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储能领域新突破,中石大新成果正式发布!

水泥生产是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

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与长安大学建工学院联合提出

制备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混凝土新技术

与标准混凝土相比

新型石墨烯混凝土的强度大幅提高

帮助减少建筑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提高建筑绿色度


目前,年产千吨物理法制备石墨烯生产线正式在我国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填补此项技术国内乃至世界空白,产线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产能最高的石墨烯生产基地。同时,石墨烯粉体产品主要用于高性能锂电池正负极导电材料,将打破国外对高性能导电材料的技术垄断和封锁。



徐春明院士团队开发的重质油“大规模超临界连续分离油浆制备高性能针状焦技术”,相关成果转化落地,并于2017年8月生产出优质针状焦。针状焦作为锂电池储能负极的关键材料,在电池储能领域应用广泛。中石大的针状焦技术已同时获得国际发明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8项,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2019年我国油系针状焦国家标准诞生。

12月11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的2021年全国储能学科前沿学者论坛上,发布了大规模超临界连续分离油浆制备高性能针状焦技术、制备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混凝土新技术等四项技术成果。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国家发改委社会司人力处处长翟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陈峰、校长吴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李根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徐春明,以及来自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和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



范海林指出,储能产业是国家能源发展的新风口,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当前高校加强储能学科建设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希望中石大储能专业能够借鉴新工科前期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储能领域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翟建民表示,此次论坛对引导高校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储能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刻认识储能技术创新突破对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颠覆性影响,积极建设储能技术产学创新平台,增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自主创新,实现储能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陈峰表示,中石大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能源类领军高校,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经过长期积累,学校储能学科团队已经在储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研究成果,在储氢、储电、储热领域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多项成果已实现工业化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下一步,学校将立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高端对话环节,李根生院士、徐春明院士,以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陈海生,中海储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建华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储能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张锁江院士、王中林院士、徐春明院士分别围绕“储能变革性技术的创新与思考” “从分布式高熵能源到蓝色大能源” “双碳背景下绿电氢研究进展”作了报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陈海生研究员、清华大学张强教授、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李良彬董事长、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荣峻峰教授、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王路海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杜小泽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胡勇胜研究员、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技术副总监李翔等专家学者结合自己所研究领域,分别作了相关学术报告。


来源: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摄影:魏志博

编辑:陈淼



时光穿越满目疮痍,好想替你遮风挡雨

这堂公开课,太燃了!

@全体Cupers!来看TA明天的模样!

乘风破浪,等你上岸!

谢谢您,哈娜老师!


 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