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成果登上Science!她是川大“甜蜜”女生,邓莉凡!

大川 四川大学 2024-03-31














日前,川大生物治疗国重博士生邓莉凡与核医学临床研究室王颖伟副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成功发表了重磅研究文章


这篇文章与“糖”有关。邓莉凡所在研究团队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重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生物国重创新班”导师钮大文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不断迭代和深入挖掘,开发了一种新的激活糖基供体的模式,实现了钯催化促成SN2糖基偶联反应。


“我们从事的是一份甜蜜的事业邓莉凡回忆起自己的研究过程便开心不已,她携带着对糖化学的浪漫想象走进科研的世界。



“方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利用过渡金属参与的方法去构建、合成糖类化合物。”邓莉凡所在的课题组致力于通过开发新方法来解决糖化学中的合成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合成效率,降低合成成本,对药物开发、疾病诊断、材料科学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


谈及何以与“糖化学”研究领域的结缘,邓莉凡的思绪回到了2018年。


刚刚开启研究生生涯的她被导师问及“为什么喜欢化学?”那一刻,她愣住了,迟迟没有作答。


如今回首,邓莉凡已然知晓自己究竟为何对化学情有独钟——“因为擅长,所以喜欢,所以愿意深入学习,所以才有机会发现它独一无二的魅力。”


邓莉凡说,每当她能够准确地画出精妙的分子结构,或者完美地描述电子转移的过程时,她都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却给她带来了由衷的快乐。


邓莉凡做实验


但是,邓莉凡在研一时,收获得更多似乎是苦恼。她直言在科研初期糖的反应性、复杂性使她面临两座“大山”——实验无法获得理想的反应、理论知识生疏,两者相互纠缠,使邓莉凡复盘实验数据时无从下手。


“方法总比困难多。”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她一路进阶、步步成长。


每天早晨6点半,邓莉凡便早早起床,7点左右便已经坐在图书馆中,抽出实验开始前的一个半小时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时间宝贵,我得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来充实自己。”


有一个细节。邓莉凡在学习中会将自己看到的方程式、实验操作在小本上一一记下,就像高中时随身携带的英语单词本。她无论是在路上通勤还是午饭时间,都会随时翻阅笔记,通过反复记忆,慢慢的将这个知识印在脑子里。


邓莉凡随身携带的笔记


经过长期积累,邓莉凡慢慢发现,组会上导师抛出的问题,师兄师姐分享的文献和工作,好像已经不再晦涩难懂了。



做个“快乐科研人”


夏夜1点,实验室残留着零零落落的灯光,其中一间教室里,邓莉凡正冒着汗补充邻碘联苯糖基供体的课题所需要的数据。


“当时就想着赶紧把数据补好,丝毫没有注意到时间。”直到拿到满意的实验数据,她才安心地离开实验室。


无数个类似的日夜,邓莉凡一直不懈寻找突破的边界,就这样积沙成塔,实验记录册已经写满了12本。


邓莉凡的实验记录册


在漫长的实验周期中,失败是科研的主基调,但是她始终坚信“总会挺过去的”!


在项目停滞的失落日子里,邓莉凡时常与课题组的同门结伴出入健身房,一边跑步一边与同学相互开导、相互打趣,将烦恼与汗水一同抛下,留下嘻嘻哈哈的笑声。


不管是在科研还是生活中,邓莉凡都活力充沛、热情四溢。她总是面带微笑,用乐观的态度感染着周围的人。


邓莉凡与课题组的同学一同健身


除了自我调整外,实验组的氛围也给邓莉凡打了一剂强心针。


“钮老师每天都会前往实验室与同学们交流实验进展。实验失败后,他总是当天反馈调整建议,确保及时纠偏。”邓莉凡感激地说,“即使拿到不尽人意的实验结果,老师也会给予肯定,为我们加油鼓劲。”钮老师的信任和鼓励,使邓莉凡能够自信积极地迎接每一个挑战,让她在学术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钮大文教授指导学生


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对她也十分耐心,大家之间的互助“基因”界界传承,成为同学们共同进步的催化剂。“每个人怀揣着把课题往前推的内驱力,一起努力,一起进步。”邓莉凡说。


邓莉凡所在课题组合影



探索没有止境


随着前两个课题的顺利完结,邓莉凡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也接近尾声。当时,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探索的欲望驱使我不断深入,去揭示更多的未知的奥秘。”


邓莉凡(左)和小伙伴


2022年,疫情封控期间,邓莉凡依然坚持在实验室奋战。在一次寻常实验数据整理中,她偶然发现糖基供体在加热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加显著的反应活性。这个发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


邓莉凡和课题组立刻被这个“意外”吸引,决定深入挖掘背后的奥秘。他们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佐证他们的推测,延伸出第三个课题——正是《Science》所刊登的实验研究。这个“意外”的发现最终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



图. A)药物和天然产物中的糖基化苯酚。B)反应设计。


三个课题,历时五年,不断迭代优化,邓莉凡和课题组用实践拓展着自己知识的边界,不断往深处探索,走向更加广博的世界。


邓莉凡说:“我们今天取得的研究成果,要感谢川大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平台,给予了我们丰富的资源、设施、学术交流的机会和项目申请的支持。要感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对学生进行长周期培养,鼓励学生放眼未来,并从政策上支持连续科研,这样的支持使得我在科研过程中不必为短期的节点感到压力,而是可以持之以恒地长期投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探索,深入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


邓莉凡参会合照(第一排左一)


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邓莉凡怀揣着无尽的探索欲望,渴望在糖苷化反应的领域中挖掘更多的潜力。同时,她也深知自己的科研之路仍需砥砺前行,也将为“甜蜜的事业”不断奋斗


|| 推荐阅读 ||

高大上!川大新大楼启用!

我不完美,但我也在热爱中努力发光

两会好声音!川大代表委员说了啥?


大川

文字、编辑 | 宋婧雯

责编 | 曹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