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什么都不要质疑高考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本公号
高考答题卡被调包?这种事听听就好,不要当真,更不要跟着瞎起哄。虽然官方的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我敢保证,“乌龙”的可能性接近100%。
从常识判断,调包答题卡,互换两名考生的成绩,这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比登天还难。用脑子想想就知道这几乎是最蠢的一种作弊方式,成本高,风险大,操作起来极为复杂。
有网友所说,有能力调包答题卡的人,还需要调包吗?这倒不是绝对没有可能,但毕竟可行性太低。如果一定要作弊的话,我觉得请“枪手”更划算一点,性价比和成功率都要高得多,而且只要闯过监考这一关,基本上就万事大吉。
再从事实判断。和调包高考答题卡的严重指控相比,不得不说,几名家长给出的证据,实在太弱了,弱到可以用随意来形容。比如,相信孩子的单方面说法,“我家孩子不是说谎的人”,“我观察过他的神情”,这显然是对自家的孩子过度信任了。
再比如,估分5、6百,考出来只有2、3百,看起来很夸张,但其实并不奇怪。高考发挥失常的人比比皆是,估分出现巨大误差也不是没可能。何况,后续信息显示,这4名考生的学业水平基本都在中等偏下,其中一名考生是复读生,去年高考成绩仅为214分。
倒不是说家长和考生在撒谎。我觉得更可能的情况是,他们都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结果。高考不同其他考试,一考定终生的性质这么多年其实一直都没变过。巨大的精神压力,加上之前经过长时间的魔鬼式训练,他们有可能主动逃避一些东西,因而出现判断力和认知上的误差。这需要一个慢慢调整情绪和心态的过程。
家长也不轻松。一方面,当然是相信孩子,毕竟这些年的辛苦都看在眼里,另一方面,或多或少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比如某一次考得不错,就认为孩子达到了这个水平。一旦没有达到期望值,就难免失望,继而转化成不满和不甘心。与其说他们是想"讨一个说法“,不如说他们在赌一把:希望并不大,但是万一成功了呢?事实上,这也是排遣高考失利的焦虑情绪的唯一办法。
还是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如此大张旗鼓地维权,质疑高考公平性,并不是没有风险和成本的。他们不必承担任何法律和道德的成本,但是媒体介入,将事件置于聚光灯下,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家庭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调查结果不利的话,就会给家庭带来负面影响,最常见的就是,”考得怎么样,心里没点数?“之类的风评,这尤其会对孩子的心里形成巨大压力。
报道中看到,有一名考生在接受采访时,泪流不止,对关键问题也是避而不答。这些都是代价。但是怎么办呢,家长似乎别无选择,高考是如此重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希望,也得拼尽全力 去争取,不到黄河心不死。
我很理解这些家长,但是不赞成去迎合他们,跟风起哄,把一起真假未定的孤立事件上升到对高考公平的全面质疑,甚至搞出许多阴谋论来。你不能不承认,高考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在中国,高考依然是最公平的领域。
权贵越来越重视教育,权贵子女的教育水平也普遍高于一般家庭,所以总体上他们没有破坏高考公平的冲动。再者,信任滑坡、阶层固化,高考公平严然成了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高考公平如果崩溃了,社会差不多也就坍塌了。因此,维护高考公平会成为权力的一种自觉要求。
有人会说,这些年不是也发生了诸如冒名顶替上大学之类的教育丑闻吗?这个问题你得这么想,每年高考的报名人数达到4、5百万,就是4、5百万个家庭,这么多的参与者,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才发生这么几起个案,恰恰是高考公平的有力证明。如果权力腐败是这个概率,老百姓会笑哭吧。
类似的举报每年都有,本来不是个事儿。今年之所以闹这么大,一是因为自媒体的强势介入,二是官方的回应既迟缓又愚蠢。河南招生办的回应中说,”考生家长苏某、杨某以公职人员身份,联名另外两名家长在网络媒体上以实名形式多次发帖,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举报归举报,任何公民都有举报权,特意强调公职人员身份有必要吗?这分明就是打击网络谣言的语气,威胁之意非常明显。
再有,”待调查结果出来后,将按上级要求向社会公布“,也是一句很令人费解的话。调查结果应该用事实说话,有一说一,回应家长质疑,”按上级要求向社会公布“是几个意思?
质疑什么都不要质疑高考公平。调包这种事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发生的概率相当于中六合彩,恐怕也砸不到你头上。而且,高考公平几乎是当下你唯一能够相信并且愿意相信的公平。毕竟,我们的孩子都将参加高考,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高考,如果我们对高考公平形成习惯性质疑,高考的公信力一步步退化,会严重动摇这些孩子奋斗的信念。除了相信,你别无选择。
往期文章
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
我们的口号是
坚决和主流对抗
交流请留言或添加作者微信号:qmmc326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