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广财|走近科研“大神”王婵
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
她,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其他科研奖项7项;
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SCI/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JCR1区12篇;
...
她的每一项成绩都使人不禁啧啧称叹!
她就是2021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我校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王婵。
这份成绩单上的每一项成果,都离不开王婵的日夜耕耘与积累。在求学阶段,王婵便在导师聂普焱教授的严格要求下,定期在研讨会上分享、探讨和打磨,如果文章质量不过关或者还有改善空间,就需要反复修改,不停完善,“磨”到满意为止。王婵透露自己发表的第一篇文章,2013年就开始着笔,后经过反复不断地打磨,最终在2017年才发表,近4年磨一剑。之后的研究也都是如此,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漫长的过程所打下的夯实基础,才有了后面一连串的硕果累累。
这份执着认真的科研模式,王婵一直贯彻至今。学校、研究院,两点一线的节奏是王婵生活中的主旋律。“总之来说时间都花在这个上面了,教学与科研。”王婵在采访中感慨道,为了平衡好这两项,周六周日加班也成了她的常态。“也没有时间去培养兴趣爱好了。”王婵笑着说,但或许,科研已足够承载起她生活中所有的热爱了。
以科研助推社会服务:与祖国共建,与时代同行
王婵曾在一家医院咨询管理公司实习,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普遍现象:比如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爱往三甲医院跑,甚至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排队。王婵因此开始思考:医院的资源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基于这些问题,王婵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尝试研究医保对医院竞争行为的影响,分析在医疗行业是否也存在产业经济学上的资源错配现象。并沿着这个主题展开进一步思考,医疗服务错配,它的形成机制到底是怎样的,以及要怎样去纠正,从而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终,这些现实的思考汇聚成为王婵国家基金项目的研究方向,并成功立项。
“顺应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by王婵
当谈及自己的这个研究项目,王婵滔滔不绝,“我们目前研究医改中的分级诊疗政策,这跟前段时间各大新闻提倡的分级分层分流的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王婵补充道“在医疗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分级诊疗的设计有利于实施医疗资源的精准利用”。把握时代脉搏,以科研助推社会服务,王婵用行动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王婵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将自己评价为一个爱折腾的人,在她的认知中,只要认定一个事情值得去做,就一定会迈出第一步,从不会过多地踌躇犹豫。2021年王婵申报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报多大希望,但她当时还是尽全力去把这件事做好,申报书从写完到修改,再打磨再修改,每一字每一句,从头至尾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最终,项目成功立项,王婵老师打趣道,“这个项目的申报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环境分析,机会都是很渺茫的,但是做好可能就会有意外之喜,所以不要怕折腾。”
“不要觉得这种折腾是一种浪费,不管成功与否,你只管做就好了。”
by王婵
王婵建议在校大学生们,在面对挑战杯、攀登计划这类项目时,要抓住机会,利用好时间,主动去申报。同时她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建议。首先,要选好主题,开始前要想清楚能不能做,怎么去做。第二是要有好的团队,好的基础,和合适的人一起合力搞好这件事。第三是,要有完整的逻辑链条,要把你的想法写成一个故事。你要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好,怎么开展这个故事,以及故事的可行性如何。要想到这个程度,评委才有可能被打动。
王婵坦言,当初来到广财是因为导师同样在这里任教,加上正好和自己的时间安排相匹配,2017年就在这里扎了根。这几年来,她也亲眼见证了广财的发展。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广财的发展前景时,王婵笑谈道,我校已成功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引进了一大批青年博士和高层次人才、校内多个建筑拔地而起、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我们学校都展现出了雄厚的实力,我对广财的未来还是抱有很大的一个期待。”她的语气里传递出自信。
“目前的广财,我觉得是处于一个起飞的阶段。”
by王婵
同时,她也再次鼓励青年学生,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积极去挑战,哪怕是一点点渺茫的机会,也要认真地把事情做好,要相信这个时代始终还是会赋予我们这些勤勤恳恳的人一个机会的。
“让我们一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洪流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与祖国共建,与时代同行,继续在广财编写好自己的故事。”
——王婵
欢迎投稿或加入我们
newmedia@gdufe.edu.cn
文字:人文与传播学院 符晓冬 胡森铭;党委宣传部
图片:人文与传播学院 石映天;受访者提供
编辑:校新媒体团 邓咏嘉
责任编辑:宣传部 朱戈 黄程灿
往期精彩推送(点击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