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書聲 | 《庄子》:重生!重生?

2016-10-17 苏晓珊 广师校报


看到“重生”这两个字,是不是无比滴熟悉?

你想到了什么呢?
什么?穿越?

开什么玩笑,小编才没有那么狗血。
告诉你:小编的思想绝对绝对纯正

【一脸坏笑】
好了,话不多说,这场子只有【坐山】能hold得住,

下面的时间交给【坐山】



坐山:等了许久,【書聲】第二期终于来啦!
下面的场子我罩着

 

 前言 

诸子百家的思想距今已有几千年,且不说时代早已风云变幻,当今的人们对于需要静而品之的哲学读物早已兴味乏然,敬却避之,不知其真正所以然。借着红尘繁杂中的缝隙略翻《庄子》等书,补充浅短之见,未尝没有一种作一次短暂逃离的奇异与惊叹。





重生!重生?





浅谈《庄子》

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生命。




庄子在《骈拇》篇中说:“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在庄子看来,由小人至圣人之死,皆是为外物而伤自身性命,因而都归为一类人。


《让王》篇中同样也写道: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




庄子将生命价值推向高于一切的位置。他无寄于往世,也无望于来生,将此生一刻一时视为比道德、金钱、权力、情感、信仰、名声、知识更高的价值存在。


虽然我们已远离了庄子那个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的战乱时代,但在自杀率高升、捕杀野生动物屡禁难止、工业开发无视生态环境、竞争现实中你死我亡等冰冷可怕的社会现实中,庄子的“重生”理念仍旧与现今大有相通之义。


呼吸,本应是一种美好。生命单纯地就是所有美的开端。




但日日夜夜,无数的人无法避免地在为利而损身,也许他们还难以自知。这点我们从自身成长和周遭的社会环境也可感悟一二。从小学的竞赛开始,到高考、各种奖项、工作、优厚的待遇等种种利益熏陶着我们长大。许多人为之不懈甚至大量消耗一时的生命力量。他们熬夜学习工作以求胜于他人,一步一步向社会更高的阶层攀爬。这是我们普遍以之为荣的积极态度。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抱着孩子成龙成凤的愿望,因此也衍生一些“兴趣热”、“补习热”等助力产物。


但是单纯的孩子拥有最纯白的本质。他们不应该在生命的萌发之际就去与利欲斗争,他们要去与朝阳,与花草,与大树,与海水,与动物为伴。作为这个利益为主导向的社会中最容易“与物为春”的群体,他们还没有利欲之心,也没有强力,就像花草一样脆弱。自然会教养他们生命最初的美好,会让他们在无可奈何的未来依旧“重自身”、“重他者”。过早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只会使他们抓不牢对生活的希望。对初生的生命过分榨取,只会让许多活跳跳的生命在过量的消耗之后急速地往黑暗深渊坠落。利用生命的极端将是生命无力的苦诉。




有人肯定会反驳:难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坐以待毙?难道要让时间在无为中虚度?实际上庄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完全无为。他认为人命应顺应自然规律而保存自身,莫逆大道而行。但是,希冀发展、进步,要求改革、创新的社会注定会给随遇而安的人出更多的难题和考验。无论是一味求进还是退而保身,物极必反和矛盾冲突不断都是永恒的规律。寻求发展与生命繁荣的平衡点将是我们真正的考验,也将是更为确切的“重生”。


“重生”是庄子哲学的一切前提,包括旷世的“逍遥”。只有生命能将一切的“有”放在我们面前。而“逍遥”是“重生”的最终境界。《山木》篇中写道: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与自然顺和一致,在各种缝隙中游离,不受任何的牵连而保存自身悠然的心灵境界,就是庄子对“逍遥”的理想。


