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视频 | 两度援疆教师徐伟强:我要做一棵更大的树!

校新媒体团 广东财经大学 2021-06-30


人就像一棵树,只有长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只有努力变得更优秀,才能做好更多想做的事,帮助到更多想帮助的人。我喜欢种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棵大树,用茂密的树荫庇佑身旁的小树苗。当然,我更希望这些树苗也能长成守护一方的大树。


---徐伟强


三十五年教育第一线的坚守,近万名学子经他之手成为专业型人才;两度援疆,将知识的种子撒播到五千多公里外的南疆土地上。白驹过隙,时过境迁,幸是不忘初心,守得始终。



五分钟的微视频,带你走进这位援疆教师真挚的内心,听听他的声音。



平凡的一天,一条平凡的短信  
带他开启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2015年8月27日,徐伟强揣着犹豫、紧张又有些好奇的心情站在了喀什大学的门前,家人朋友的反对劝阻、父亲离世的悲伤、对南疆未知环境的好奇,所有这些不安的情绪,在未知落地的时候,都被更强烈的期待和新鲜感融化了。


担心不无道理。尽管做足了准备,对于常年居住在南方的徐伟强来说,极大的昼夜温差、频发的沙尘暴、寒冷的气候等都是一个比一个更难克服的困难,他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头晕缺氧等一些高原反应。


饮食差异又是另外一大难题。“庆幸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因为条件不好,常常需要挖野菜吃,对乡村野菜比较熟悉”,他相约老师们一起到乡村挖野菜,起灶做饭,并坚持饭后锻炼,轮流照顾生病队友,互相鼓励。“这趟援疆之行,不仅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也结识了很多退休之后还要再回去相见的‘战友’。”



变的是马不停蹄的时间,
不变的是多年依旧为教师的本心。


(徐伟强在喀什大学授课中)


当地教学条件并不是太完善,徐伟强讲授的课程又恰是数据繁多的经济统计,纠结许多专业上的内容没办法系统地呈现给学生。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就好像突然回到了35年前,他人生第一次站在讲台前,怀着满腔热血又期盼紧张地开始他的第一堂课。


1984年7月,刚满21岁的他从厦门大学毕业,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广财工作。资料整理员、教学秘书、班主任,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他都愿意去做,努力去做。“我比较乐观,在每个岗位都能做得很快乐,在来广财之前,其实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 直到真正站上讲台,看着自己的学生毕业成才,才真正领悟到那一份当教师的成就感。

(徐伟强在广财大授课)

“我懂得很多,但我能做得很少,因为我只有一双手,但如果我能把我懂的教给十个、百个、千个学生,那就能有十双、百双、千双的手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从初出茅庐到游刃有余, 变的是头上的青丝,不变的是那份热情;变的是马不停蹄的时间,不变的是多年依旧的自己。


于是,他开始转变思维,用最原始的教学方式:板书图表,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给当地学生讲述枯燥的专业理论。



架起一座”桥梁“, 
将先进的理念传播到五千多公里外的土地。 


起初,他去的法政学院,经济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几乎是零起点,专业教师比较少,组建新专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徐伟强一学期需要讲授四门课程,繁忙的工作渐渐地让他忘却了那些不安、烦恼,渐入佳境。为了提高专业水平,他主动参与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并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与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他主动筹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和创业基地,协助建立现代商贸实训中心,自费2000元购买统计专业软件,用于专业课程实验和数据分析。



当地的学生只将教师、公务员、医生三种职业当作“正当职业”,为了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就业思维,他亲自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就业。


“可惜至今还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个案,学生或是专业知识结构不适合企业需求,或是不愿意下去基层企业工作。”当下的扶贫就业措施与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适应的。有很多南疆的内地企业,由于对人才在创新思维、管理能力上的要求与当地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对等,并不能实现资源对接最大化。



