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玻尿酸?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台湾朋友管透明质酸叫做玻尿酸,一直到前两天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其实是第一个台湾翻译者看错了透明质酸的英文名称。
透明质酸叫做“Hyaluronic acid”,直接念的话,前半截是希腊文Hyalo,也就是“透明”的意思,后半截uronicacid是英文中的“糖醛酸”的意思,但是我朋友说台湾译者把这个Uronic acid错看成了Uric Acid,也就是“尿酸”。
于是本来直接翻译是“玻(透明)糖醛酸”的这个化学品,被翻成了“玻尿酸”。
哎呀哥们,你一下子让我对台湾同胞有些失望了。我一直津津乐道于台湾版iPhone6的“岂止于大”和大陆版“比大还大”的区别,认为台湾版的翻译格调远远高于大陆的。没想到在这个地方居然大陆译者显得严谨扎实很多:直白地翻译成“透明质酸”,因为最开始这东西就是从眼睛中的透明质晶状体中提取的,至少不犯这种华语世界都会看得到的明显错误。
至于为什么现在反倒说汉语的人都说“玻尿酸”的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
难道汉语世界真的是一个不求甚解的江湖吗?百度百科已經代替了大腦?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冷僻的八卦了。说说透明质酸的好处吧。
透明质酸这东西,在身体中分布很广(比如在眼睛的晶状体、软骨组织以及皮肤),但是总的分量并不是很多,大概一个70公斤的人全身的透明质酸也就是几十克而已(数据来源:wikipedia)。这么几十克的东西中,代谢速度还非常快,几乎每天都代谢掉三分之一(当然身体里面的化学反应又会生成三分之一)。
这不多的分量和广泛地分布都说明这东西是用途广泛而且这些用途都是四两拨千斤的。四两拨千斤的意思,就像下面这张惊悚图片。
是透明质酸最厉害的一点是保水功力。实验测量的结果是,1克的透明质酸可以保住将近6升(公斤)水,足见其强大。
在护肤品中,有了这么强大的保水能力就确保了透明质酸的王者地位:无论护肤品厂商怎么吹,护肤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只有两个:防晒和保湿。实际上,对于正常的皮肤来说(不需要看皮肤科医生的那种),只要确保了防晒和保湿,皮肤内部的化学反应会慢慢回到健康的状态,皮肤也就自然白里透红。
可惜的是这两点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对于保湿霜来说,最重要的保湿能力往往是通过水溶性的甘油(和水是好基友,把水拉在身边)和不溶于水的封闭性的油脂(讨厌水,但是好的配方师会让油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不让水通过从而让皮肤保有更多水分)。
但是如果油脂和甘油被超量使用的时候,这个保湿霜会变得又油又腻,除了在非常干燥和寒冷的冬季其他时间你绝对不想把这些东西往自己脸上摸。
透明质酸不一样。
透明质酸是我们皮肤本身就含有的一种物质(在皮肤中有一层就叫做透明层)。她本身能够保住大量的水分,同时自己有是一个良好的成膜剂(也就是说少量透明质酸就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膜)。这样就结合了甘油和油脂的好处。
同时,透明质酸加入体系之后的保湿霜的肤感还是不错的,很特别,但是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最重要的是,透明质酸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添加物,如果配方师往配方中加入透明质酸,市场部的同事是不会像加入很多甘油或者固态油脂那样反对的:“这是好东西啊,加了没关系。”
有了透明质酸的保水能力和成膜能力的保护,皮肤就能够从容地回复到自己的健康状态,而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美的保湿霜所需要做到的功能。
有一点小小的提示,如果选择透明质酸类的产品,一般有两种:一种含有透明质酸的,一种含有透明质酸钠的。按照Paula大姐的说法,选择透明质酸类的产品会有短期内的抗皱功能(由于成膜而把皮肤皱纹给拉平啦!),而选择透明质酸钠类型的长期保湿功能更好。
关于透明质酸最诡异的一点是,虽然人人都知道透明质酸很好,但是很少有配方会大量加入的。你只需要看看透明质酸在整个配方裱中的位置就知道这一点。因为透明质酸的配方是很难做的,尤其是大量添加的时候:透明质酸很容易长菌。
所以,在选择透明质酸的时候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销售小姑娘告诉你这个产品里面透明质酸含量很高的时候,千万看看这个产品的防腐剂体系是什么。对于敏感性皮肤的人,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以上是今天的推送。祝大家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