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思集 | 我们为什么读诗,诗给我们带来什么
梅
思
集
邻
人
我们为什么读诗,诗给我们带来
什么
我这里说的诗,指的是现代诗歌。在中国,为什么要读古诗,似乎已经不成其为问题,几乎没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被质疑的是现代诗歌。
北岛曾经写过一首“元诗”性质的诗:
《关键词》
我的影子很危险
这受雇于太阳的艺人
带来的最后的知识
是空的
诗人北岛,
现居香港
读诗给我们带来什么?从知识的角度讲,诗歌的知识含量不高,也很难给我们带来确切的知识,所以北岛说,它所带来的“最后的知识”是“空的”。不仅如此,有时还遇到各种恼人的阅读障碍(有时是作者的原因,有时是读者原因),甚至使我们觉得花了很大力气而所获无几,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理解很多人不读诗。但是作为我自己,我不能不说,很多美好的阅读体验还是从诗歌中获得的,诗歌带给我一些其他读物难以替代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诗人马莉的画及自画像
首先,读诗让我们恢复对世界的惊奇。读诗某种意义上就是读诗人眼中的世界,虽然当代诗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与我们自己也在其中的差不多是同一个世界,但是通过了诗人的主观之眼,世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面貌。我们常常借助于诗人看到我们所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王小妮写《我看见大风雪》,她写“一切都落下来了,神的家里空空荡荡”。她不写,我就看不到“神的家里”,我完全不可能往“神的家里”看,我只能像一般小学生一样往下看,房子白了,路白了,一切都白了。诗人在这里给了我向上的目光。诗人常常改变我们看世界的角度,为此我感谢诗人。我昨天看我的诗人朋友马莉写春天的榆树,她写铺天盖地的榆钱为什么落满北方的院子、屋顶、田间,“榆树怎样替我们找到死去亲人的地址∕找到他们的衣衫∕替我们把钱装入逝者口袋∕替我们怀念他们∕让沉睡多年的面孔喜悦”,这真是匪夷所思的想象力!明明是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却让榆树叶长出了脚!诗歌中看人、事、物的特别角度几乎俯拾皆是,这些常常给我们带来震动和愉快。
诗人马莉,现居广州和北京宋庄
第二,读诗帮助恢复我们原初的直觉敏感性。诗人是靠感觉神经生活的人,尤其是现代诗人。以我刚才提到的当代诗人王小妮为例,她就是一个在感觉的针尖儿上写作的人。她写了很多关于自然的诗,尤其是关于月光、台风、雪、土地等等。这些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但要有新的描绘却是不容易的,王小妮写月光:“月光使我站不稳”,(我)“在银子的碎末里越飘越远”;写台风中的海:“这生了翅膀的水”,就像她说的,一下子踩到火焰的中心。现代诗人靠什么?没有了韵律,没有了对偶,没有了可见的形式上的美,但往往有超常的直觉敏感。直觉敏感我认为是一种综合性的敏感,包含了理性、阅历和判断力等等,它省略了分析过程而由大脑达到瞬间的综合,直抵事物的本质。一个人的直觉敏感也是需要培养的,我们过多的惯性思维可能会钝化我们的感性,每每是看到诗人笔下的描摹之后,我们似乎才记起:哦,原来我也是有这种感觉的,诗人唤醒我们身上的感性敏感。我认为在对世界的敏感和惊奇之中恢复的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关系:我们和世界的亲密关系。生命的健康活跃程度,我认为和感知力有关,我也常常在此方面感谢诗人。
诗人王小妮和诗评家丈夫徐敬亚,现居深圳
第三,读诗是与许多真诚的人做一种深刻的交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带着面具生活,你也很难去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可是读诗就不一样了,诗人直接向你给出他的内心。美国女诗人丽塔.达夫说她把自己“最深的希冀和惶恐交付语言”,我相信这是真诚的。如果你比较完整地阅读一个人的诗,那么他一生的浩茫心事你都会了然。诗与散文不太一样,散文因为太过写实,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会有所顾忌;而诗在“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在一种形式的掩护下诗人会主动挖掘自己最深的内心。很多时候看到诗人真诚的袒露,就像看到自己,看到同类。“诗人只记录世间的弱”,我新近阅读的诗人尚钧鹏这样说,可是当看到他所记录的“弱”同时也是我的弱,我可能就会更加认同自己,接受自己,在肯定生命的意义上我也感谢诗人。
诗人尚钧鹏,现居广州
第四,读诗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责任。诗人总是在寻求用最新鲜准确的语言表达一些难以表达之物,写作对于诗人来说常常像一种语言的极限训练。当我们读到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句子,甚至会引起我们对母语的感情和感恩:原来它这么美,这么有表现力,原来它一直在诗人的手中生长。诗人马莉有一首诗这样写:“坚固耐用的汉字,生着闪闪发光的锈”,这既是一句奇妙的诗语,说出了汉字的古老、美丽和诗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我们能否少一些陈词滥调,也让汉语增添一些光芒?
诗人王小妮
第五,读诗拓展我们精神的疆域,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诗人不仅把最真的自我放置在诗里,他同时也把最好的自我放置在诗里,如诗人马莉所写:“诗人坐在星空下”。日常生活中的诗人很难说是一个完美的人,如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这样那样的阴暗之处,但是在诗里,他一定把他自己所唤醒、所发掘、所型塑的那个“最好的我”捧出来,这个“我”能够给我们以影响,参加到我们的自我型塑中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比如我们读波兰诗人扎嘎耶夫斯基的《让我们赞美这遭到损毁的世界》,就会感觉到自己精神世界的容量一下子被拓展了。我在自己周围的诗人中也不时得到这样的感觉。
所以,尽管我们不能说,你不读诗就会怎么怎么样,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读诗的确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人,一个和自我及世界保持更美好关系的人。当然前提是读一些好诗。世界上的好诗其实已经足够多,但也需要有辨识的眼睛和打开的心灵。
2017年3月20日写于世界读诗日前夕
港中大深圳家长微信公众号:cuhkszjz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微信公众号:cuhksz201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微信号:CUHKSZ_AO
徐扬生微信公众号:xuyangsheng-
博闻约理微信公众号:cuhkszbwyl
港中大(深圳)家长咨询1群:424302196
港中大(深圳)家长广东咨询群:19952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