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山博物馆的“当家人”是我们盟员

沈铟 上海民盟 2023-09-20

  +

+

编者按


民盟精神薪火相传,身边榜样躬身为师。为更好地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近期,民盟市委机关干部对自己所熟悉的盟员开展采访报道,讲述他们不懈奋斗、岗位建功、继承传统、尽心为盟的故事。上海民盟公众号将陆续刊发系列报道,旨在展现盟员的熠熠风采,号召全盟汲取身边的榜样力量。

初次见到余思彦是在2018年年初。彼时,“80后”的他作为新当选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来民盟市委参加市两会行前会议。“我是来自金山博物馆的‘槟榔哥’余思彦,请多指教。” 短暂的寒暄留下了彬彬有礼、温和谦逊的印象。


“槟榔哥”这个名字,早在几年前就凭借着一张金山铁路时刻“大饼图”在网络走红,余思彦也因此成功“出圈”,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此次,带着采访的任务再次在金山见到了他。风尘仆仆前来赴约的余思彦还未入座,就饶有兴致地为笔者介绍了起来:“很多人对金山悠久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其实金山地区是上海城市文明的发源地,6000多年前上海最早的人类就居住此,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三个县城也在金山。特别是在金山滨海地区,2000年内兴建了六座城池,为全国所仅见……”说起金山的历史,余思彦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随遇而安

扎根农村的“新金山人”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就扎根金山的余思彦,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潮汕人。被问及为何会选择留在金山,余思彦笑言是因为和农村有着“不解之缘”。当时,忙于撰写毕业论文的他由于无暇求职,就参加了上海市百名储备干部计划。面对着数百个就职岗位,他偏偏挑选了较为冷门工作地点——金山区廊下镇,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的“新农村”。“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理应回到农村工作。”余思彦笑道,“况且,我从前在广东就读的学校就叫金山小学,所以冥冥中注定了我和金山的缘分。”


提到生活了近十年的廊下镇,余思彦颇有感触。在廊下镇工作时,他亲眼目睹,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一份原来自家大灶烧的菜饭,变成了一份二、三十元的农家招牌菜,成了不预约就吃不上的“网红香饽饽”,普通菜饭实现了华丽转身,其文化附加价值也大大提升。在他看来,廊下镇开发的东家乐,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尽可能保持乡土风貌的基础上建特色民居,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比如‘观音兜’的造型,以前只出现老百姓的自家民居修缮,后来锦江中华村农家乐第一次运用了这个建筑形制,设计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如今,廊下镇的地方民居就以‘白墙、黛瓦、观音兜’为特色,吸引了许多观光客的到来。”在余思彦的心中一直有着一个强烈的感受:在农村生活的人更应该讲好农村的故事,像李子柒一样,实现一种生活方式的引领。他认为,农村的生活并不荒芜,相反,可以很丰富多彩,也可以给青年的未来带来一种新的机遇与挑战。“菜饭也好,李子柒也好,本身传达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乡愁,一种记忆里家乡的味道。作为年轻一代,有责任做好城市和农村之间“中间人”,去把农村的美好发掘出来,然后让城市消费。” 


深耕历史

会讲故事的博物馆“当家人”

作为金山博物馆的“当家人”,余思彦一直思考的是如何对市民百姓讲好故事,如何跟公众讲好金山的故事,让人们知道金山这个地方是多么人杰地灵、底蕴深厚。在金山工作的十多年间,他陆续培养了一大批当地的导游,“面对金山区6000年的悠久历史,如何梳理历史脉络,如何传承并传播文化,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除了金山博物馆本馆外,余思彦还负责管理下辖的上海南社纪念馆、朱学范故居和白蕉艺术馆等开放展馆。尽管每年的经费相当有限,但以余思彦为首的金山博物馆人始终秉承“弘扬金山文化、保护金山文物、服务金山人民”的办馆宗旨,扎实做好馆藏陈列布展、社会教育宣传等诸多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金山博物馆产业不断发展。“目前金山区已建成了上海唯一的博物馆群。金山区的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有3个都在我们的开放展馆中。”余思彦自豪地说。


在2018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金山区博物馆以“半个小时看见海,带你穿越六千年”为主题,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向市民普及文博知识,展现金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吸引更多市民了解区博物馆,我们还将博物馆的二维码和活动海报张贴在‘金山小火车’的车厢内,希望将市民和区博物馆‘连接’起来。‘半个小时看见海,带你穿越六千年’这个主题既浪漫又有深意。希望市区的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坐半个小时金山火车来金山看海,了解金山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体验我们6000年的历史文化。”余思彦一刻不忘向大家推介金山。


乐于奉献

勇担社会责任的“80后”

2015年,余思彦正式加入民盟,现如今是民盟金山区委的副主委。谈起入盟的初衷,余思彦坦言最吸引他的是民盟先贤身上那种追求真理、奔走国是、为民请愿的精神。黄炎培、李公朴、闻一多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让他为自己的盟员身份感到自豪。余思彦最崇拜的两位民盟大家是费孝通和潘光旦。“成为民盟的一员之后,身上的责任感更重了。以前许多文章都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写,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工作、为了任务,但是心里更有成就感了”。


余思彦的座右铭是“Never give up,never too late”。他认为,人的生命很宝贵,应当不断给它增加新的内容,带来新的体验,而余思彦本人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比如,他一直投身于志愿者服务,曾荣获“上海世博会杰出志愿者”、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现在更是一名活跃在基层的科普志愿者、文化志愿者。当选市人大代表后,他更是以“抢话筒”的精神,为民代言,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百姓心声。特别是为郊区乡村建言已化为他心中的一种使命职责,五年来,在他提交的33件大会建议中,涉及郊区乡村的建议就有19件。2020年8月,以余思彦名字命名的代表工作小组正式成立,为闭会期间的人大履职提供了新平台。

余思彦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首先你得是块砖。”对于人生中面临的各种考验,余思彦认为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付出和收获并不是一个农业生产周期,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韧性,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文字:沈铟(民盟市委研究室一级主任科员)

照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郭琪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记得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