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介】《时代建筑》2020年第2期 建筑教育通专之辩
主题阐释
高等教育由欧洲中世纪大学演变而来,民国时期西风东渐,中国高等教育掀起培养通才之风。建国之后,为加快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明确规定注重培养“专门人才”,以学科、专业或职业需要为根据,“专才”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模式。改革开放之后,这种“专才”培养模式的弊病日益显露,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应运而起。“通才教育”可以弥补“专才教育”的不足,两者必须相互兼顾与结合,才能形成平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教育的“专”,可从三个层次来看,一是在大的学科层面,二是建筑类学科内的三个一级学科之间,三是建筑学科内的设计主课与辅课之间,与此相对的是不同层面的通识教育。在当下,建筑教育一直面临着来自时代、技术、学科等各方面的挑战,这要求建筑教育不断审视自身,在“通专结合”的大背景下,对学科、院系、课程等进行积极的探索。本期主题关注当下在“通专结合”及“新工科”背景下的建筑教育的若干议题。
主题文章中,韩冬青重点阐述了建筑学本科通识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其策略,并强调通识教育应当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孙澄等的文章分析了新工科教育理念及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对“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进行了详细阐述。袁牧的文章从宏观视角及建筑学的产业困境引发出对建筑教育变革的思考,对建筑学新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王飞的文章介绍了当下的美国建筑教育中针对“通”与“专”的学科建设,可为中国的建筑教育提供参照。孔宇航等人的文章则聚焦于建筑学中的专业训练,主张设计课教学对“建造”的回归。董屹和王桢栋对于大组协作型设计课程的组织模式有着长期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学体系。华霞虹的文章介绍了建筑文献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文本建筑的学习实现通专结合。范文兵的文章重新审视了建筑学的通识教育特性,对当下设计教育内涵的变化进行了阐释。
时值全球遭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作为本期的一篇特稿,伍敬的文章从建筑师视角出发,在“方舱医院”建设背景下,对负压个体隔离系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专题栏目“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全面介绍了深圳市福田区针对建设高密度校园的一系列校园改造行动。朱涛的文章通过对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的设计进行回顾,探寻在严格规范限制下的校园建筑设计的突破和创新。周红玫的文章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回溯了新校园行动计划的策划与展开。李劢和翟玉琨的文章引入工业化预制建筑的设计理念,介绍了深圳三所轻量化腾挪小学设计。伍端的文章对新校园行动计划中的先行项目红岭实验小学进行了深入评述。
作品栏目分别介绍了张雷的丙丁柴窑,董功的长江美术馆,华黎的海口寰岛实验学校初中部,朱锫的寿县文化艺术中心,王辉的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李凯生的象山艺术公社。
现代建筑理论与历史栏目中,徐明松等的文章试图对中国教会大学在空间规划上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并对华东大学规划案及东海大学规划案进行了重点分析。朱剑飞等人的文章以王澍和隈研吾的文本写作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探讨了当代东亚建筑师如何在本地文化和西方文化大背景下为设计进行语言论述和理论建设。
主编:支文军教授
封面:丙丁柴窑(建筑师:张雷,摄影:姚力)
===================================
目次
建筑教育通专之辩
1/编者的话/ 支文军
时事点评
4 /基于新冠肺炎诊疗体系的建筑设计研究/ 高枫
建筑教育通专之辩
6/建筑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通识教育浅识/ 韩冬青
10 / “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教学体系探索:新工科理念下的建筑教育思考势/ 孙澄 邵郁 董宇 薛名辉 韩昀松
14/建筑学的产业困境与教育变革/ 袁牧
19 /美国建筑教育的通与专/ 王飞
22 /新综合:设计与构造关系辨析/ 孔宇航 辛善超 王雪睿
26 /角色网络:大组协作型设计课程组织模式探索/ 董屹 王桢栋
32 /文本建筑的两副面孔:通专结合背景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全英文课程实践/ 华霞虹
37 /从增量到存量:从单一(职业化)到多元(多面手)/范文兵
特别报道
40 /南丁格尔式护理空间内应急低造价负压隔离帐篷及系统/ 伍敬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
45 / 边界a内突围:深圳“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的设计探索/ 朱涛
54 /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从红岭实验小学到“8+1”建筑联展/周红玫
62 / 机器,还是有机体?:由三座轻量校舍引发的理论思考/ 李劢 翟玉琨
68 / 逃逸的力量:“新校园行动计划”的批判性实践/伍端
设计作品
74 / 容器的诗意与技艺:景德镇丙丁柴窑/ 王飞
86 / 不是要把一个事做到多完美才体现品质:对谈:关于长江美术馆/史建 董功
98 /抽象与意义/ 茹雷
106 / 拓荒记:朱锫和他的寿县文化艺术中心/ 刘晨 刘通
116 /2019北京世园会植物馆设计故事的正叙和倒叙/ 王辉
126 /乡村的思虑:空间方法的现代性之前/ 李凯生
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
136 /历史演变中的校园现代性:从中国十三所教会大学到东海大学/ 徐明松 黄玮庭
144 /王澍与隈研吾:东亚建筑师写作策略微观个案研究/ 朱剑飞 张璐 孙成
书评
154 /都市构形的文化基因:《东京的空间人类学》的启示 / 李辉
时代建筑视窗
158 /今日建筑 / 章明 孙嘉龙 (主持)
160 /简讯 / 王秋婷 孙嘉龙 (主持)
===================================
主题文章作者及主要观点
建筑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通识教育浅识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of Architecture
韩冬青 HAN Dongqing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秘书长
文章简要梳理了大学通识教育的源流,作者阐述了建筑学自身所具有的通识性及其学科特点。大学通识与学科通识是建筑学本科通识教育的两个重要层级,通识教育应贯穿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基于这一认识,文章讨论了建筑学本科人才培养中通识教育所面临的五个主要问题及其策略。
“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教学体系探索
新工科理念下的建筑教育思考
Exploring the Teaching System of "Smart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Notion of Engineering Studies
孙澄 SUN Cheng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 教授
