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学院之窗】——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等你而来!

 学院概况 

东南大学物理学科办学最早可追述到三江师范学堂时期 1904 年设立的物理课程,此后更名为数学理化部等。1952 年南京工学院下设物理教研组。1989 年东南大学恢复成立物理系,2017 年更名为物理学院。在学院发展的百余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吴健雄、李国鼎、严济慈等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和著名学者。

物理学院现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设有“应用物理学”、“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分别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物理学院聚焦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养,学院在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方面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 1 项, 省级教学成果奖 5 项。恽瑛教授“两个及早”教育理念被著名杂志《Science》专题介绍,她也被誉为“代表了全世界致力于本科生科学教育的科学家”;马文蔚教授及其主编的《物理学(第七版) 》分别被评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潘人培教授研制的物理实验仪器为国内外许多院校物理实验室采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高度赞扬。学院现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创新团队

吴健雄、袁家骝夫妇参观东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师资队伍 

物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教授42人,副教授45人,讲师8 人),实验技术人员16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级13人),机关管理人员 8人。专任教师 队伍的博士学位比例达到97%,有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88人。

本院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8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6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入选者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入选者6人,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17人,东南大学首席教授2人、特聘教授 1 人,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8人、青年特聘教授1人。


 科研情况 

物理学院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对标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积极推进学科建设。物理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 重点学科 , 已连续多年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现列大陆高校第15名;QS 物理学科排名从 700 迈入前 350,位列大陆高校第20名。科研方向主要涵盖原子核与粒子物理、凝聚态理论与计算、材料与器件物理、磁性与超导物理和光学与量子信息等。近年来,年均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20 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 2000 万元,在Nature 、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 200 余篇,1位教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1位教授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位教授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院设有“低维材料物理实验室”和“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 2022年牵头建设优势理科学科交叉平台,为物理学未来十年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院本科生在美参加四年一次的大学生物理学年会并获Honorable Mention奖(全球获奖仅五人)

我院师生参与的项目我院师生参与的项目《金属熔池的动态三维超声监测系统开发》获“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特等奖

物理学院王金兰教授、马亮教授团队与合作者连续在 Nature发表重要成果


 国际交流 

物理学院骨干教师多具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经历,近年来共有50余位教师赴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进修和交流访问。同时也多次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境外专家参观访问,不断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意大利拉奎拉大学正式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交换生协议及 3+2 联合培养协议。

近年来每年有20%左右的学生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获成为联合培养博士。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和迈克尔·科斯特里兹教授分别作精彩报告


 本科专业和培养 

学院现有 "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2 个本科专业。 其中 " 应用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 物理学”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东南大学物理学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

学院采用宽口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着重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理工结合,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工程技术训练,能将物理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信息科学、电子学、材料学、化学等领域,成为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科人才培养以打通公共基础、拓宽学科平台、 凝练专业主干为基本原则;全面拓展、整合、优化学科基础课程群;精炼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和具体应用;构建丰富的专业方向课程,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教学强调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相关社团活动。我院学生近年来获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计划立项项目比例在全校均名列前茅

我院本科生李凯被评为“2018-2019 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全国仅 22 位,江苏省唯一)


学生工作

物理学院学生工作遵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 以“立德树人” 为中心开展思政教育、加强管理育人、提升培养成效。

近年来,在学工部、研工部、团委等部门的指导下,紧扣时代主题,以党建为统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开展学思践悟系列教育活动,以格物穷理、止于至善的学院文化凝聚广大师生,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强基强国”社会实践和“科普强国” 的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我院吉鑫老师开展的 ICU 探秘等系列“超时空思政课”被江苏卫视报道

章盛入选《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我院开展的精品项目“强基强国研习营”获学习强国报道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题字

物理学院2019-2023年升学人数占比


杰出校友

王瑜

2007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现任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ICRA,全称为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主席。2008 年至 2011 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是韦大明研究  员, 之后来到罗马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雷莫·鲁菲尼(Remo Ruffini,ICRA 第一任主席), 2015 年起在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联合网络(ICRANet, 全称为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 Network)工作,2019 年起同时在意大利国立天体物理研究所(INAF, 全 称 为Italian Nationall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任 职,2023年当 选 为  ICRA 主席。王瑜的研究领域是高能天体物理,包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伽马暴等宇宙极端现象。

周光平

1982 年毕业于基础科学系(物理师资班)。曾任美国摩托罗拉手机总部核心设计组核心专家工程师、戴尔星耀无线产品开发副总裁 等职。是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任首席科学家、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之一。


