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羲之,岂止书法第一?

2017-02-17 搜画艺术

立足书画,传承经典,弘扬文化。

抢购点击 ➔3800幅高清古画、经典画谱、书法U盘!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书法家、杰出的文人,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之中的顶峰之作。《兰亭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所写的序文,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


王羲之为什么能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兰亭序》?他的生活和经历对他的创作又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解析一下王羲之和他的《兰亭序》。

《兰亭序》大家都很熟悉,王羲之大家更熟悉。王羲之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书法第一人。《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大家以前对王羲之的了解都是从书圣的角度出发的,当然,这是他对后世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影响,是造福于我们中国甚至世界文化的瑰宝。但是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另外,王羲之除了书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我觉得一定还有很多我们过去所忽略的,甚至鲜为人知的地方。


经过考证,我们还原了1700年前王羲之的生存状况:这是一位从容、大气又多彩多姿的名士,给人一连串“柳暗花明”的惊喜。王羲之留给后世最有价值的遗产,无疑是他古今书法第一人的成就。然而,就他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本人的理想追求而言,书法则算不上他最重要的内容。


家学渊源深厚
王羲之是山东临沂人。王家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文化传承多年。我们今天研究文化历史,要重视文化世家的研究。这种文化世家的传承可能延续几十代,即便中间有皇朝的更替,但文化传承却是不会中断的。当时王家有一个叫王太保的家法。家法第一条就规定王家的子女必须要读儒家的学说,这个是最最基本的。王羲之,从他后来的学问和做人品行来看,他的儒学造诣是非常深厚的。另一条是玄学。相传王羲之最喜欢写的帖子是嵇康的《太失真》和阮籍的《劝进文》。家法的第三条是学习文学。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王家的很多人都留下了不少诗书,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是其中非常高妙的一篇。而说到王家的书法,无论是王导,还是王敦,都是大书法家,他们世世代代都以书法著名的。王家对王羲之的影响根深蒂固。而他对艺术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都随着他父亲的去世,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人间冷暖,而非洋洋得意,非荣华富贵。他所遭受到的一些冷落,一些白眼,一些欺负,都让他的人生和他的叔伯兄弟不一样。
三次为官两次辞职
王羲之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对宇宙人生的根本追求和对艺术的追求,完全占据了压倒一切的地位。但是在那个时代,世人都是要出来为官的,王家更是不能例外。王羲之一旦当了官,不是简单地为了“稻梁谋”,他有一个理想,就是那个时候士人的一个理想——以道统引导政统。不是以执政者的理念为转移,是以文化人的良心、良知来影响政治。而且,他的信念非常坚定。如果他的做法得不到认可,他就不做这个官。所以王羲之的一生,曾经三次为官两次辞职。他一生完全实现了自己“出黜两可”的理想。在晋朝这么多的名士里,这么多的官员里,真正能做到出黜两可的,恐怕只有王羲之一个人最为彻底了。当时很多人都提倡北伐,但王羲之却多次上书不要北伐。王羲之认为,当时国家的策略不在于一味地北伐、一味地使用武力,而是要修内政,以文化来统一中原。以武力打下来的天下,假如在文化上得不到认同,还是要分裂的。王羲之生前主要的角色在于集名士领袖、政界显要和王家代表于一身。从这样一个视角探望,他一生中除了主政会稽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华章。在他从政的30余载间,朝中多次形成过“三人”权力核心:王导、郗鉴、庾亮;蔡谟、司马昱、殷浩;桓温、司马昱、殷浩等等。遍观朝野,王羲之是惟一一位与上述大员均关系密切,可随时直言的人。他化解王导与庾亮的冲突,劝和桓温与殷浩的嫌隙,上书司马昱慎重北伐,转修内政等等。这样的大事、要事,乃是朝堂数十年间的空谷足音。只有名士领袖、王门代表的身份,加上“骨鲠”的性格,方能如此作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对当时政坛有着全局性的影响,并非征西将军府长史、会稽内史等地方职务可以局限的。


 

用文化理想滋养社会
王羲之的人生追求远远超越辅翼当朝的境界:以“道统”引导“政统”,用文化理想和文化成就滋养社会。他仰慕嵇康、阮籍社会关怀的远大目光和宽阔胸襟。

“出黜两可”,论学问道是德化一途,“处士横议”亦为济世之方,无论选择哪一种,皆坚守文化人格,保持个人自由空间,纵心所欲而不逾矩:请赴甘陇、巴蜀宣威布德;著《临护军教》、《遗殷浩书》;聚文化名流于会稽,造就东晋第二文化中心;与许迈、许询、支遁等密切交流,使东土成为中国历史上儒道释交汇交融的第一块平台……


我们古代以前就有很多文化兴国的思想,但我们今天却很少关注为什么会有那次兰亭雅集?因为当时会稽实际上是当时文化的中央,王羲之在会稽当太守,天下第一佛学家支遁,天下最好的道学家许询,当时最好的文化人,还有最好的书法家,也在这一带。

当时的文化人,顶尖的文化人都在会稽,所以能搞起一个兰亭集会。王羲之代表儒家中国文化,支遁代表佛教,许询代表道教,三个人在王羲之家里辩论庄子的《逍遥游》。


《兰亭序》,我们过去从书法上探究它比较多,但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实际上从文学上讲也是佳作。通过解读《兰亭序》,你完全可以看出王羲之这个时候已经在支遁和许询的影响下,有了佛家的思想,也有了道家的思想,还有自己本来的儒家思想。很多文学家说,《兰亭序》怎么前面一开始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老少咸集,都是很开心、很欢快的基调,到后来又变成人生苦短、不知死之将至,好像一下转悲了?实际上恰恰反映出王羲之的这篇作品里,不仅仅只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它包含了佛理,包含了道家的思想。


再回到书法上看一看《兰亭序》。其实,王羲之的真迹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因为王羲之那时候写字的那种纸,到唐代以后就粉末化了,碎掉了。所以他的真迹留不下来。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有20来幅怎么来的?是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把这些能够看到的王羲之的帖子找当时最好的书法家临摹的。


抢购点击泾县宣纸,特价促销包邮


推荐公众号●最美收藏

书画收藏●文玩鉴赏

艺术投资●茶禅养生●美文杂谈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