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专栏】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改善国内医疗服务现状

2018-02-08 中国数字医学

专家简介:

金昌晓,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党员,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000年7月-2001年7月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进修学习,2007年1月获得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历任北医三院副书记、院长助理、副院长。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工作。



据悉,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和国内知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在临床医疗、医学教学、科学研究、经营与行政管理各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北医三院通过顶层设计多方合作,现已建立了以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医疗差错、控制医疗成本、改善就医体验为着力点的整套数字医院体系与移动医疗、互联网医院等延伸服务,为落实国家医改政策、有效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做出了贡献。


现有信息规模,信息点21090个,设备机房21个,网络交换机395台,无线网络全院覆盖,业务系统共128个,业务协同通过全院级集成平台,实现了基于大数据hadoop的全量数据中心,建立了基于微信的互联网+健康全流程服务平台。


金昌晓副院长介绍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院是863数字化医院课题协作单位,智慧医疗联盟成员单位。2012年获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3中国数字医学论坛举办的“英特尔杯中国移动好应用—最佳效果奖”;2015年信息管理中心获得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五星IT信息化应用奖。2016年“基于CDR综合应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获得“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 “十大人气案例”,同时获得了该主题的“十大价值案例”。2017年入选国家卫计委规划信息司全国示范优秀案例。已成为国家卫计委信息化示范单位,接待国家层面、全国信息同行单位百余家来院信息化观摩学习。


自2003年始主管医院信息化副院长,2012年任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信息化管理工作已有15年。一直以来坚持科学规划、保障安全、注重管理、信息共享、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规范制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指导参与建设大型综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HIS、EMR、LIS、RIS、PACS等上百个系统的建设;完成全院集成平台和全量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互联互通阶段性成果。201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探索信息数据集成融合建设作为优秀案例》入选全国示范在规划信息工作专刊发表;远程医学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医院与国家卫计委联动进行全国远程医疗对基层医院现场示范展示。

金昌晓副院长认为医院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阶段以财务为核心的业务系统建设;


第二阶段以医嘱为驱动的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


第三阶段以平台为协同的医院信息协同共享阶段;


第四阶段以数据为导向的数据融合应用与区域互联互通阶段。


未来信息化把握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为主体,大力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移动技术,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提升医疗安全,控制医疗费用。借助信息化达到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


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医院信息化的水平已是衡量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不仅提升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医院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医院面向广大的社会公众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利用移动技术、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帮助临床在影像诊断、临床诊断、诊疗计划作出辅助决策支持;利用语音、知识库等方式为居家、疾病问答、健康咨询等提供线上或智能化辅助帮助。从而起到便民利民、健康宣教,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新型医疗模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改善国内医疗服务现状。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医学


欢迎关注,CHINC服务号获取最新大会消息


公众号ID:jcdm2006

传播数字医学领域发展最新动态,关注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