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心语 | 为一所不一样的大学宣讲

2017-06-02 淇妈 港中大深圳家长


本文由2016级王嵩淇家长根据其4月在港中大(深圳)湖南师大附中招生宣讲会上即兴演讲整理。



各位家长、同学:

你们好!

作为一名附中的家长,很荣幸今天能回娘家。刚刚开车等红灯时,远远地看到附中的教学楼心里就有了些许的激动和期待。一年前,我也曾站在附中的讲台上,为孩子们百日誓师鼓劲加油。那时,我也和大家一样,怀着焦虑、纠结、期待的心情,坐在这间教室听国科大、上海交大的招生宣讲。所以,大家此刻的心情我感同深受。今天来宣讲,一是因为感恩!感恩与附中的相遇,它让我的孩子及我自己都获得成长的喜悦,并圆梦高考;感恩与港中大(深圳)的相遇,它让孩子再一次站在梦想的起点,再一次自信起航;二是因为感动!在附中,我深深感受到学校老师对孩子倾尽全力的付出,并一次次留给我感动。而港中大(深圳)也给我同样的感动。今天,学校的招生老师四点多动身,乘最早的高铁来到长沙,这种拼搏和敬业让人再一次感动!三是因为感召!不论是在附中还是在港中大(深圳),我遇到了一批以教育为己任,视孩子为朋友、亲人的老师。在这里我特别想说说港中大(深圳),我看到一批非常优秀的大师学者,他们放弃优厚的待遇和在国外发展事业的机遇,参与一所国际化大学的建设,这是一条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山启林之路。在这里我看到了类似当初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每一位老师殚精竭虑、倾心付出!作为一位关注教育发展的家长,我愿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所学校。

因此,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三点感受,供大家参考。一是作为父母,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二是作为孩子,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三是我对这所学校的印象。


一、作为父母,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


在这里,我用十个字来概括,这十个字也是我们对孩子大学选择条件的基本考虑。当时,我们对港中大(深圳)几乎一无所知,甚至有过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认知。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港中大(深圳)负责湖南招生的杨主任。因为与他的一个电话颠覆了我们一家之前对志愿填报的设计。当时,我们是抱着对中外合作大学多一点了解的想法打了这个电话。但是20分钟的交流,让我们感觉到教育理念和观点的高度契合,综合起来就是5个词、10个字:


一是理念


我们对港中大(深圳)办学理念的认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与现代结合、中国与西方融合的理念。这是我们在孩子求知求学上一直以来的期待,嵩淇自己一直以来给自己的定位是理工科,但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做到东西结合、古今通汇、文理兼收,将来的路才会走得更长远!但十二年的教育之路走下来,我们觉得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了解了港中大(深圳)的教学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后,我们认为可以弥补孩子之前教育的不足,并让孩子大学阶段在学校的引导下,自主自愿地去接触自己喜欢的人文知识。另一个就是全人教育的理念。我们一直认为做人比读书重要,所以嵩淇从来没有因为考试没考好挨过责骂,但我们对他做人的要求却是严苛的。有次我们看到校长一篇关于大学培养什么样人的文章,我先生立马转发。在他眼里,校长把学生做“大写的人”看成第一位,我们的选择肯定不会有错。


二是师资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我们从学校官网上浏览了学校的师资,这一点学校也是非常透明的,基本上每一位老师的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一目了然。港中大(深圳)对老师的招聘是非常严格的,这里不仅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国际、国内顶尖大学的教授们,还有来自世界名校的优秀毕业生。很多大师的回归一是因为深圳这片热土的吸引,二也是一份家国情怀,希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是专业


港中大(深圳)是在大二选择专业,虽然孩子的专业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但我们觉得应该在一个视野足够宽阔的平台上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每一个阶段孩子的兴趣点可能不一样,在高中阶段孩子的定位可能还不够清晰,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做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我发现港中大(深圳)各类学科的讲座非常多,而且与时代接轨,与应用接轨,来讲座的人都是学识渊博的各学科的学者以及企业家、艺术家。通过近一年的了解以及与学长的接触,我相信孩子对专业的选择会更加理性,更加贴近内心的召唤并获得持久的动力。