俞楠

1982 年毕业于基础科学系(物理师资班)。现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量子科学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系兼职教授。是加州理工学院引力波探测及其相关技术研究领域的华人科学家之一。


 优秀学子 


毕业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物理学院 2009 届本科毕业生。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国家优青,江苏省“双创人才”,科技创新2030- “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主要从事低维材料的多尺度模拟与设计,建立了衬底台阶精准调控二维材料成核取向、层数和扭角的外延生长机理以及半金属-二维半导体范德华界面的欧姆接触物理机制,与实验团队合作实现了二维材料晶圆级单晶薄膜的可控生长和二维晶体管超低电阻欧姆接触。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2)、Nat. Nanotechnol.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他引3600多次,H指数28,成果入选2022、2023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和2023年“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成果论文”。曾获全国青年计算物理优秀论文奖(2012)和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6)。


毕业于镇江市第一中学,物理学院 2008 届本科毕业生。

2014 年获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2014-2016 年前往东京大学担任应用物理系  JSPS 研究员,2016-2018 年担任东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8-2021 年前往  青山学院大学(日本)担任助理教授,2022年回国担任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江苏省特聘教授”。孙悦教授主要从事高温超导体以及拓扑材料的合成和相关物性研究。担任《Superconductivity》杂志青年编委,《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编委。在 Nat. Phy., Nat.Mater., Phy.Rev.Lett., Sci. Adv.等杂志发表论文 90 余篇, 邀请综述 1 篇,其中一作和通讯作者论文 40 余篇,引用超过 2600 次,h 因子 26。

黄子文



毕业于江苏省运河中学,2016 届本科毕业生。

物理学院历史上首位“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毕业生”,四年绩点达 4.468。先后获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本科阶段发表 SCI 论文 3 篇,被美国西北大学全额奖学金博士录取。

李凯



毕业于太原市尖草坪一中。中共党员,退役大学生士兵,物理学院 2019 届本科毕业生。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学校到军营,身体力行,用绿色青春书写无悔的奋斗篇 章,用科研攻关讲述拼搏的使命故事。入选全国 2018-2019 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 (江苏省唯一,全国仅 22 人),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等。

李国安


李国平



毕业于徐州市第一中学,物理学院 2020 届本科毕业生。

江苏省励志成才之星获得者。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东南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获江苏省“挑战杯”竞赛特等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 同时完成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国家级 SRTP, 一项级 SRTP。毕业后李国平保研至北京  大学物理学院,李国安保研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章盛



毕业于绍兴鲁迅中学,物理学院 2022 届本科毕业生。

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江苏省第十七届“挑战杯”二等奖等奖 项, 获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江苏省三好学生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累计发表 SCI 论文 6 篇,保研至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被《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学生代表名录收录。

詹翔



毕业于南陵一中(现南陵中学),物理学院 2018 届博士毕业生。

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Optica等期刊发表论文 18 篇。两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6年获东南大学“正 . 青年”优秀研究生称号,2016-2017 担任首届校长学生事务特别助理,2019 年获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卓越计划”教授,现调入东南大学任上岗研究员。

张骏杰



毕业于无锡市公益中学,物理学院 2019 届博士毕业生。

先后发表 30 余篇 SCI 收录论文,其中一作 (含共一)和通讯论文18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7篇)。论文被引1600余次(Google Scholar),H指数23。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6 年英国皇家物理协会杰出学生奖等。现入职东南大学。

肖磊



毕业于谷城县第一中学,物理学院 2020 届博士毕业生。

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文章被Science,Nature国际主流期刊引用2600余次,单篇引用最高达622 次。以第一作者在 Nat.Phys, 发表论文 2 篇,分别当选 2017 年度和 2020 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22 年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现任东南大学上岗研究员。


陆帅华



毕业于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获 2022 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仅25名) ,东南大学“正·青 年” 研究生年度人物,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发表科研论文17 篇,Google学术总被引超 700,单篇最高被引426,相关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媒体和同行   的广泛关注和报道。现为德国国家研究数据基础设施联盟 FAIRmat 和欧洲材料大数据中心 NOMAD 实验室成员之一。


  +

+

院长寄语


物理学院院长:倪振华



物理是对自然的认识,研究对象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宇观物质。物理学也是电子、 信息、材料等学科的理论基础,是芯片、量子通信、光电子、精密仪器与测量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根基。东南大学物理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创新的思维能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牛顿的四维口袋”

微信公众号


物理学院官网:physics.seu.edu.cn



编辑丨张佳瑜 孙雪莉

审核丨张琪儿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





 往期推荐 



2024学院之窗——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考倒计时——带你探寻东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