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法律服务走进百姓大众
田洋
私律创始人
田洋,毕业于黑龙江省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自1995年起至今,从事资产管理、企业并购重组、债权债务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多种行业经营管理工作,有丰富的市场行业研判经验和开拓管理能力。多年投身于研究债权流转与法律服务创新课题,创立了全国债权流转与法律服务信息互联网平台华债网。
力 彑
-❶-
为什么要让法律服务走进百姓大众
夂 小
法律服务在中国,自古就是社会行业中的重要角色。从古时的讼师、状师到清末有了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似乎总是在拥抱着少数的高端人士、富豪权贵或者大型组织,他们始终是法律服务者热衷服务的主体。到了现代也有很多律师在以当大律师、代理大案件为光荣,为执业的目标。从市场利益的角度讲,服务于高端市场是非常符合其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市场规律的,是无可厚非的。
但在人们崇尚平等、自由的今天,深化依法治国的今天,只做高端法律服务市场是有违时代需求和市场规律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会议精神,以及后续政府推行的系列法律服务创新和公益政策,都是在大力推进着法律服务走进我们的百姓大众,改变着法律服务在以往社会中的角色形象。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法律服务”创新的浪潮中,以无讼、律云、赢了网、牛法网为代表的弄潮儿,用坚韧的创新精神都在尝试、改变着传统法律服务的历史特征。创新者们从法律数据分析、到资源连接、再到实用工具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实现了很多传统法律服务的升级亮点,但是大多“互联网+法律服务”产品仍然围绕在律师本身或者高中端市场周围,没有实际触动和解决基层法律服务的市场需求。虽然是风生水起,但却是互联网时代法律服务创新的遗憾!
基层法律服务市场与高端法律服务市场相比,案子小、费用少、服务成本高、服务范围广、用户法律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成为了律师不能深入服务基层百姓大众的现实障碍,这也是“互联网+法律服务”创新平台不愿触及它的原因之一。
“让法律服务走进基层大众百姓”这一说法听起来,有一点高调,有一点讲情怀,不适合大声地讲!但如果在这种高调和情怀中蕴含着明确的市场规律和必然的方向性,那就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一番了,于是“为什么要让法律服务走进百姓大众”成为了我要分享的主题。
中国市场体制改革30年来,国进民退,市场主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营主体占比达到了95%,而民营主体中的95%又是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中的95%又是个体户,个体户也就是我们的老百姓。可见市场经济主体中的80%以上是由我们的百姓组成的。特别是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离不开百姓这一庞大的消费主体,离开了就会走不长,会遇到诸多发展上的瓶颈。法律服务行业也是这个规律。我国民营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多半不规范,企业之间的信用环境也比较差,再加上这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阵痛,中小微企业的法律纠纷和法律需求放量增多,而且可能未来还会是“新常态”。中国法律服务市场是巨大的,有人说每年有1千亿的规模,我觉得这个数字少了点,至少还有5倍的空间。因为我们律师目前服务的主体主要是中高端市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市场主体只占总体的5%,服务范围不到GDP总额的40%。特别是在深化依法治国的今天,中小微企业的百姓每天在生活中、工作中、经营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法律服务需求,大部分百姓遇到法律困难时,大多都通过逃避、忍耐,甚至用极端的办法来解决法律纠纷,这也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事件。老百姓不遇到倾家荡产、生死之冤基本上不会去寻求律师的帮助。有法不求的同时,百姓们也企盼律师的服务。因此,我认为还有80%的法律服务市场份额,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和解决。
究其原因有二:
第一,律师少。我国现有律师30万名,真正执业的律师也只有20余万,14亿人口,律师人均配比率在我国大约是7000:1。律师群体虽然在不断壮大,律师也十分活跃地为市场经济提供着法律服务,他们每天奔波繁忙,压力山大,为了维护当事人权益也在忘我地工作!但是如此低的律师配比率,是无法满足这样巨大的法律服务市场的,律师群体长期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
第二、律师与百姓之间连接的成本高、效率低。百姓的支付能力和律师的劳动成本、时间成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百元、千元的律师费用,律师要为此付出很多的劳动,有时要为此调查、取证、书写文书忙上几个月,开上几次庭。这样的矛盾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是一笔很难做成的生意!这里的成本也包括大陆法系过于讲求公平公正原则而产生的司法程序上的成本。对于如何降低司法程序成本的问题,我个人是抱有乐观态度的!大家都知道最高院正在研发法信技术平台,去年六月份,我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见到了最高院信息中心的总工程师孙福辉女士,听她详细讲述了法信大数据办案系统的宏伟蓝图,十分强大十分智能!除了可以数倍提高法官的办案效率外,还能很好地解决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办案连接,从而会大大提高律师的办案效率,让律师少跑路,少费口舌,早拿结果。不久以后,我们的法官、律师就可以从中受益!