临世却逍遥,是近乎绝对而且让人望而生畏的理想。我们在红尘中生养,千丝万缕从母亲的子宫中就将我们缠住。




无法忘记的是数十年间我与家人苦乐相融的日子。我们互相牵系早已难得“逍遥”二字。更无法忽略一个追求完美,好胜心太强的自己,和一个不好与人交往,在窗下只愿有一书一茗,只愿偷得半日闲发呆的自己。那些对梦,对爱,对完美的执念和乐于自在悠然、安详忘我的幸福一起交融在生活中,是矛盾却也是真实。


难道那个无法在执念中挣脱的我就没有对生的贪念吗?却恰恰是对生的贪念太多而快要溢出来了,恐这一世倏忽而过,才一直痴迷于能够保存生的消息的书籍,才期盼在黑夜中看见“自己内在闪烁光芒的青山白云”。


这样的话,我更愿把庄子的“逍遥”当成肉身无力挣脱命如草芥的残忍现实,转而求取内心的安然。其间有一成分的无奈,有一成分的屈服,然后把他还原回一个“有血有肉”、藏恻隐存执念的人。如果在和乐的世间,还能有“逍遥”的庄子吗?我宁愿没有了。就像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写给妻子的“相顾无言,惟有泪浅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旷世才子与痴情可怜人,都是真正的苏轼,是真正的人!


想到这里,心中怅然。一种来自生命底层的感动让我开始迷离,思绪飘散。除了苏轼,还有写《白描》的明石海人,他说:像生于深海中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而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即使“他的心灵永远不能再像上帝的心灵那样自由驰骋了”,他还是吻了黛西的嘴唇,陷入那爱情的极乐与极苦;还有《海上钢琴师》的1900最终选择告别尘世,与永恒自由的音乐同葬。


如此往深渊而去的快乐,自燃的火花,对美梦的偏执......难道不是绝望而震撼的生命之美吗?难道是“逍遥”中所能窥探的吗?


庄子,像水一样清却不动。他讲究顺应自然而变化,实际上是以心灵的不变应宇宙万变,所以无惧,无乐亦无苦。也许他能抚慰苦难,但是他却贬低了红尘俗世难以言尽的魅力,降低了死的意义,包括他妻子的死、历史上所有改革者的死、所有为生命的美丽而死的人。对于他而言,“杀身成仁”“人为财死”“为情而死”皆归于次要和从属地位 。他站在制高点看透一切,却让我觉得他感受不到悲剧性的美。


人类那糅杂了爱与恨的性子才是历史的缔造者,而历史,是自然的手捏造的。红尘中交融的喜乐悲苦便是自然留下的普遍与神秘。


但这样想与我仍爱他的“重生”而“与物为春”——与万物融合、共生,回归纯真本性,顺应自然的生命情怀并不相悖。只是对于生命的珍爱,庄子走向了与物共生的极乐,却望不到绝望边缘的生命火光。那边缘的人,何尝不是在深爱中看到了更多生的爱恋、生的绮丽和生的辽阔,然后走向生命的悬崖去探那神秘的未知。他们希望生的意义超越空间,超越不可能甚至超越死亡去靠近生命的本质——那是一种追求,也是一条无止境的路。




如果简单地为了生命长度的完满而拒绝陷入一切红尘的“泥沼”,将生命中的那些鲜活的可能尘封,岂不是人人的世界同一、单薄,岂不是更深的可悲。


对光热的渴望而自我燃烧的生命火光,难道是站在历史的对立面逆大道而行吗? 而这,本不就是自然给予人类独有的力量。

 

我们十分欢迎屏幕前爱看书、爱思考的你,来说说你对文学、对书籍的看法,和我们来一场灵魂碰撞,也许在这里就能遇到你的知己或伯乐哟! 


投稿邮箱:

m13268043941@163.com(子霂)
1483882167@qq.com(坐山) 

 
投稿格式: 文件名为“书声+文章名”,记得在文章末尾写上您的学院和名字。

   


文章 |  苏晓珊

编辑 | chao


长按下图
关注我们



微信丨gsxb2014520

微博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

投稿邮箱gsxb2011@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