新网】:川大学子研发无痛微针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

中新网记者7日从四川大学获悉,来自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无痛微针学生团队,利用基于免疫耐受的微针治疗策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带来了无痛治疗新的希望。


“我们模拟自然界中昆虫等甲壳类动物坚硬的外壳结构制备了一种高机械强度的无痛仿生微针,穿刺深度仅为传统针头1/5(200μm),不触及神经,可实现无痛无创、便携自主用药,创面10分钟内可完全恢复。”项目负责人熊坤介绍,仿生微针仅为指甲盖大小,却能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将其贴在皮肤上,几乎没有痛感,将微针贴片取下后,细微的创口也在几分钟后完全消失。


更为重要的是,无痛微针还采用了免疫耐受治疗策略,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重塑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并发挥长期治疗效果。


“微针的质控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也是限制其批量生产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微针机械强度的主流检测手段仅能对整个微针贴片粗略评估,无法完成对每一个针尖单元质控。”项目负责人熊坤介绍,为解决微针的质控难题,项目联合英国伯明翰大学张志兵院士团队,全球首创了微操控质控平台,能够将检测限提高1000倍,对微针机械强度进行高精度多维度表征,为微针生产标准化赋能。


目前,该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8篇SCI论文,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2项软著,并与国内3家龙头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项目已进入中试生产阶段,为将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负责人熊坤表示,他们希望将来能够推广该治疗方法,使更多的患者受益于无痛无创的长效治疗。


据了解,四川大学的这一项目将亮相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该项目依托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华西医院和英国伯明翰大学,以解决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需求为最终目标。



【中新网】川大学生研发飞机CFRP构件无损铆接技术解决飞机关节之痛

近年来,四川大学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科研探究。来自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飞机CFRP构件无损铆接学生团队研发出三种无损铆接方法,为中国航空复合材料结构高水平应用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该团队成员从复合材料铆接损伤机理出发,运用中国传统榫卯结构,针对飞机不同连接部位研发了三种无损铆接方法,解决了中国先进飞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关节之痛。


项目负责人赵乐天介绍,为解决复合材料无损连接的难题,项目成员在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左杨杰老师的指导下艰苦攻关,从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上取得关键性突破,最终实现了预定目标,大大推进了中国新型飞机的研发进度。


目前,该项目团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员录用中文核心期刊2篇,投稿 EI期刊1篇、SCI期刊1篇,其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均是本项目组同学,同时申请发明专利《一种 CFRP构件单侧无损抽芯铆接紧固件及方法》获得受理公开,并与国内两家国家重点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


据了解,四川大学的这一项目将亮相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该项目依托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解决先进飞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难题为最终目标。

|| 推荐阅读 ||

四川大学2023年毕业大礼包来了!毕业快乐!

川大大运火炬手王颜青,你太拼了!

他“造”的“骨”可定制?!这个川大人不一般!

大川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央视新闻

 中新网 四川在线

编辑/袁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