那么,法院与律师之间的连接解决了,百姓与律师之间的连接和服务矛盾又如何解决呢?谁来解决呢?这就是我们设计‘私律’这款移动法律服务平台之初的价值疑问和创新起因。
谈到创新,大家应该都已经耳熟能详。近几年来各个行业的创新,特别是互联网+的创新,我们是历历在目,眼花缭乱,是非成败,谱写着当今创新的历史!面对“今天创新,明天就迭代”的万众创新,甚至有人感到创新之后已经不知道再如何去创新了,迷失了创新的方向。那么我们如何找到创新的正确方向呢?首先,我们在创新之前,应该搞清楚创新的初心是什么?什么样的初心决定着什么样的创新方向,同时也决定着什么样的创新结果,创新思考的维度不同创新的初心也会有所不同。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创新,他一定有这样的初心:就是要有解百姓之苦的初心,就如同中国共产党有解救中华民族于苦难之中的初心,于是用了十四年的艰苦奋斗,铸就了新政权和国家制度的伟大创新,有了这样宏大的初心,于是他成功地建立了今天的新中国!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有解百姓之苦的初心呢?因为,从市场的角度讲,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解决了百姓之苦,你就会得到万民之心,得了万民之心,万众就推着你成功,让你长久地成功!从利益的角度讲,创新所解决的需求用户越多,可能实现的利益也就越多,才能有收益巨大裂变的可能,才能有足够长的生命周期,让所创新的事业长期得以收益,长期得以发展,不断壮大!我觉得不是解百姓之苦的创新,不是事业型的创新,是投机型、机会型的创新。所以法律服务创新的方向一定是:“让法律服务走进百姓大众”。
私律科技继华债网之后推出的‘私律’这款移动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了“让法律服务走进百姓大众”的可能。使用过私律公众端和律师端的用户所描述的感受就如同私律产品战略所阐述的一样:私律团队利用多层级的互联网技术和模式创新,裂变律师的知识价值,提高律师的服务效率,解决百姓需求与律师服务之间的矛盾,大幅增强我国现有律师服务的全民覆盖能力,从而实现全国百姓都能拥有自己的私人律师服务。让百姓获得法律服务方便、快捷,支出微薄;让律师提供法律服务高效、轻松,收入丰厚。
“让法律服务走进百姓大众”和私律的产品战略,是私律团队长期创新发展的座右铭!这不仅是所谓的情怀,更是私律科技发展的必然之路,是私律这款产品最终要实现的市场价值!私律虽然有前期两年的研发和市场会员底蕴,但仍是个新生儿,私律平台还有很多不足和继续创新之处,需要社会各界专家给予指正、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全国律师朋友和百姓大众用户都来关注和使用而从中受益!更欢迎有共同之志的法律人、投资人一同来参与这一项事业型的创新,一起来实现:让法律服务走进中国的每个百姓大众!
文/田洋
2017.1.9
中国仲裁周
微信号:arb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