他曾提过一个建议,希望可以建立一个沿海学校与当地学校的对接机制,让当地学生有机会到沿海学习,真切地感受现代化经济的运作,拓宽视野,这些东西由于受当地不发达经济环境的局限,是很难从课堂上学习到的。



他们说我更像是他们的爸爸,
我也把他们当作是我的孩子。



“最大的牵挂就是学生,按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我更像是他们的爸爸,我也把他们当作是我的孩子。”学生时常与他分享心事,一起玩耍,这份彼此的信任与真诚,为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尼克孜·艾比木拉毕业照)

其中,有一位叫阿尼克孜·艾比木拉的维吾尔族女同学,因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交不起学费,全家生活只是通过微薄的务农收入和领取每年3千多元的农村低保金来维持解决。为此,徐老师专门与阿尼克孜·艾比木拉家庭结对子认亲戚,给予经济上的资助,“我一开始教授的是汉班,阿尼克孜从小就入读汉语学校因而就在这个本科班上。她是我接触的第一个维吾尔族学生,也是我见过最努力的学生之一。”


为了帮助更多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他争取后方援派单位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动员许多干部职工和学生党支部等力量与喀大各族学生交往交流、融情互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扩大活动效应。



后来,这位援疆教师,
又变成了精准扶贫工作者。


(第二排左4-徐伟强)


除了教育支援,他还发动自己的后方援派单位——广财经济学院师生等各方面力量,共募集到了316公斤衣服,寄往各个驻村工作队,帮助喀什乡村的贫困群众。


他觉得南疆的土特产品和民族手工业制品不错,如果扩大消费就可以促进当地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于是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等,大量购买当地盛产的红枣、巴旦木、开心果、核桃、葡萄干、黑枸杞等土特农产品和各种手工制品。这个办法直接扩大了当地销售量,干果超过1300公斤、棉花1000公斤以上,从而带动了批发零售贸易、物流运输等行业发展,切实帮助了当地经济发展。


一晃眼一年半过去了,面对学习经管类专业课程不到两年的学生,面对尚难独当一面的青年教师,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三个经管类新专业,徐伟强在广东省第七批援疆工作结束之际,又主动递交了参加第八批援疆工作队的申请书,并获得批准。"我答应‍过学生们,要陪他们到毕业。"徐伟强多次动情地说到这句话。



“坚守”,
这个普通又伟大的词贯穿了徐伟强的一生。


坚守为坚持和守护。

(徒步穿越沙漠训练,左2-徐伟强)

出生在贫困的农村,坚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为了得到出国进修的机会,坚持努力学习英语十年;为了适应南疆艰苦的自然环境,他与工作队员一起坚持徒步穿越了艰难的13公里荒漠。


从一而终地坚持教育35年,两度援疆,都只为守护每一份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坚守那一份对自己的承诺。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三十五载教育路,只顾风雨兼程,决心永远在路上。


这便是,徐伟强那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一位广财人两度援疆的家国情怀》

职员表


出品人:罗贤甲

监制:陈蓉 罗玉燕

执行监制:吴少莹 黄理裕

总编导:邹蔚苓

编导:黎均洋 麦妙钿

摄像:黎均洋 张宇豪 

赖至凯 彭志佳 陈佩宜

后期:黎均洋 麦妙钿

配音:张宇豪



欢迎投稿或加入我们

newmedia@gdufe.edu.cn


文字:校新媒体团 郭健敏 邝淑芳;受访者

图片:校新媒体团 邓江文;受访者

编辑:校新媒体团 郭健敏 邝淑芳

责任编辑:宣传部 罗玉燕 蒋晓薇 徐晓刚


往期精彩推送(点击即可阅读)

女硕士变身创业达人!支援家乡建设,这个壮族姑娘不简单!

DDL满天飞,我该怎么办呀?

昨天不是刚起过床吗?为什么今天又要早起!

考研加油!“研”路璀璨,愿星光不负追梦人!

光影广财,带你来一场视觉之旅




为徐伟强老师打cal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