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推介】《时代建筑》2023年第4期 城/ 村共生:南头实验及其迭代

T+A 时代建筑
2024-08-31
主题阐释


随着“2018年深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展”落脚深圳南头古城,让作为城中村的南头的城市更新2016年以来备受关注。最初由都市实践的研究与策展推动的一系列积极的改造与介入经过不断地拓展,被称为“南头实验”,这成为深圳深入关注“城中村”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象征,在此影响下,深圳城中村的研究与实践也在不断地迭代。本期邀请专家学者回顾与反思“南头实验”的意义、困境与新的可能性,讨论在“城/村共生”语境下的南头及更多的城中村是否能够孕育出一种新的代表未来的城市模式?


孟岩、吴然回顾和反思了“南头实验”的最初目标、意义与新的可能性,指出保留与发展“城/村”类型有助于重建一种历史语境和文化叙事,“南头实验”的核心就是在我们规划的世界之外寻找城市营造的另类原型和路径。黄燊、冯江通过地理环境、形态格局、街坊肌理和建筑物来辨析明清以来南头古城的时间层积和空间演替,认为南头古城的现状是所城、县城、乡社三个时期的叠合,其实质是城村复合的濒海聚落。张宇星、杨晓春、王建明等试图从城市治理视角解析政府引领、多方参与下的南头古城微更新历程,指出城中村微更新的成功与否有赖于高效协同的空间治理架构。张轶伟、王一凡分析了南头古城建筑活化与再生的历程,指出建筑师的介入,不仅发挥了先导作用,同时也是维系社区原真性与内在价值的专业依托。钱源探讨了南头古城保护与更新中基于规划、运营实践的价值判断,指出一种好的城市更新机制,应当抵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公共服务价值的平衡态。达丽娅·丽萨雅探讨了南头古城实施保护与利用城市更新策略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机制。何柳回顾了艺术介入的理念与语境变化,审视作为客体的“南头古城”其自身定义,探讨艺术介入城市的动因。范悦、陈珊、张琼试图在梳理深圳高密度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居住形态演变,并在不同容积率住区居住感知对比基础上,对南头古城社区渐进式的更新模式下产生的多元化居住形态与品质进行探讨。


本期专题栏目关注儿童友好空间的研究与实践,沈瑶、李向阳、胡筱萍结合目前中国现实,剖析国际儿童友好社区评估工具在中国应用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刘悦来、王嘉颖、谢宛芸等以上海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为例,分析儿童参与社区规划实践的公共政策推动作用、参与路径和结构。刘磊探讨了城市微更新语境下儿童友好空间标准的认识、实践方法、实现路径和策略。


作品栏目刊登了熙南里大师工作室、春阳台艺文中心、月门之桥、南京六合渡江胜利公园、海口江东寰岛实验学校等项目。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栏目刊登了文章《桥弄里A号:从一户民间档案看浦东绞圈房的微观居住形态演变》。


本期特别邀请都市实践的主持建筑师孟岩担任客座主编,感谢他基于多年的深圳城中村研究与实践积累,在主题策划与组稿工作中的真知灼见与积极贡献。

主编:支文军教授


封面:南头古城( 摄影:白羽)

目次

城/村共生:南头实验及其迭代
/ 编者的话 / 支文军  

时事点评
4 / 像造车一样造房子:深圳龙华樟坑径保障房预示数字化模块建筑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 曾凡博  张牧歌

城/村共生:南头实验及其迭代
/ 城/村共生:从“南头实验”看中国未来城市栖居的另类图景 / 孟岩  吴然
14 / 海去潮来:南头古城的时间层积与空间演替 / 黄燊  冯江
23/ 城市治理视角的南头古城微更新:面向可持续运营的“南头实验” / 张宇星  杨晓春  王建明  刘浩玉卓  戴雅希
30 / 南头古城的再生密码:面向社区赋能的建筑师介入 /张轶伟   王一凡
38 / 模式与价值:南头古城更新机制回顾 / 钱源
43 / 社会人口结构转变视角下的深圳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 / [摩尔多瓦]达丽娅 · 丽萨雅
52 / 变格:艺术介入南头古城的实践观察 / 何柳
57 / 南头古城作为居住的场所:基于深圳高密度居住形态演变与感知对比的视角 /范悦  陈珊  张琼

