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廿东南能源与环境学院,请回答2022!(留言提问,院长作答)



能源与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能源环境,国之根本,聚力双碳,共创未来!

1

学院概况


能源与环境学院起源于原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创立的电机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蒸汽动力方向和1942年设置的卫生组,是当时国内最早开设能源学科和卫生工程的院系之一,至今办学已近百年,建院近七十载。中国能源学科的老前辈钱钟韩、吴大榕、范从振、王守泰、夏彦儒,环境学科的老前辈许葆玖、纽式如、胡家骏、秦麟源等名师曾在此执教。


伴随着东南大学百廿历史,学院始终紧密围绕国家能源、环境领域最新发展方向和重大需求为办学方向,焕发着时代生机与活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了陈学俊、徐寿波、闵桂荣、黄其励、于俊崇、宣益民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20000名骨干人才,为国家能源动力、新能源、环保、空调及建筑等碳中和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及杰出人才。


目前学院正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牵头优化学科布局、改善师资结构、创新研究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端智库与创新平台、培养优秀人才与领军人物。现有专任教师163人,在读本科生830余人,硕士研究生850余人,博士研究生400余人。


依托我院建立的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于2020年12月11日揭牌

学院作为倡议者和发起组织单位成立 “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


坐落于九龙湖畔的科研大楼,占地近4万m2,预计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将为学院人才培养百年大计提供条件保障


学科齐全 优势明显



2

师资队伍


学院广纳高层次人才,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任教师16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科院外籍院士1名、澳大利亚两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4名、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次、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13人次、国家优青3名、海外优青3名、14名学院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它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70余人次。学院入选东南大学首席教授3名、特聘教授2名、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10名。


群贤云集,名师荟萃



3

科研情况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学院重点在碳中和战略、低碳智慧能源系统、煤炭低碳高效利用、碳捕集、储能、新能源高效利用、发电系统安全等方面开展创新性、前瞻性研究,拥有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低碳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教育部平台以及江苏省碳中和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


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00余项;多次牵头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每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0余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亿元。




4

国际交流


学院牵头成立全球首个聚焦于碳中和政策和技术的专业研究机构——“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依托“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开展碳中和领域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与国外高校合作建立生物质与太阳能利用学科“111”引智培育基地;与美、德、英、法、意、日、俄等国保持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聘用了超过三十多位国外著名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等近10所国际著名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联合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清洁能源利用”联合研究中心“颗粒运动仿真”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办学培养研究生。学院每年均有优秀本科生被交换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学习,优秀的本、研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


我院参与举办2022国际“碳中和”大学学术会议



5

本科专业和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于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机械系蒸汽动力方向,历经热能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演变。培养了钱钟韩、于崇俊、黄其励等行业精英。2006年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面向国家能源供给与消费革命重大需求,以新能源与常规能源高效、清洁、低碳利用、综合能源供应智慧运维为核心,培养“卓越拔尖的能动类创新型人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基础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动力工程系工业热工制冷空调教研室,1993年设立制冷方向,2000年开始创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01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同年土木工程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涵盖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因教育部专业调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07年获批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师生比高达1:1.7,依托能源、土木、建筑学科和师资优势,低碳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在全国具有显著特色和良好声誉。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起源于1942年在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设置的卫生组,是当时国内最早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母体学科。1978年东南大学成为原国家教委部署首批创办环境工程专业的五所委属重点高校之一,198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2000年环境工程博士点申报成功,2003年该专业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6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2018年获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20年该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核工程与核技术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1959年组建工程物理专业并招生,后因我国核工业发展战略调整,暂停招生。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安全、高效发展核能与核电成为重要选择。2011年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定位和学院办学的总体目标,申请设立以培养核电高级技术人才为主体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并于2020年成立核科学与技术系。东南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已经成为以核电技术仿真与控制、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与测量、核电站及环境安全分析、核电材料与振动测试、小堆-储能与综合能源系统等研究为特色的重点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需求的牵引下,2021年面向新能源科学基础理论与系统应用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该专业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于1923年,国家级特色专业)优质的师资力量,具有新能源研究方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强化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突出新型能源材料与新能源高效转化的学科交叉特色,重点面向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在内的新能源转换和利用科学规律探索与产业化应用的新专业。


