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戳!看他们如何创新教学、打造一流课程!
今年年初,我校举办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来自18个学院(部)的56个教学团队共180多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竞赛。竞赛分正高组、副高组和中级及以下组进行,包括网络评审、现场汇报两个环节。参赛教师结合自己和团队的教学创新设计的课程(团队)项目,针对教学“痛点”问题,展现立德树人思想和先进教学理念。经过激烈角逐,评出特等奖7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优秀奖28项。现邀请部分大赛获奖者谈谈他们对教学创新的思考。
追求极致 持续改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课程是达到“培养人”教育目标的基础和根本,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于教学创新,我认为它不是颠覆性的改革,而是以追求极致为目标,对常规化教学环节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的学情是绝大多数本科学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管理运行的感性认识,而涉及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选择、评价和实施的《国际战略管理》更是学生难以亲身体验和深刻领悟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以管理类课程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为突破口,在每轮教学中做一点“边际”改进,不断深入、不断积累。从国内外知名工商管理案例库中寻找合适的案例内容,到学习案例撰写方法自己撰写教学案例,再到将国家发展对跨国企业的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保持案例内容与时俱进;从描述、讲解案例到学生使用案例做战略决策,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从对案例企业的分析延伸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一般性规律和问题,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拓展课程成果的应用。在此次教学创新大赛中,我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我深知这门课程的教学依然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持续改进。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立德树人有效贯穿到教育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因此,课程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价值引导、能力塑造的重要途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很重要的职责是日常的专业授课。在开展专业授课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把对人的品德教育贯穿到课程全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本人教授的《财政学》课程来说,其理论性强,课程内容多而杂,挑战性不足与抽象化并存,更不接地气,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不断思考和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教学之路的必修课。在多轮教学实践后发现,PBL与BOPPPSA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有着积极作用。PBL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辅以BOPPPSA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主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6C”能力
《宪法学》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全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对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宪法学》课程教学团队瞄准高阶学习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6C”能力为中心(即创新能力“creativity”、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批判能力“criticalability”、解决复杂问题能力“complexproblem solving”、文化传承能力“culturecompetency”),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主题辩论+项目研讨+合作分享”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落实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宪法学》课程创新,学生获得了如下改变:在学习环境方面,教室和图书馆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无时无刻学习;在学习资源方面,在线授课视频、在线作业及测验、主题论坛的网络发言讨论等都成为了学习资源;在学习方式方面,自主学习、课堂辩论、项目探究、调研访谈等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意愿,改变了学生对传统《宪法学》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和漠视心理,学生的宪法意识和宪法素养不断提升,宪法爱国主义情怀及法治共同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显著增强。
“铸魂育人、知行合一”创新思政课教学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思政课教学做的是铸魂育人的工作,要以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为改革创新的根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涵养道德观念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启迪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思政课要融合课程资源,注重内容内涵式建设。课堂教学不仅要讲授课本中的理论、时政热点,也要将传统文化资源、校本资源(校史)、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等融入课程,让思政课程内容实起来、活起来、有趣味。
思政课教学做的是知行合一的工作,要以增强主体性、实践性为改革创新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的社会实践,以此链接并深化教学。运用学习通、微信、QQ群、公众号和微博等方式,将核心理论通过视频、语音或文章推送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线上体验式思政育人情境;实施教学改革,设置思政综合实践课(2学分),要求学生结合实践主题和专业性质做有特色的社会调研,鼓励他们将专业融进思政综合实践;与校团委、学工部等部门开展协同育人,指导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滴灌心灵,知行合一。
探索“三位一体,一体两翼”的教学新模式,推进教学创新
《数学分析》课程是数学与统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也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类专业必考课程之一,是数学与统计专业众多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教学改革始终坚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平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三位一体,一体两翼”的教学新模式,即以学习共同体、课程教学团队、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平台为教学主体,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考研(出国)深造为两翼,构建新的课程教育体系。
本课程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同步异步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即在传统的数学分析课堂教学中辅以在线平台、慕课和网络教学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同时搭建基于课堂场域和学校场域的学习共同体。利用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通过《数学分析》教学创新,本教学团队更注重立德树人,教学成效显著提高;我院学生克服了对本课程的畏难情绪,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高涨,并形成了浓厚的考研(出国)氛围;我校学生基于数学建模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家国情怀和意志品格得以升华。
快来看看你的老师有没有上榜
获奖名单
特等奖 7 名:朱翠华、李曼、邹蔚苓、柴啸龙、曾准、潘苏、戴激涛
一等奖 9 名:马深、王志坚、王晓丹、刘宁、李子、李秀斌、张建平、黄辉、蔡静诚
二等奖 12 名:邓学斌、杜萍、李莉、旷凌云、张庆霖、张琼、袁志斌、袁嫄、曾文雄、赖怡琳、蔡昕宇、熊枫
优秀奖 28 名:于霞、马琪君、王立荣、王利娜、王选、叶新云、田丰、朱戈、乔国玲、刘娟、刘辉、刘颖、刘薇、汤海燕、许峰、许晶、孙伟、况玉书、欧阳珊、段军山、姚雪绯、黄凯洁、韩清池、谢伟、谢颖、漆亮、颜咏华、鞠鑫
不断探索
力求创新
是老师们最靓丽的底色
快来表白你最爱的老师吧!
欢迎投稿或加入我们
newmedia@gdufe.edu.cn
来源:各学院老师
封面:校新媒体团 周宇骞
编辑:校新媒体团 周宇骞
责任编辑:宣传部 罗玉燕 蒋晓薇 徐晓刚
往期精彩推送(点击即可阅读)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给优秀的老师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