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推介】《时代建筑》2021年第2期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研究

T+A 时代建筑
2024-08-31


主题阐释


当代大学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由多方面因素引发的深刻变革,这些因素包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方式与知识传播模式的改变,研究机构与学科发展的变化,校园生活与社交空间的变化,等等。大学的变革也同时影响着校园空间的发展,本期主题聚焦于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这一主题涉及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和丰富的设计话题。


江立敏等人结合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考察研究,按宏观—微观、公共—私密、实体—虚拟的逻辑关系,提出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城市空间、群落空间、个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尝试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空间整体观。杨一秀等人通过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的再生案例,提出以“评估—执行—后评估”为循环的动态规划策略,论述了整体、共享、复合的系统化再生原则,以及绿色可持续再生策略在校园历史环境中的应用。丹尼斯·派普斯等人通过Sasaki在美国、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后疫情时代校园发展的未来趋势,指出设计者必须在不同尺度和层面实践弹性设计,与教育者合作,共同创造21世纪灵活多变的“生—学—研”培养模式。邓巧明等人基于现有的人与人偶遇交流从而激发科研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提出人与科研信息的偶遇在促成科研人员彼此了解、交流进而合作方面的重要性,校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对这种偶遇具有重要影响。罗伯特·西姆哈对比了不同社会角色影响下的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两种校园空间模式,认为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应当反映办学宗旨和组织结构,并为其时代使命服务。在王志磊对张永和的访谈中,张永和阐述了对本体建筑学、超越专业的建筑学、建筑育人的深刻思考,并介绍了由此思考而创作的非常建筑事务所的最新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专题栏目“游戏中的建筑学与场景设计”介绍了建筑师在新兴游戏领域尤其是场景设计方面的探索。迪安娜·范·布伦介绍了她参与The Witness游戏的开发工作并综述了游戏设计中建筑师的角色,阐述了游戏开发者与建筑师团队的合作关系,展望了数字世界中建筑设计对提升社会福祉和图像素养的重要意义。李博在译后记中简要论述了媒介演化对建筑学带来的影响以及新世纪一代的认知变化。


本期作品栏目介绍了西扎事务所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李立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马岩松的比弗利山庭院,祝晓峰的上海高安路第一小学华展校区,刘珩的四个关于水基础设施的实践作品。建筑历史理论栏目分别刊登了徐明松关于张肇康的研究以及谭峥关于项秉仁的研究文章。


主编:支文军教授


封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卡洛斯·卡斯塔涅拉,摄影:侯博文)


目次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研究

1 / 编者的话 / 支文军   


时事点评

/ 不断生长的“知识枢纽”:关于斯坦福大学校园空间的设计研究 / 李憬君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研

/ 大学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面向未来的整体观建构 / 江立敏  潘朝辉  张佳  贺玉霞   

15 / 动态·系统·可持续:关于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再生的思考/ 杨一秀    王涤非    江立敏    

22 / 反思校园的未来/ [美]丹尼斯· 派普斯    [美]罗米尔·谢思    [美]张韬 著    苏杭 译    [美]张韬 校   

30/ 与科研信息偶遇的校园:浅谈规划设计如何促进大学校园中的跨学科交流合作/ 邓巧明    刘宇波    纪绵    

36 / 为大学与时俱进的社会角色而设计: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的比较分析/ [美]罗伯特·西姆哈  著    纪绵  译    刘宇波  校   

40 / 通用建筑学:与张永和谈学科基础、教育模式及校园设计/ 张永和    王志磊


专题:游戏中的建筑学与场景设计

48 / 游戏中的建筑学:为影响力而设计/ [美] 迪安娜·范·布伦 著    李博 译    徐唯钰 董舒堃 梁幸仪 校

55 / 建筑师的数字世界新战场:《游戏中的建筑学——为影响力而设计》译后记/ 李博


设计作品

58 / 西扎的八个关键词: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主创建筑师西扎和卡洛斯访谈 / 刘纯一  

68 /  前世与今生:生土营建视角下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 穆钧  周铁钢  梁增飞  蒋蔚

80 /  坚硬如水:关于基础设施公共化的思考与建筑实践 / 刘珩  

90 /  威尔希尔大道上的岛屿 / 卜冰

98/ 上海高安路第一小学华展校区:一件似“非”而“是”的山水秀作品 / 莫万莉    


建筑创作

108/ 模糊和消解: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文体中心设计 / 马迪    汪楠


特别报道

114 / 田园新城与理想住区的未来图景:良渚文化村20年的探索和思考 / 支文军    张懿文    戴春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