四是地域


地域的选择其实更多的是人文的熏陶,同时也便于为他将来的求职就业做一些铺垫。我们最初关于地域的选择就是北上广,这些地方都有非常鲜明的地域人文,并且也分别呈现出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的格局和视野。我和他父亲是从南方的学校毕业的,在九十年代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前沿阵地的活力与朝气,感受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思变和奋发的精神。那么如今的深圳,这种活力与朝气依旧那么鲜明,这是每一个年轻人所热爱的,特别是对于追求创新创业的孩子。这里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深圳将给予他们的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五是同学


优秀的同学带来的不仅是品质的熏陶、兴趣的吸引、思想的碰撞,更多的是在一起快乐、进取、向上的氛围。我们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大学四年这些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未来可能依旧是事业的伙伴、生活的知己。三年的招生,我们看到的是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走进这个校园,这种优秀首先体现为学业能力和求学态度,如2016年理科录取分数平均超过各地一本线113分,如学生们在各类国内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等等。二是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二次去学校的期间,都发现孩子们对手机、钱包、笔记本电脑是不设防的,除了安保措施可靠之外,也体现了学生们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作为孩子,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


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因此,我们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他未来的路由他自己来抉择。记得高考分数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赶到附中,第一个咨询的就是港中大(深圳)。当时,我们夫妻刻意地没做任何交流,让孩子自己分别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回到家里,孩子给他应邀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赛车竞赛”期间认识的大学学长一个个打电话,他们都来自国内优秀的985大学。应该说,他不是一个喜欢电话沟通的孩子,但这一次,他非常细致。大约中午时分,他把我们喊到一起:“如果你们有经济条件,我选择港中大(深圳),才不会有遗憾。”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和学长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他特别关注了三个问题:

一是大学在电子计算机方面学什么?学长们对他说,教材基本不能满足需求,像参加智能赛车比赛的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去找资料自学。

二是平时怎么上课?很多学长跟他谈到,大学混容易混,平时睡懒觉的时间挺多的。

三是考试怎么办?学长们说临时突击学习并找找高年级的学长,一般来说通过考试不是问题。孩子认真地与我们交流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对孩子大学生活最大的担忧和不安。在那一刻,我们觉得孩子真正长大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未来的认真态度。孩子的爸爸对他说:“你读书的钱不用担心,但我们将来可能就不能给你提供创业、结婚的钱,未来的路要靠你自己去走!”

在这里,我也想特别谈谈自己对教育投资的看法。我想与大家分享在我们湖南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称的曾国藩的教育投资观念。虽然他并没有象李鸿章、左宗棠等直接创办过近代学校,但他通过阅读西方科学著作,认识到西方新式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并积极支持新式学校的创办和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并试图处理传统教学内容与西方近代教学内容的关系,应该说是中西合璧教育的推动者,是幼童出洋留学事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而曾家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和他的家庭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关于在对子女投资上,他有三句话,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共勉:第一句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才,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第二句是“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第三句是自古以来在民间耳熟能详的:“家有良田万亩,不如薄技在身”。


三、我见到的港中大(深圳)


最后,我想谈谈对港中大(深圳)的印象。我去年九月作为家长有幸被邀请参加学校为期四天的开学典礼,同时,在孩子大半年的学习中有些感触,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五个对比:


一是“大”与“小”的对比


港中大(深圳)的规模并不大,特别是校园整体建设尚未完工的情况下,与国内一些985高大上的建设规模比较起来,可以说是小家碧玉。但它却是小而精,特别是图书馆、宿舍楼,每一个布设都非常用心,特别讲究功能实用,可以说是“小而精”、“雅而实”。当然,一年以后的今天,学校规模将达到1500亩。而与建筑规模的小相对应的,在港中大(深圳)我们看到了大师的“大”,在开学典礼上,当几十位国内外教授庄严肃穆地穿过会场,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大学者那种对教学的使命感,以及学校师生对大学教授的尊重。作为家长也在这种仪式中感受到了什么叫“师道尊严”,并报以持久的掌声。目前港中大(深圳)的师资面向全球招聘,有不少曾是在世界顶尖大学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有2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分别打造创新药物开发和计算生物两所研究院。