专题:儿童友好空间
64 / 挑战与展望:国际儿童友好社区评估工具在地转译与中国应用  / 沈瑶    李向阳    胡筱萍
69 / 儿童参与式社区规划路径及策略框架探索:以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为例 / 刘悦来  王嘉颖  谢宛芸  崔灵楠  毛键源  
76 / 城市微更新语境下的儿童友好空间标准和探索路径思考 /刘磊              

设计作品
80 / 共生思想下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改造实践:张 · 雷设计研究的熙南里大师工作室 / 胡任元  周凌  方茗
88 / 语言、迷宫与手:解读春阳台艺文中心  / 朱亦民     
98 / “空”与“实”的场域:评Höweler + Yoon建筑事务所的月门之桥 / 闫超   
104 / 长江边的“地景”:渡江胜利公园纪念建筑设计 / 方茗  周凌  胡任元      
110 / 如何做一个学校:迹·建筑事务所的海口江东寰岛实验学校设计讨论 / 田瑞丰  徐好好
        
建筑创作
120 / 面向未来的遗产: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保护和再利用设计 / 宿新宝
126 / “地”之书写:三清山地质博物馆设计思考 / 叶长青  方华  沈济黄

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
132 / 桥弄里A号:从一户民间档案看浦东绞圈房的微观居住形态演变 / 周珊  朱晓明  张议元

书评
138 / 风土现代性批判:评《风土现代主义:家园、全球化和建成环境》 / 潘玥

2023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144 / 从非洲到世界的“未来实验室”:直击2023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 凌子  支文军
152 / 更新·共生: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概念解析 /阮昕  黄华青  张海翱

研究
157 / 从分置到共生:基于站城融合的中国铁路站域空间结构演进解析与设计策略 /贾涛  戚广平  魏崴
===============================

主题文章作者及主要观点

城/村共生

从“南头实验”看中国未来城市栖居的另类图景

City/ Village Coevolution

From "Nantou Experiment" to Alternative Paradigms of Future Chinese Cities 

孟岩    吴然

MENG Yan, Wendy Ran WU

 “南头实验”是指都市实践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结束以及2020—2022年间以南头为基地的深圳城中村改造样本研究和介入实践。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回顾和反思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 “南头实验”的最初目标;“南头实验”取得了哪些成果,又存在何种困境;南头实验的意义是什么,又会有什么新的可能性。文章的第二部分试图阐释在“南头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些经验;“城/村共生”下的南头如何孕育了一种新的城市模式的原型;从南头发轫的新一轮城村实验如何预示了中国城市未来的新思路、新模式和不同以往的另类城市范式与愿景,我们又该怎样去描述这一愿景。 


海去潮来:南头古城的时间层积与空间演替

Nantou Old Town: Diachronic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Transition

黄燊    冯江

HUANG Shen, FENG Jiang

因海而生的深圳南头古城经历了明清的备海与治县、民国的县政计划、建国初的县治迁离,到改革开放的“城中村”化,再到最近开展的保护与更新行动,在此过程中海洋对南头古城的影响逐渐退却,而多轮历史大潮则在城中留下了可读的空间印迹。文章通过地理环境、形态格局、街坊肌理和建筑物来辨析明清以来南头古城的时间层积和空间演替,结合地方文献理解南头古城的空间史程,认为南头古城的现状是所城、县城、村社三个时期的叠合,其实质是城村混合而成的濒海聚落。

城市治理视角的南头古城微更新

面向可持续运营的“南头实验”

Micro-upgrading of the Nantou Old T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Governance

