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专栏】二十年医疗信息化建设之路 要让成果服务于患者

2018-02-02 中国数字医学
点击上方中国数字医学 可以订阅哦!


专家简介:

周典,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安徽无为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医院管理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现兼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医学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编委。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主持开展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及人才资助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医院管理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编著作两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为国家卫生应急医疗移动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治基地。


二十年信息化建设探索之路,在医院发展建设总战略的指导下,医院信息化建设遵循“顶层设计、标准统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联合建设、互联互通”的基本思路和“一体两翼、错位发展、统筹规划”的发展战略,以“建设好基础、服务好临床、辅助好管理、规划好总院、协作好区域”为主线,以《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为方向,以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国家医疗健康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为标准指导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先行、逐步落实、创新应用、优化服务,医院从患者服务、临床业务、医疗安全、决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全面落实“信息化强院”战略,逐步建设并实现“数字安医、智慧安医”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围绕“获得感、满意度、安全性、移动化、智慧化”的信息化建设亮点。由此,建设了一批具有指导意义的医院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


(1)医院2015年开始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项目,于2017年9月,医院被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授予2016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医院”。


(2)医院联合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医疗健康管理联合研究中心,深化研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开展大数据驱动的临床医疗应用、健康养老、居家服务健康管理与决策创新研究工作。


(3)医院联合腾讯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联合成立“腾讯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研究示范基地”,在智慧医疗和人工智能研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4)安徽省首家完成居民健康卡院内全业务改造和使用、部署居民健康卡自助机的医疗机构。


(5)安徽省六安地区端到端远程医疗项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安徽医科大学牵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省级中心,依托远程医疗最新技术,与六安市7个县级医院和16个乡镇中心医院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6)安徽省公立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研究项目,逐步实现省内160多家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7)智慧后勤管理平台项目,安徽省首家探索建设的医疗机构,覆盖院内报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监控、设备巡检、药品运送、标本运送、被服管理、知识库管理等,并完成管理流程闭环化建设,目前实现全院上线使用。


(8)安徽省首家医疗机构完成临床数据中心建设,覆盖医院全业务。


(9)临床知识库及临床辅助诊疗系统(CDSS)项目,安徽省首家探索建设的医疗机构。


(10)基于人体模型的智慧ICU项目,全国首家探索建设的医疗机构。


据介绍信息化相关成就有:

一、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项目


医院2015年开始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项目,于2017年9月,医院被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授予2016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医院”,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通过五级认证的三甲医院。2016年度全国申报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及以上的单位有 4000多家,共有14 家医疗机构通过五级及以上评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7家医疗机构通过五级及以上评审,占全国医疗机构的0.04%,其中三级甲等医院仅有25家。


项目的建设对于医院健全各业务信息化建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以“优化患者服务、改善就医体验”主线,指导建设了多种预约诊疗服务、多渠道自助模式,创新了“互联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以“优化临床业务、沉淀临床数据”主线,建设了结构化病历系统,确保了病历质量;高度融合业务系统,建设了临床数据中心,以患者主索引为核心,集中患者历史诊疗数据,方便医护人员及时查看,全面、快捷的评估患者病情,准确的为患者诊治。以“辅助临床决策,聚焦患者安全”为主线,建设了统一的知识库体系,辅助临床治疗,避免常规诊疗错误;建设了全流程质控和医嘱闭环路径,提升了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就诊安全。以“辅助决策支持、高效运行管理”为主线,建设了人、财、物一体化的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完善了智慧后勤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了多载体辅助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建设,为医院管理者、临床科主任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对于医院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具有积大的促进意义。


二、医疗健康管理联合研究中心及产学研项目


医院联合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医疗健康管理联合研究中心,深化研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开展大数据驱动的临床医疗应用、健康养老、居家服务、健康管理与决策创新研究工作。该中心及产学研项目的研究和试点研究,充分发挥了多学科优势,面向国内外学术前沿,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医疗健康养老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单位为项目调研、数据分析、临床实验、平台示范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协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开展医院风险管理与医疗人工智能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搭建国际高端学术研讨平台。