120 / 后东海时期的张肇康:摇摆在包豪斯教诲与华人文化间的浪漫主义者 / 徐明松    黄玮庭    

129 / 新现代主义与学科的自主性探索:当代建筑史叙事下的项秉仁建筑学思想研究 / 谭峥    


书评

138 / 约翰·拉斯金建筑理论中的历史意识:《威尼斯之石》评述 / 潘玥    


时代建筑视窗

142 / 今日建筑 / 章明  孙嘉龙 (主持) 

144/ 简讯 / 王秋婷  孙嘉龙 (主持) 


===================================


主题文章作者及主要观点


大学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

面向未来的整体观建构

Four Dimensions of Spatial Evolution on Campus

A Holistic View of Future-oriented Campus

江立敏、潘朝辉、张佳、贺玉霞

当代大学正经历着迅速而深刻的改变。数字革命和互联网技术不仅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重塑了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现代大学的发展历史,也是大学紧随技术革命的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进化的过程。面向未来的校园空间应如何承载大学之道?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又如何应对后疫情时期教学方式的改变?文章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合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考察研究,按宏观—微观、公共—私密、实体—虚拟的逻辑关系,提出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城市空间、群落空间、个体空间,以及虚拟空间,尝试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空间整体观。


动态·系统·可持续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再生的思考

Dynamic · System · Sustainability

Reflections on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Historic Built Environment of World-class University Campuses

杨一秀、王涤非、江立敏

文章通过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的再生案例,提出以“评估—执行—后评估”为循环的动态规划策略;并通过建筑组群的再生案例,论述了整体、共享、复合的系统化再生原则;最后论述绿色可持续再生策略在校园历史环境中的应用,为中国“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再生提供借鉴。


反思校园的未来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Campus

[美]丹尼斯· 派普斯、[美]罗米尔·谢思、[美]张韬 著、苏杭 译、[美]张韬 校

全球新冠疫情之后,高等教育如何适应不可预料的突发变化,并促使具有创业精神和自主性的高校学生茁壮成长?跨学科设计事务所Sasaki从其在世界各地的大学校园规划和设计实践中总结出,21世纪灵活多变的“生—学—研”培养模式需要大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必须在规划层面上强调灵活性,以帮助大学打破学科分割的壁垒,支持课堂内外的跨学科教学理念。为适应未来变化的需求,校园总体规划阶段应引入“弹性结构”或“进化”的概念。设计者与教育者合作,利用前沿技术,创造一个开放、可达和有影响的学习环境。弹性规划、建筑和景观可以联系不同的学科,整合最新的技术,衔接不同的校园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精神。


与科研信息偶遇的校园

浅谈规划设计如何促进大学校园中的跨学科交流合作

Encounter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on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University Campuses that Nurture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邓巧明、刘宇波、纪绵

学校园是孕育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其不同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对于知识在科研人员之间的传播和转移会产生极为不同的影响。文章基于现有的人与人偶遇交流从而激发科研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提出人与科研信息的偶遇在促成互不相识的科研人员之间了解、交流进而合作方面的重要性,校园的空间结构与布局对这种偶遇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为大学与时俱进的社会角色而设计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的比较分析

Designing for the Evolutional Role of a University in Societ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ampuses of Harvard University and MIT

[美]罗伯特·西姆哈  著、纪绵  译、刘宇波  校

文章通过回顾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起源、使命与校园形式与设计,对比不同社会角色影响下的两种校园空间模式——独立建筑模式与整合建筑模式。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应该是这所学校办学宗旨和组织结构的反映,并为其完成时代使命而服务。同时,面对当下新冠疫情形势的新挑战,对大学校园的未来作出展望。


通用建筑学

与张永和谈学科基础、教育模式及校园设计

Universal Architecture

A Conversation with Yung Ho CHANG on Disciplinary Foundations, Pedagogical Model, and Campus Design

张永和、王志磊

文章由笔者与张永和教授的多次访谈内容整理而成。访谈内容以建筑教育为主题,从本体建筑学、超越专业的建筑学、建筑育人三个方面展开,呈现了张永和对建筑学的核心知识、作为设计学基础和通识教育的建筑学,以及教学体系的策划、教育建筑的设计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邓小骅,高静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研究】

谢谢!

===================================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时代建筑》杂志电子版二维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订购《时代建筑》杂志


感谢关注《时代建筑》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timearchi(微信号),时代建筑(公众号)

新浪微博:@时代建筑杂志

内容策划:戴春

官方网站:http://timearchi.tongji.edu.cn

电话:(021)65793325、(021)65038903

邮箱:timearchi@163.com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时代建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