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全国一等奖+1!

四川大学 2024-03-13

近日,第⼗六届全国⼤学⽣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下简称节能减排⼤赛)决赛在东南⼤学举⾏。本届大赛共吸引了638所高校参赛,终审决赛共有261支队伍参与。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学⽣团队共斩获⼀等奖⼀项、⼆等奖⼀项、三等奖九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我校参赛团队围绕“节能减排 绿色能源”主题提交作品,经作品初审、专家会评等环节,我校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赖宇涵等同学的作品《从“地碳”看“低碳”:四川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调查及减碳策略研究》获得全国 一等奖;机械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申强等同学的作品《捕碳先锋-基于气液旋流吸收技术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获得全国二等奖;同时,《用于海上人工岛的阵列模块化供水装置》等九项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


获奖作品展示


《从“地碳”看“低碳”:四川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调查及减碳策略研究》项目团队关注“土地利用碳减排”研究热点,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应用土地碳排放测算、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和碳生态承载系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四川省2001—2021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排放效应,对减排效益预测与分区优化建议进行探讨,提出健全跨区域碳补偿机制以及以建设用地治理引导城市转型等减碳策略,对拓宽碳减排工作思路、构建“低碳”国土空间格局具有启发意义,也为各地减排工作提供可推广的四川方案。



十分感谢团队成员的辛勤努力、指导老师饶永恒老师的耐心指点,以及团委李杨老师的随队帮助。通过本次比赛,我深刻认识到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也感受到运用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研究该领域的重要意义。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拓展实践、完善项目,为低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级公共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赖宇涵


《捕碳先锋-基于气液旋流吸收技术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项目团队聚焦全球热点的二氧化碳捕集问题,从燃气二氧化碳捕集入手,设计出一款应用于工业领域捕集二氧化碳的万吨级微旋流吸收塔;创新性提出强气旋剪切力作用下的液滴破碎原理,研发出界面振荡吸收技术,并采用流体力学模拟,探索出最佳结构尺寸,对吸收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已申请腾讯“碳寻计划”,推动前沿 CCUS 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项目的脱颖而出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辛苦付出,背后无数次的打磨修改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这里特别感谢团队的指导老师和每一位成员。我不仅认识到了自己所学知识和专业的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和其他院校的同学相互交流作品,学习先进的技术,在同台竞技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领略全国各院校的风采。我在今后也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不断进取,坚持创新,用知识丰富和武装自我,努力为我国“双碳”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级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申强


另外,我校学子在能源动力类全国百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也有所斩获。由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谢果指导,郑清文同学撰写的毕设作品——《具有超疏水冷凝表面悬浮式太阳能蒸馏装置的实验与模拟研究》入选能源动力类全国百篇优秀论文。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双碳”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产学互融,兼收并包,不断拓宽参与路径,创新赛道形式,专项奖与传统赛道并行,参与高校和作品申报数量屡创新高,已发展成为起点高、精品多、覆盖面广且影响力大的全国知名大学生创新竞赛。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从去年11月开始准备本届竞赛,在各部处、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校团委、水利水电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依托“挑战杯”学生科技节节能减排大赛进行校内选拔评定,共申报15件作品参加全国大赛,期间邀请主办方宣讲、提供项目孵化、进行培训指导,集蓄“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青年力量。


助力节能减排、生态环保

川大人一直在路上

让我们一起为优秀的川大人点赞!

|| 推荐阅读 ||

就这样一直奔跑吧,川大人张烈!

太美好!这里是,多巴胺·川大!

太酷啦!为川大这个学生社团点赞!

大川

编辑/袁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