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延长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征文活动时间的通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根据“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延期的决定,现将本次会议征文活动截稿日期延长至2022年5月20日,并将征文启事再次发布如下。
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征文启事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探讨数字医学发展新理念、新趋势,落实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新任务、新要求,《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特向各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和IT企业厂商广泛征集大会论文。热切期盼各级各类致力于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的领导者、管理者、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和各界朋友积极参与征文活动,踊跃投稿。


一、征文内容

(一)数字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技术支撑,总结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在数字化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加强主动健康服务,促进医防融合,为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服务。

(二)智慧医院建设与监管

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医疗服务、后勤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评价和监管研究。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实践。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中深度运用 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研究。加强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研究。

(三)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

互联网诊疗有效监管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互联网医院质量控制、运营机制、系统运维与安全保障等方面实践研究,探索远程医疗与互联网诊疗的融合发展和应用效果评价研究,促进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和医保结算流程。

(四)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利用

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研究,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汇集平台,推进跨地区、跨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互认共享、术语规范以及数据的整合管理,落实个人信息保护与分析利用。重大疾病数据中心和主要专科疾病数据库建设,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精准医疗、诊疗效果评价、公众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升临床研究效率。积极运用大数据开展医院运营分析和提升医疗服务监管能力研究,探索智能化医疗服务监管研究。

(五)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数字化建设

开展医防协同信息化和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研究,推动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信息系统建设,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应急救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能力等方面研究。

(六)智能医学和数字诊疗

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监测、疾病预警、医疗咨询、分诊导诊、疾病诊断筛查、辅助诊疗、康复训练等服务活动中的实现方法和产品应用效果评价研究。积极推进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发与应用研究,加强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风险防范和政策监管研究。促进数字疗法在不同专科疾病的研究和应用。

(七)数字化医工融合发展研究

开展医疗信息化、数字医学、数字医工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动传统诊疗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和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应用效果评价研究。开展设备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医疗装备数据安全相关研究。

(八)数字中医药发展研究

加强中医药信息系统建设和中医院信息系统规范化研究,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加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支撑研究。促进互联网中医诊疗服务研究,探索中医馆、名医堂标准化运营管理和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中医特色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整体效率。

(九)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

加强数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效果研究。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数据安全保障、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与共享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风险评估和预案、网络攻击态势感知与防范等方面案例研究。

(十)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概念、理念、现状和发展展望等基础研究。探讨数字医学、医学信息学相关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开展医学信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开展医学信息化和数字化相关标准研究。

其他与数字医学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的理论融合、交叉应用、前沿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二、征文评选与奖励办法

(一)评选办法

征文截止后活动主办方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网上评审和现场集体评审,评审坚持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对所有征文实行“盲审”(即删除作者姓名和单位)。

(二)奖项设立与实施

征文活动将对表现突出的团体、单位和优秀论文进行奖励,邀请团体、单位代表和作者参加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及交流发言。

(三)优秀论文将在《中国数字医学》杂志优先发表。


三、征文要求

(一)论文应按照《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稿约(附后)要求进行撰写。

(二)所有征文均未在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

(三)来稿请注明作者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如果是基金课题文章请注明课题名称与编号。


四、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szyxlw@zgszyx.org.cn

联系人:张倩 田佳 

联系电话:010-81138712,010-81138716


五、截稿日期

2022年5月20日。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2022年4月26日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稿约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2009年6月至今,连续13年评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757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1-5550/R;每月15日出版,邮发代号80-133,面向各级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科研单位、IT企业厂商等单位公开发行。一、办刊宗旨:及时反映国内外数字医学发展动态,积极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二、办刊方针:着力践行报道数字医学动态进展,传播数字医学理论方法,探究数字医学发展趋势,解读数字医学技术难题,展示数字医学科研成果,传递数字医学市场信息。三、主要栏目:数字医学基础研究、新技术应用、智慧医院建设与实践、智能医学与数字诊疗、数据管理与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安全、基层与区域卫生信息化、专题策划、专家述评、标准共识、前沿动态、案例分享等。四、来稿要求:1.整体要求:文稿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资料可靠,论点鲜明,数据准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句通顺。2.文章题目:简明恰当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缩写字符和代号等,一般不用副题名;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3.作者姓名和单位:作者署名置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须填写详细(含科室),注明邮政编码;第一作者应提供个人资料(职称、学历、从事主要工作、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注明通信作者工作单位及E-mail地址。投稿后,不能变更第一作者姓名和通信作者姓名。本刊不接受共同第一作者投稿。另外,文稿如属科研课题或基金资助课题请在首页注明课题名称及编号;若有重大意义或国际竞争首创权要求尽早发表者,亦请说明。4.摘要:所有文稿均需附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稿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述评、综述等采用指示性摘要。中文摘要250字左右,英文摘要限300个实词以内。5.关键词:所有文稿均须标引3~5个关键词。标引的关键词应源自MeSH或《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主题词进行组配。6.正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应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缩略词代表的术语全称应在正文首次出现时撰写详细。作者应该说明研究设计类型,并说明是否符合人体试验伦理学标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情况,以及是否有患者知情同意。图表要求少而精,能用文字描述的,不宜用图或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制式;表插入正文相应处,应具有自明性,力求结构简洁,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表内不设备注栏。7.参考文献:建议引用近5年的文献,近2年的文献量应不少于总量的30%。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参考文献的作者1~3名应全部列出,3名以上作者只列前3名,之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外文杂志名称按 Index Medicus 中医学期刊名称缩写书写;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8.投稿:请作者登录《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网站(www.zgszyx.org.cn),点击“在线投稿”,按照网页提示操作即可。投稿时须上传签署后的《中国数字医学》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本刊收到稿件后向投稿邮箱发送回执。稿件查询:作者可在投稿后30天左右登录本刊网站,点击“在线查稿”,输入用户名及密码,查看稿件审阅处理状态。编辑部电话:010-81138711、81138712、81138713。9.审稿:本刊所有稿件实行“三审制”,审稿周期一般为90天以内。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理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10.稿件处理:(1)来稿实行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文稿有删改编辑权,有关事宜均与第一作者联系。(2)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所有来稿均经“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一般论文文献复制比例高于20%的稿件不予刊用,综述不得高于30%。本刊设有学术诚信黑名单,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如一稿多投、抄袭、剽窃、伪造数据、枪手代写等,作者姓名将进入黑名单,本刊5年内不接收该作者投稿,已经交版面费者,版面费不予退还。(3)修改稿的处理:超过6个月未返回编辑部者,编辑部有权作退稿处理。(4)来稿一经采用,即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两册。所刊登的稿件本刊有专用使用权,即汇编权、印刷权、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及许可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未经期刊编辑部同意,该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新媒体部邮箱:

newmedia2022@zgszyx.org.cn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传播数字医学领域发展最新动态,关注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