Experiment in Pursuit of Sustainable Operations

张宇星    杨晓春    王建明    刘浩玉卓    戴雅希

ZHANG Yuxing, YANG Xiaochun, WANG Jianming, LIU Haoyuzhuo, DAI Yaxi

城市更新过程体现着政府的城市治理方式,而城中村微更新的成功有赖于高效协同的空间治理架构。深圳市南头古城微更新案例受到广泛关注,其采取的在政府引领下成立“政府平台+开发运营商+城中村股份公司”三方合资公司,“统一租赁+更新整治+管理运营”的综合治理模式,成为面向可持续运营的“南头实验”。因此,文章把南头古城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首先从历史维度解析了多方主体在南头古城的城村变迁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深度解剖了2016年以来围绕主街为主的微更新实践,试图从城市治理视角解析政府引领、多方参与下的微更新历程,并在总结实践得失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治理思路,以期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微更新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南头古城的再生密码

面向社区赋能的建筑师介入

Cracking the Regeneration Code of Nantou Old Town

Architect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Revitalization

张轶伟    王一凡    夏珩

ZHANG Yiwei, WANG Yifan, XIA Heng

文章以深圳市南头古城2017年以来的城市更新为对象,分析了“建筑师介入”在具有历史遗存的城中村空间再生中的特定作用。围绕由城市建筑双年展和开发商推动的两次城市更新事件,以报德广场、十字街等区域的建筑改造案例讨论了建筑师介入城中村社区现实问题中的角色定位、路径方法与价值导向。南头古城建筑活化与再生的历程说明建筑师介入在城中村更新中的先导作用,同时也是维系社区原真性与内在价值的专业依托。


模式与价值

南头古城更新机制回顾

Mechanism and Value

Nantou's Regeneration

钱源    QIAN Yuan

面对南头古城复杂的空间与社会基础现实,对于改造和更新模式的定义、边界划分和价值主张或许尤为重要。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重溯深圳南头古城保护与更新视角下的“设计说明书”:通过对政府核心角色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探讨,和基于规划、运营实践的价值判断总结,南头古城更新项目正在持续实验一种更加良性的城市化路径。


社会人口结构转变视角下的深圳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

Socio-Demographic Changes in Shenzhen's Nantou Old Town Brought by the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Reuse Project

[摩尔多瓦]达丽娅•丽萨雅    Daria LISAIA

文章探讨了深圳南头古城实施保护与利用城市更新策略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机制。基于公共卫生、建筑遗产保护、城中村更新、城市社会学等基本原理,文章构建了跨学科的理论框架,确定了评估社会人口变化和应用“新社会混合”的视角与方法。通过考察社会人口结构和城中村住宅的存量结构,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文章证实了城中村社区和居民群体的多样性是相互关联的,并体现出“新社会混合”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持续关注社会资本积累和“社会混合”的管控程度。


变格:艺术介入南头古城的实践观察

How Art Has Changed Nantou Old Town

何柳    HE Liu

深圳南头古城近年来的更新历程,可谓浓缩了当下中国社会与文化语境变迁的多方面想象,也见证了此地社会介入式艺术从无到有的历程。文章从作为艺术介入城市的客体“南头古城”出发,观察其分别被视作“城中村”“古城”和“创意社区”时,如何反向塑造了介入主体的动机和实践过程,并反思如何推动艺术项目更可持续地介入城市空间与社区变革。


南头古城作为居住的场所

基于深圳高密度居住形态演变与感知对比的视角

Nantou Old Town as a Residential Place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and Perception Comparison of a High-Density Residential Area in Shenzhen

范悦    陈珊    张琼

FAN Yue, CHEN Shan, ZHANG Qiong

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改善既有城市环境品质备受关注。南头古城通过城市更新,从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转变为具有深圳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既有研究多关注南头古城历史文化重塑、建筑风貌提升、功能业态提升、公共空间升级等方面,而忽略了其作为居住场所的主体功能。文章试图梳理深圳高密度城市发展背景下居住形态演变,并在不同容积率住区居住感知对比基础上,对南头古城社区渐进式更新模式下产生的多元化居住形态与品质进行探讨。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戴春,王秋婷(兼)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城/ 村共生:南头实验及其迭代】

谢谢!

===============================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时代建筑》杂志电子版二维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订购《时代建筑》杂志


感谢关注《时代建筑》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timearchi(微信号),时代建筑(公众号)

新浪微博:@时代建筑杂志

内容策划:戴春

官方网站:http://timearchi.tongji.edu.cn

电话:(021)65986321、(021)65983417

邮箱:timearchi@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时代建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