学院本科按工科试验班(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大类招生,实行宽口径培养,加入了国家级机械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搭建了机械动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火电机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教学成果显著,获得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着力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融通,近年来,我院本科生团队获得“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2项,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1项。

“橙果科技”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能环体育健儿活跃在各大赛场

032196团支部获东南大学2021年度“国旗团支部”

学院队伍在党史国情校情知识竞赛中斩获佳绩

学院志愿者团队助力国际“碳中和”大学学术会议


6

毕业去向


学院毕业生毕业 “深造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起点高”,广受国内外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落实率近100%。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率突破60%,全部前往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中国核动力院、麻省理工、帝国理工等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或世界知名高校。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能源、环境、信息、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包含华能、国电投、中国航发、中广核、中核、国家电网、国机集团、中国电子、上海电气、哈锅集团、中建集团、中兴、华为等在内的重要企业。


7

杰出校友



于俊崇,65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领域专家、国防重点工程两型号副总设计师

吴海锁,86届校友,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董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周斌,89届校友,2021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现任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崔丽,96届校友,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入选2021年福布斯中国“中国科技女性榜”


谢卫江,97届校友,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现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王志国,02届校友,现任创维集团CTO,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胡旭东,03届校友,中国火箭最年轻指挥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01”指挥员


陈天啸,08届校友,大唐江苏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郝梦龙,10届校友,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华为紫金学者A类、江苏省双创人才、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师。2022年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刘爽,10届校友,曾就职于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现任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8

优秀在校生

高欢,2013年高中毕业于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本、硕、博就读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先后获得东南大学能源奖学金、东南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等多项荣誉奖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东南大学党委研工部任命为武汉地区临时党团组织的党支部书记,履行东大青年党员的使命与担当。硕博期间致力于污水生物脱氮系统抗胁迫研究,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已参与发表SCI论文7篇,授权专利1项。


姜牧笛,2014年高中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均就读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目前博士一年级在读。曾任校艺术团小交响乐团团长、东南大学第四届校长学生事务特别助理、作为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云南省南华县支教,担任当地中学物理、政治教师。曾获校三好学生、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奖励。


田植政,2014年高中毕业于山西省实验中学,本、硕均就读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本科毕业后入选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支教一年。曾任学院兼职辅导员、研究生会执行主席、班长、足球队队长等职务;曾获东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全国科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优秀志愿者”等荣誉10余项;带领团队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东南大学优秀院系研究生会、东南大学十佳研究生党支部等荣誉。毕业去向:江苏省2022年名校优生(南京)拟录取。


冯晗俊,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江苏苏州人,高中毕业于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推免至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教授课题组,并入选本科直博生“至善优选” 专项计划。曾任学院学生科协主席团成员、030183班班长。曾获挑战杯省赛特等奖、东南大学三好学生 、东南大学“苏州育才奖学金”等奖励称号。



9

院长寄语





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肖睿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彰显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及绿色发展的雄心和决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能源、环境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我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现正以全新姿态主动对接“双碳”目标,打造“碳中和”示范学院,培养“双碳”领域国家和社会紧缺的创新型领军人才!碳达峰、碳中和,未来已来!同学们,加入我们,投入“双碳”事业中去!



网址:http://power.seu.edu.cn

电话:025-83795445,  52090828


点击图片查看能源与环境学院2021届毕业生去向报告



10

文末互动福利





请留言写下关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欢迎一本正经,也欢迎脑洞大开!你的问题可能会被选中直面院长大大,获得院长大大亲自为你解密!(注:答案会以文字形式留言回复,同时问答过程将被拍成视频上传至“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官方B站和抖音号,欢迎围观!)




供稿 | 朱赤

编辑 | 滕舒丞

责编 | 杨硕

能源与环境学院 新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