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2年前,他拍摄的《八百壮士》鼓舞了亿万军民奋起抗战的勇气

应质峰 上海民盟 2022-07-27

点击上方 上海民盟

关注我们

编者按



淞沪会战83周年之际,电影《八佰》于今天上映,让人不禁想起盟内的著名导演应云卫在1938年7月拍摄的电影《八百壮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刊发应云卫的孙女、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盟员应质峰撰写的纪念文章,一起缅怀这位有着浓浓爱国情怀的老盟员,同时向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们致敬!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经整修后于2015年8月13日重新开放,在这个纪念馆中有一件特殊的抗战纪念品,它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新进杯的奖杯。这座奖杯是1996年颁给抗战影片《八百壮士》的,该影片摄于1938年武汉,编剧阳翰笙,导演是我国早期戏剧和电影的开拓者,也是一位中国民主同盟的老盟员——应云卫先生。现在就让我们揭开这座奖杯背后的故事,一起去了解、品味一位老艺术家、老盟员的抗战爱国情怀。

《八百壮士》是根据“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的一个真实事迹而拍摄的。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奉命据守负责掩护主力撤退的中国守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带领第1营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打退了日军10多次的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八百壮士剧照


为了将这件抗战英雄事迹搬上荧幕,以鼓舞更多的人投身抗战、支持抗战,时年34岁的导演应云卫和摄制组克服重重困难,在拍摄器材匮乏、胶片短缺的情况下,满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将这件英雄事迹拍成电影《八百壮士》。这部电影还运用了蒙太奇导演手法,这在中国电影中尚属首次。一连串的叠印画面,快速的场景转移,非常简洁地展现了八百壮士宁死不屈、英勇杀敌的壮举以及上海人民对民族英雄们的支持与崇敬。

影片在国内公映后,引起了国人的强烈震撼,给准备撤离中的军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使更多的爱国志士投身抗战。此后该片在美、菲、缅、法、瑞士等国的反侵略大会上放映,引起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不少国际友人自愿捐款支援中国抗战。


199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曾评出10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应云卫导演的《八百壮士》位列其中。

1930年代的应云卫


《八百壮士》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应云卫中国影、戏开拓者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发起组织中华全国戏剧抗敌协会、中华剧艺社等,任上海救亡演剧队三、四两队总队长,执导《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八百壮士》《塞上风云》等抗日名剧。新中国成立后,应云卫还担任过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电影局顾问,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第二、三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6月应云卫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第三至第四届政协常委。1967年1月16日与世长辞。

应老先生的一生伴随着中国早期戏剧、电影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用电影、戏剧作为抗战的武器,激励着、鼓舞着国人的抗战热情与决心,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抗战爱国情怀。作为后辈的我们,为盟内有这样一位抗战影戏人而感到无比骄傲,他是我们所有盟员追忆的榜样,是所有民主人士展现爱国情怀的楷模。就像《八百壮士》主题歌中唱到的:“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文字:应质峰

编辑:谈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记得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