二是“高”与“低”的对比


聆听过学校校长和副校长的演讲后,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学校的办一所国际化一流大学的“高站位”和“高目标”,老师的“高学养”和“高情怀”,而与之对应的是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低姿态”,用徐校长的话说是“学生第一、老师第二、校长第三”。事实上我们在校园里经常会见到和学生坐在一起交流的大师教授们,在各类活动中经常看到校长给孩子们写书法,与孩子们下地劳动,和孩子们对话,参与孩子们组织的各类活动。应该说孩子们是幸运的,能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和接触德才兼备、胸怀理想的大师,这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三是“新”与“旧”的对比


港中大(深圳)的“新”是与国际一流化教育接轨的新。他们的课本传递的是及时更新的知识;在课堂上他们感受到的是充满思辨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他们聆听的讲座是学术界最前沿的新技术、新理论,是企业界最真切的理念和观点,是文化界的新风尚。而与之同时,他们也在旧的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学习成长。学校处处可见中国传统的格言谚语,没有说教,就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无形的浸染。他们没有忘记每一个传统的节日,春节、端午、中秋、谷雨……每一个节日和节气都让人感觉到旧的习俗在新时代浓浓的乡情与家和。这也是我们作为家长特别欣慰的。


四是“宽”与“严”的对比


港中大(深圳)的学习氛围是宽松的,甚至是相对自由,特别是校园随处可连的WIFI以及晚上不会强制熄灯的作息制度也曾经让我们这些家长有隐约的不安。但我们经过深入了解后,还真的放心了。因为学校GPA考核不仅有与高考类似的严肃考场环境,而且是苛严细致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评价到每一次课堂学习、每一次作业,影响到每一门课的结业以至于四年后的深造与就业。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反而自己选择了奔跑,因为无限发展的机会和可能让他们自己选择了目标,这种“主动式”的渴望奔跑让孩子们比高三还努力,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经历着的是“高四”。


五是“简”与“奢”的对比


我参观过港中大(深圳)中层管理者办公室和老师办公室,应该说非常简朴而袖珍,很多老师是和学生同住在一块儿的,这让我们内心深受震动。与此对应的是,孩子们的学生宿舍每层楼有自己的厨房,大冰箱、微波炉等厨具一应俱全。在每一次活动的茶歇,给孩子们准备的是精致的点心。每临考试,学院为了鼓励孩子们吃早餐,还特意准备了免费早餐,牛奶、咖啡、点心、水果等一应俱全。投资在学习上的设施就更不用说了,大家可以去看详细的资料。

这五对“正反词”,十个“字”的对比让我看到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实际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这是一所不一样的大学。这种对比让我们看到中西文化结合、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孩子们感受到的中正与谦和、活力与希望,理想与激情。或者说,它至少让我看到我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有的样子,就像当初的“西南联大”,所有的艰难从来不曾阻挡一批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期待的老师和学生向前奔跑的信念和脚步,它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我也在想,倒逼也好、必然也好,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一定会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想要的变化,但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呢?

我和大家曾经也有过一样迟疑的心态和心理,我们还没看到第一批学生毕业,这所学校将来到底怎么样?但从我走进港中大(深圳)的校园开始,我就坚信,我的孩子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如果没有,我只能说是他放弃了求知奋斗的路。每一次选择就意味着机遇和挑战,意味着责任和担当,特别是孩子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放眼长远,让他们放弃墨守成规,去感受并充满激情去走一条不一样的但是让他们能感受崭新的希望与活力的路!让他们以更宽阔的视野见证美好,并体会奋斗的价值!

希望在这条路上能与你相遇!

谢谢大家!

 



欢迎投稿 | 邮箱 : cuhkszjz@foxmail.com

点击-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港中大深圳家长微信公众号:cuhkszjz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微信公众号:cuhksz201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生办微信号:CUHKSZ_AO

徐扬生微信公众号:xuyangsheng-

博闻约理微信公众号:cuhkszbwyl

港中大(深圳)家长咨询2群:439713965

港中大(深圳)家长广东咨询群:19952069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