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门工科“金课”有点亮!

石大有这样一门亮点超多的课程——

🔴 它聚焦行业发展前沿,紧紧围绕生产实际;

🔴 它贯彻本硕博一体化理念,实现递进式教学改革;

🔴 它将思政之盐融入工科课程之汤,让课程有滋有味;

🔴 它是教学团队精心打磨、学校精心培育的理工“金课”

这门工科“金课”就是——“石油加工工程”。


这些难题怎么解决?

行业问题我们也很急!


“石油加工工程”的课堂上,孟祥海老师会讲授与学生专业学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委出台《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规定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这意味着之前普遍使用的含氧汽油添加剂MTBE(甲基叔丁基醚)将被全面禁用。

这一内容被孟祥海老师定为学生研讨课的可选题目之一。2015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范英涛和小伙伴们对“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的相关内容很感兴趣,于是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准备主题汇报。范英韬说,“别看孟老师平时特别和蔼,但是做起学问来特别严谨认真,我的汇报多媒体每一页都被改成了‘花脸猫’,但是确实是收获满满的”。

研讨课到了,范英韬作为第三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目前,距《方案》规定全面推广乙醇汽油只剩数月时间。全面推行乙醇汽油后,MTBE将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1000万吨异丁烯资源将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若解决不好,将会给整个炼化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带来巨大困难,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巨额损失。那么MTBE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现存的MTBE生产装置怎么处置?炼化企业该如何应对?”他的连番发问,让整个教室的氛围变得严肃起来。这个话题一下子激发了同学们的斗志,好像“战场”就在前方,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个个智慧的小宇宙、创新的小引擎开始发动了!同学们激烈地讨论起来了。

孟祥海老师认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行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只有学生更多更及时地了解行业形势变化,才能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找到学习的目标,学石油、爱石油要从了解石油、关注石油开始。

学生慕诗芸说:“在我看来,石油开采之后的处理是一个十分复杂并且神秘的过程,这门课让我有机会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这些本来很陌生、晦涩的专业名词现在都变得清晰明了。孟祥海老师的讲授让我们对目前的石油形势及世界能源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想去探知石油的未知世界”。


课程也有“姊妹篇”了

本硕博一体化这样做!


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的“本硕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孟祥海老师的本、硕课堂上落地生根了。他的本科课程“石油加工工程”和研究生课程“现代石油加工技术”按照“本科阶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基础素质与能力,研究生阶段注重专业素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设置了递进式本博一体化课程内容。本科课程里作为拓展的学习内容,到研究生课堂上成了详细讲解内容,实现了课程之间有机衔接、无缝对接,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一线教学中。例如孟祥海老师讲解的我校高金森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辅助提升管改质降烯烃技术的内容,作为本科课堂上的了解知识,在研究生课堂上则要细致地剖析、讲授。学生王慧说,“这样的课程设计,像喝水一样,先喝一口让肠胃适应适应,再开怀畅饮,非常解渴!”


粥里有沙子,咯牙怎么办?

概念难懂,咱们聊聊吃的吧!


学生王慧说,孟祥海老师讲课最大的特点是“决不就技术讲技术”,“决不就知识点讲知识点”,他总是用接地气的语言接近你、用无形的套路吸引你,你会不自觉跟着他的思路走,越来越喜欢这个课,这也是孟老师讲课让人最“戒不掉”的地方!

“同学们早上吃饭了没有?平时你喜欢喝什么粥啊?”孟祥海老师站在讲台开始跟同学们“拉起了家常”。同学们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说道,“大米粥、小米绿豆粥……”“那粥里有沙子怎么办?”下面的同学已经有人忍不住漏出龇牙咧嘴的表情,好像真的被咯到牙了似得。孟祥海老师笑眯眯地接着说道“原油中的渣油就像带杂质的粮食,想要充分利用就要提前分离,滤掉沙子、还要让他们合理搭配,充分发挥作用。就像小米配绿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听着。“按照这个道理,我们利用重质油梯级分离技术将重质油分离出不同组分,适合做催化裂化原料的就做催化裂化原料、适合做加氢转化的就做加氢转化。当然还有残渣要过滤掉。”说着,同学们笑了起来。

这是孟祥海老师在“石油加工工程”上的一个片段,范英韬说:“课堂上孟老师非常风趣幽默,喜欢拿各种食物、房子之类的做比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也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他还注重给我们讲解课外内容,让我们更多地获取油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


你的“拔节孕穗期”

我的施肥灌溉渠

来把“思政”的盐才够味!


日前,“石大研发的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工艺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应用”这条新闻引了石大师生的广泛关注。

课堂上,孟祥海老师作为前沿知识为同学们介绍到:“石大徐春明教授、刘植昌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工艺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应用,该项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石油公司清洁汽油生产的技术垄断,攻克了困扰炼油行业几十年的世界性难题。”说道这,教室下面一阵骚动,有振奋,有赞叹,还有内心涌动的热情。看同学们饶有兴致,孟老师就趁热打铁,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这个近20年的技术探索之路——思路几经修改、瓶颈突破艰难、彻夜不眠探讨、实验反复验证、忐忑等待开车、激动试行成功,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但是倾力付出的团队一直有一个深深信念,那是要突破世界难题的决心!是源自内心“心系石油安危,怀揣家国梦想”的大情怀!

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听老师讲他们的故事,内心很受触动,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老师们已经达到学术顶尖还如此执着、坚韧、精益求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懈怠?还有什么理由不奋起?”学生范英涛说。

孟祥海老师认为,所谓“金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学术视野的拓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要让“金课”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宝库、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灯塔。

向同学们介绍行业前沿动态、为学生讲解技术难点,带着学生重走科研“思路”、甚至是“心路”,这就是孟祥海老师的课堂,他分享攻坚克难、突破技术瓶颈的奋进故事,讲述“十年磨一剑”的求索历程,阐述科研道路上“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磨砺专业利器、更铸牢思想之魂。


千锤百炼的“金课”

课程也要敲敲打打!


孟祥海始终认为“教学看态度”,在他眼里“只要老师用心教学,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那就一定能够讲好课。”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每个教师都是淬火师,功夫到了才能“点石成金”。

为了讲好“石油加工工程”这门课,课程教学团队的老师在2016年曾利用一整年进行了“团队集体授课”,即1位老师在台上授课,其他老师全部在课堂“旁听”,为的是相互“挑剔”,指出问题、发现亮点,达到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集体授课不是“走形式”、“摆样子”,课后,教学团队会召开专门的教学研讨会。授课老师课堂上的每个“细枝末节”都会被无限放大,并作为全体扫射的“靶子”。内容如何引入更吸引学生?知识点如何讲解更通俗易懂?举什么样的例子互动效果更好?……这一串问题都是教学研讨会上必不可少的议题。

一线教师的努力,离不开完善的顶层设计。为了严格把握课程质量关,石大构建了由规范的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校院两级教学专家组督导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估等项目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出台了《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让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水课”钻不了空子,让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绽放光辉。

学生上心、老师用心、学校不忘初心,三心合一才能共同刻画出石大教育教学的同心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面向未来“双一流”建设,越来越多的“金课”必将会为石大一流人才培养奏响更加美妙的乐章!



孟祥海教授

现任学校教学专家组成员、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教学专家组副组长,获省部级教学奖励10项、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41项,发表SCI与EI论文6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1部,参编学术专著2部,主讲的“石油加工工程”网络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年来他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称号。


来了!一周石大事!

看你的数,星菌就知道你……

青春为祖国歌唱,中国石油大学为祖国加油!


文字:华 南

摄影:母健玮

编辑:孙钰淇

 快为这门“金课”点在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