三、腾讯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研究示范基地项目


医院和腾讯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腾讯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研究示范基地”,在智慧医疗和人工智能研发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目前,开展的食管癌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已经在医院内镜中心投入使用,辅助医生对食管癌进行筛查,准确率高达96%以上。除了食管癌早期筛查,医院还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乳腺癌淋巴清扫病理图像识别、乳腺癌钼靶图像识别、宫颈癌筛查、病理特征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联合成立的示范基础是建设智慧医院的重要基石,是促进安徽省智慧医院建设的标杆,对落实健康安徽总体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居民健康卡项目


医院作为安徽省居民健康卡项目试点发行单位之一,首期完成居民健康卡院内使用全业务改造,并于2017年1月份参加安徽省卫计委主办的 “安徽省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推动和促进了卫生计生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互联互通,优化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工作流程,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促进了卫计委实现卫生计生服务的“一卡通用”,有利于持有居民健康卡的居民将陆续享受到如就医一卡通、预约挂号、自主查阅健康档案、就诊便捷支付、自助打印检查报告、远程医疗、跨机构电子病历调阅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公共卫生等一系列全生命周期、全区域范围、连续有效、可靠便捷的人口健康服务。同期,医院部署上线了居民健康卡自助机,对于有效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改善患者就医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安徽省六安地区端到端远程医疗项目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终端作为省级中心,承担了国家科技惠民计划 - “安徽省六安地区端到端远程医疗项目”,项目建成了“省-县-乡”三级医疗远程会诊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改要求,并通过“政-学-医-研”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多方、多用途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远程端到端会诊,尝试了有关医保支付政策的突破、探索了第三方运营模式,促进了远程医疗会诊模式的改变,体现了互联网+医疗的新形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项目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建立了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终端为省级中心,六安市7个县级医院和16个乡镇中心医院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下联平台。项目充分利用安徽医科大学直属的五家综合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服务革命老区700万百姓健康福祉,试运行期间即完成了远程会诊1292例,专科远程门诊85例,完成医学培训233场次,目前已经全面交付正式投入使用。经过该项目远程会诊平台诊疗的病人,转诊率明显降低,有效缓解了革命老区医疗卫生的资源不足的状况,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均对远程会诊平台所实现的会诊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六、安徽省公立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研究项目


医院联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发起并组建了“安徽省公立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全省100多家公立医院联合参与。医院承担了联盟单位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研究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检查检验、诊疗、手术、急救等方方面面的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医疗合作、推进分级诊疗、加强互联互通、构建远程诊疗平台,谋求医疗资源互补与共享,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共同打造“健康安徽”。


七、智慧后勤管理平台项目


医院依托自身综合实力和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国内先进水平的基础,探索建设了集报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监控、设备巡检、药品运送、标本运送、知识库管理等一体的智慧化后勤管理平台,是安徽省首家探索智慧化后勤的医疗机构。项目的研究、和应用,简化了后勤管理流程,建设了全流程闭环的报修管理,涵盖业务系统维护、硬件报修、日常设备报修等,已累计实现线上报修、维护近8万余次,形成并完善了报修维护管理知识库建设,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技术,对报修维护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分析出常见报修问题、报修科室的影响或关联因素,便于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报修管理的质量和服务临床的满意度,做到有的放矢。基于全流程闭环报修实现可追溯的物资管理,报修管理中使用的物资实现追踪、穿透式查询和全成本管理,已累计登记报修使用物资近5万余件。集成了医院水、电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防止巡检工程师未到巡检地点,实现了设备定期巡检管理和统计分析。集成了院内HIS、LIS业务系统,基于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了药品运送、标本运送和被服管理,并已经在所有病区、药房、检验科、后期洗涤中心全部实现,运送人员可以获取运送物品信息,记录运送的人员、物品、起点、终点和关键时间节点,有效地防止药品、标本和被服在运送过程中发生丢失和延迟问题,保证了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医疗质量安全。知识库管理贯穿于报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监控、设备巡检、药品运送、标本运送、考勤管理的全部流程中,沉淀和挖掘管理数据,分析后勤管理各流程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辅助后勤管理业务流程优化,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八、临床数据中心项目


