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土地上最后的遗存---------陨落的瓷都—招贤古镇(2)

2016-10-22 l达摄影(原创) L达摄影





第2016-8期



拿着相机的时候别想太多理论

也别过分考虑出来的图像

把自我收起来

然后影像会自己找上来

观察周遭如流水般的生活

意识到所拍摄的图像

终将成为我们时代的公共历史





招贤古镇

(接上期)从老李家拐过去,大大小小的瓷窑布满山坡,我们穿行于一座座破旧的瓷窑之间,瓷窑墙上那红褐色的瓷釉仿佛在向人证实他当初的火红。
而旁边那一孔孔破烂的老窑洞里仍然摆放着一件件破陶器。跨过满是陶片碎石的小沟,顺着坏陶瓷切成的小路进入一户民居,老乡热情地将我们让窖里,主人四十上下年纪坐在坑上,脚上打着绷带,一问原来是下煤窑砸坏的。
女主人站在地下忙着给我们倒水,后窑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老人也姓李,叫李建胜,老人说他刚从县城里回来,也是做了一辈子的瓷活。
老李说,解放后招贤的瓷厂瓷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成立了招贤瓷厂,瓷厂除了生产以前的传统产品外,还打发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去全国有名的陶瓷厂学习技术,通过学习也促进了一些新产品的产生,我们曾经开发出新产品水点釉。老人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个有些破损的花瓶,说这就是釉点花。这瓷瓶
胎质细腻纯洁,釉莹如脂,色彩柔,造型轻灵秀气。老李说这种釉点花的产品曾经出口到欧美。一个卖到18美元。那时招贤陶瓷厂也做过一些青瓷和别的类型的陶瓷,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就不生产了,出口也停了。


我们喝过了水,老李将我们送出来,老李家的院墙全是用瓷瓮瓷缸砌成的。老李指着这些破瓷器说,这些都是以前烧下的次品,也有烧白花瓷碗时用过的外缸。
家家户户做瓷的人都会将瓷器的次品用来砌墙,都是废物利用。这一点你只要在招贤走一次就可以看到。
无论是从砌墙到砌房,还是家里放粮放面,院子外的桌椅,家里的烟筒,庙里的香鼎,甚至院子里的土地神也居住在陶瓷的房中,招贤真是一个陶瓷做成的天地啊。


我们穿行在瓷堡中间,感受着时空流动的轨迹。陶瓷,这个代表着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工艺,是从祖先那里一代一代传留给我们的财富。
 
招贤陶瓷做为民间陶瓷的一部分,他走过了全盛时期,经历过千年冶炼,而今他也去学过,也做过很多的尝试,为什么招贤的陶瓷没有发展起来,至今还是只能做粗糙的民用品,从而慢慢失去了生存条件,一步步走向衰落?它的发展和消退留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带这个疑惑,我一边走一边想,一边寻找着答案。


次日,我们来到了离招贤镇不远的水源村,水源村也是一个以做瓷为主的大村子。和小塔子村一样处处是破旧的陶瓷,然而这里的房子要比小塔子村讲究的多,多处明清建筑坐落在其间,从那沉旧的砖瓦瓷墙中你可以看出他的历史有多厚重。


经过打听,这里也有几家人正在制做瓷活,于是我一处一处的采访拍摄,亲自感受制陶这一传承了千年的手工制流程。通过了解,初步弄明白从挖黄泥到出成品的大概过程。


原来招贤有丰富的
瓷泥储量:制做陶瓷所用的原料有高岭土、紫砂、霞石、石英、黄土等,在招贤分布面积大,储量约100亿吨,具有发展建筑陶瓷和民用陶瓷的优势
瓷泥运回来后要粉碎,然后放置于一孔制瓷的后窑中,用水浸泡两三天至一个月,然后用力打成软硬适中的泥,这时真正的制作才开始了,先制坯,后端坯,阴干,上釉装窑,最后烧窑一件成品瓷器才算做完了,如果那一步不到位也不行。

(未完待续)



摄影师:达子

    

自由摄影师、艺术策展人。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阳县摄影协会副主席,离石区摄影协会顾问、交口县摄影家协会顾问。山西省茶叶学会吕梁分会副会长,《影像吕梁》执行主编、山西新闻网吕梁频道副主编,吕梁频道【新视界】栏目主持。






 达摄影用其与生俱来的、超强的记录写实功能、以彻底纯粹的真实影像,感触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将作品的灵魂统摄在人性的旗帜下,保存其最具特色的历史价值。







  1. 如果对黄河影像感兴趣请关注

  2. 复制网址在浏览器打开

3.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达影像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