邵郁 SHAO Yu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 教授
董宇 DONG Yu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院长助理,副教授
薛名辉 XUE Minghui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系主任 ,副教授
韩昀松 HAN Yunsong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系主任助理,副教授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建设作为积极回应应运而生,成为当下中国工程教育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的解析,阐释了在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建筑产业转型背景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设“智慧建筑与建造”新工科专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建立了“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建构了其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学的产业困境与教育变革
Industrial Straits Faced by Architecture and Reforms in Its Education
袁牧 YUAN Mu
清华大学 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北京天地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摘要 面对设计行业产能过剩、中国经济转型和互联网浪潮的新时代,当代中国建筑教育所沿袭几十年前的旧体系已难以为继。教育的问题源自设计产业的困境。要解决产业问题,应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升级作为建筑教育导向,全行业协作建立一整套全面、灵活、开放且持续迭代更新的教育体系,以众多的专精课程组成新的通识教育,重点引导学生选择制订适应行业未来发展和个人兴趣特长的定制化课程组合。此体系必然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教育和产业资源,并在建筑全产业链的大范围内重新定位建筑学的理想、使命和路线,与建筑各相关专业共同走向未来的建筑学。
美国建筑教育的通与专
Generalization vs. Specialization in Recent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王飞 WANG Fei
美国纽约雪城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理学硕士课程主任,上海有在酒店/有在设计 创始合伙人
21世纪的建筑学正面临着影响深远的转变。全球化、数字科技和加剧的市场主导的教育经济正在深刻地重塑着建筑教育。在美国,建筑学被官方归为STEM学科后,也将给学科的定位和走向带来巨大的变革。美国建筑院校的本科与硕士学位的设置非常复杂,分别包括前职业、职业、后职业。文章讨论了这些学位通与专的相对性,及其定位、差异和走向,并指出建筑学科性正走向中心学科性、跨学科性、转学科性的三重性。
新综合
设计与构造关系辨析
A New Synthesis
Between Design and Tectonics
孔宇航 KONG Yuhang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辛善超 XIN Shanchao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王雪睿 WANG Xuerui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生在读
针对当下中国建筑学专业设计主干课教学重视功能、空间与形式话语体系的训练,轻视结构、构造与材料理解能力的培养问题,文章通过梳理与分析现状,提倡构建设计结合建造的课程体系,并对数字化教学促进二者的融合进行展望。
角色网络
大组协作型设计课程组织模式探索
Role Network
Exploring the Organizational Mode of Large Group Collaboration Design Course
董屹 DONG Yi
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副教授
王桢栋 WANG Zhendong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教授,本文通讯作者
大组协作型设计课程产生于建筑学科的内核和外延不断拓展、建筑实践复杂性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是一种注重教学内容和操作过程的复杂性,模拟多视角全景式看待问题的教学探索。文章重点讨论了协作型决策教学和协作型设计教学课程组织模式的可能性,介绍了以“角色网络”为核心的大组协作型设计教学的特殊体验,并反思了探索这种教学方式的价值。
文本建筑的两副面孔
通专结合背景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全英文课程实践
The Double Faces of Building in Texts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lish Academic Literature Reading and Writing on Architecture in the Context of Gener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华霞虹 HUA Xiahong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逐渐进入常态化的历史时期,建筑学教育再次强调通专结合主要目标应为行业拓展和促进学科融合式创新。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全英文课程的核心“文本建筑”具有双重属性,文本与空间被视为建筑思考两种彼此关联又不尽相同的表达形式,可以相互支撑,彼此促进。专业文本的输入和输出训练有利于将建筑的要素和原则与具体的身体体验和抽象的概念类型联系在一起,由此建立系统的专业认知和宽广的思想方法,这正是社会创新的基础。
从增量到存量
从单一(职业化)到多元(多面手)
From Increment Age to Stock Age
From Specialist to Generalist
范文兵 FAN Wenbing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教授,博导,建筑学系主任;思作设计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
文章以重新挖掘建筑学的通识教育特性以及设计教育内涵的拓展为视角,探讨了存量时代的中国建筑教育,如何从单一的职业化教育,向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向发展。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邓小骅,高静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建筑教育通专之辩】
谢谢!
===================================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时代建筑》杂志电子版二维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订购《时代建筑》杂志
感谢关注《时代建筑》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timearchi(微信号),时代建筑(公众号)
新浪微博:@时代建筑杂志
内容策划:戴春
官方网站:http://timearchi.tongji.edu.cn
电话:(021)65793325、(021)65038903
邮箱:timearc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