作为全省首家探索临床数据中心建设的医疗机构,基于“集中管理、分布应用”的原则,医院建设了覆盖全业务的临床数据中心,标准先行,以患者主索引为核心,将患者历史诊疗数据集中在360视图中,实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临床、医技人员能够在各业务系统中调阅患者的所有诊疗信息,全面、快捷的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准确的为患者诊治,同时,作为首批接入安徽省三级平台的医疗机构,高度融合的临床数据对促进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临床知识库及临床辅助诊疗系统(CDSS)项目


作为全省首家临床知识库及临床辅助诊疗系统(CDSS)的医疗机构,医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临床数据集成平台为基础,借助强大的临床诊疗知识库,实现诊疗全流程的决策支持。项目建立了涵盖众多专科、功能强大的临床诊疗决策知识库,以及多角色、跨专科、高可用性的全院级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借助知识工程,结合健康大数据分析,持续更新知识库内容,建立决策支持效果的知识评估模型。项目的持续开展和纵深应用,有利于优秀医疗资源经验下沉,可协同全院级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与基层医院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基层医院诊疗质量和效率、减少误诊或漏诊率。该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是实现智慧诊疗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减少诊断差错,提高诊疗效率,优化诊疗流程,同时,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评估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费用。


十、智慧ICU项目


医院高度重视智慧化医院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新技术在各业务科室的探索使用,作为国内首家探索智慧ICU项目建设的医疗机构,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于临床”的宗旨,从ICU业务实际发展的需要,依托人体结构虚拟模型,围绕患者和床旁业务,重点解决诊疗过程实际的操作和记录,以实际的步骤和具体的业务动作完成医疗行为。目前,智慧ICU系统已经在全院所有ICU科室上线使用,反馈良好。同期召开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智慧ICU建设研讨会”,吸引了国内近百家医疗机构ICU、信息中心负责人参会交流,同时,先后接待了数十次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专家和代表来我医院参观和交流,借鉴医院智慧ICU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周典副院长认为,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医疗信息化基础建设历程中,虽然国内东西部地区还存在着差距,但医疗机构作为卫生领域的主体部分,其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完善。随着“云、大、物、移”技术在成熟,及其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入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探索,其对于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应用、促进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均具有重大的意义。信息化建设助力医院正朝着“就诊便捷化、诊疗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等方面深化发展,其发展的趋势围绕着诊疗安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进一步融合各方资源、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就医体验。


合理应用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设智慧医院的趋势,围绕医疗机构诊疗特色,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的空间,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将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物联网技术切实有效的应用在临床诊疗和医疗管理工作中,不断建设智慧诊疗、智慧诊断、智慧后勤、智慧管理等内容。


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互联互通、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实现就诊资源的整合,以及为患者提供连续的诊疗服务。


信息化建设打破了医疗信息资源跨学科、跨医疗机构孤岛的障碍,有助于资源共享并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信息壁垒的打通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的共享和业务统筹协调,能够实现患者信息的院前院内共享,为构建危急重症医疗体系奠定了基础。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融合共享和挖掘应用,能够为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和面向公共卫生的轻诊断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此外,健康医疗大数据同时也能够促进临床医疗应用、健康养老、居家服务、健康管理与决策创新研究工作。


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其在每个领域内的创新应用将会有助于该方面的建设和科学管理,尤其是在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和医院管理方面,对于促进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周典副院长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明确了“夯实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基础,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意义。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基础来源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其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融合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基础建设为主,健全医疗信息系统、覆盖医院全业务已经逐步实现。


健全的、标准化的医疗卫生系统对于优化诊疗流程、整合医疗资源、改善就医体验、提高诊疗安全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整合应用,实现诊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医疗机构个体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有助于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延伸放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临床和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科学管理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逐步时间医院的“医疗工作数字化、就医预约时段化、患者就医自助化、临床信息结构化、医疗活动移动化、遗嘱执行闭环化、临床诊疗智能化、医院管理精细化、信息覆盖全面化”。


此外,尤其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的应用,对于深化医疗大数据科学研究、学科交叉,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挖掘研究在疾病诊断、癌症早期诊断和疾病预防检测方面的应用,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发展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医学


欢迎关注,CHINC服务号获取最新大会消息


公众号ID:jcdm2006

传播数字医学领域发展最新动态,关注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