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震林:一个有文化情结的民盟人

刘友梅 上海民盟 2023-09-20

  +

+

编者按


民盟精神薪火相传,身边榜样躬身为师。为更好地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近期,民盟市委机关干部对自己所熟悉的盟员开展采访报道,讲述他们不懈奋斗、岗位建功、继承传统、尽心为盟的故事。上海民盟公众号将陆续刊发系列报道,旨在展现盟员的熠熠风采,号召全盟汲取身边的榜样力量。


他是一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他是一位艺术教育家: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


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上海市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市委常委,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坦率而真诚,儒雅而谦和,这是厉震林留给大家的印象。一旦走近他,你会感到他平静的外表下,内心蕴含着极大的能量,他一直在突破和超越自我,不断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借我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童年的厉震林,对文艺已有浓厚的兴趣。最大的快乐便是和一群伙伴们看露天电影,哪怕有七、八里远,也赶过去看。


初中开始动手写《山路弯弯》之类模仿“第四代”电影的文学剧本。


高中,最初学理科,但他无法遏制自己对文艺的痴迷,两年后,改学文科。考上了一所中央直属财经院校。毕业时却放弃去中央部委工作的机会,选择赴大学任教。

大学时期的厉震林

“我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但我钟情的始终是文学。”厉震林决定改行,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初试第一,因改行跨考艺术,复试没通过。


第二年,他没有气馁,报考北师大艺术系主任黄会林教授的硕士生。成绩又是第一,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文艺理想。

厉震林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

硕士毕业后,厉震林本来有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的机会,但他却选择到上海戏剧学院任教。


走上文艺这条道路,厉震林初心不改,圆了童年的一个梦。尽管多年后,原来学经济的同学,许多已身居高位,他却始终无怨无悔:“因热爱艺术,它无涉代价。”


做难事,终有所得

(由左至右)厉震林与师母马兰、导师余秋雨、博士生杨媚(盟员)三代师徒合影

在厉震林的身上,拥有着许多第一。他是上海戏剧学院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戏剧学博士后,中国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设立岗位的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时,还是余秋雨教授在上海戏剧学院独立培养的唯一一位博士研究生。


他的博士论文《中国优伶性别表演研究》,是我国首部研究中国优伶性别表演的专著,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是作出文化人类学层面的学术开拓,在国内外具有领先地位。

厉震林在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厉震林做事情非常执着,“碰到任何困难我都会坚持,想做的事我必须达到。”声音很轻,但却让人感到一往无前的力量。2020年,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这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层次奖项。“对于学术成果,如果几年就可以完成,是很难在学术史上留下来的。我的这本书能拿一等奖,是积累20年的时间来完成的。”厉震林十分感慨。


人生处处有选择,也处处面临选择。


“对学术的取舍我有三个标准:一是足够难,甚至有争议;二是需要花费十年、二十年时间的积累;三是有意义,真正发挥学术的‘经世致用’。”


他选择了艰难的事,孤独地跋涉着,默默地耕耘着,终于厚积薄发。

《童年方舟——厉震林剧作选》

以表导演文化和美学为学术主攻方向,他进行拓荒式研究工作,填补和完善了中国电影史、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若干薄弱环节,首创性地建立一个表导演文化和美学的理论体系。


厉震林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的320余篇文章中,CSSCI核心刊物8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论文集40部。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等50余项奖项。

厉震林(左一)在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上发言


强烈的民盟情结和责任担当

厉震林对民盟充满感情,有着浓烈而深厚的民盟情结。


1988年3月,年仅22岁的他,在山东大学任教时加入民盟。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陶大镛对厉震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年在北师大读研时,厉震林建议创作一部关于闻一多的话剧,陶教授认为这个设想很好,非常重视,说介绍给民盟中央的宣传部长,可以跟他们去谈。厉震林感到民盟这个政党都是一批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风骨,特别有人情味。

厉震林与陈群主委、盟员王苏、胡歌合影(由左至右)

“民主党派发展需要‘三人’:名人、才人、能人”。厉震林任民盟上海戏剧学院委员会主委,发展了胡歌、王苏等代表性盟员。“不能守株待兔,必须主动出击,去动员去谈心,紧紧地盯牢”。每年,他都会查找学校新进人员名单,一旦有合适人选,主动跟进。


2005年,厉震林受上海市科教党委和民盟市委派遣,挂职担任宝山区文广局副局长。他从上戏考察和引进五位优秀毕业生到宝山区文广局工作,牵线上海戏剧学院和宝山区人民政府签订文化合作战略协议。2016年,他作为上海党外代表人士浦东实践锻炼基地挂职干部,挂任浦东新区文广局副局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取得挂职锻炼的双赢效应。

厉震林列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

“渔阳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第一批党员、第一份党刊,筹备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市政协委员,上海红色文化发掘以及建设是他持续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他多次建议进一步发掘老渔阳里2号的红色历史价值,“通过地位特殊的老渔阳里2号,串联起上海其他旧址,整合红色资源,把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这段红色故事讲好。”


“上海可借鉴国际经验,大胆地为一部戏成立一个公司,专业经营,打造精品。”厉震林十分关注上海国际影视摄制中心和亚洲演艺之都的建设步伐,认为上海需强化精品意识,创作目标应是常演不衰的精品。

近年,他荣获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14件,其中《关于重视上海红色资源,为庆祝建党百年早做准备的建议》,荣获第12届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特别奖。他还多次荣获民盟中央、市政协、民盟市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民盟中央“杰出盟员”荣誉称号,2020年获民盟市委“文化之星”荣誉称号,三次荣获民盟中央先进个人。


厉震林一直在忙碌着,累并快乐着。他收获着学术和创作的硕果,他在实践中履行党派成员的责任,他以自觉担当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本领,在文化战线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字:刘友梅(民盟市委研究室二级调研员)

照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郭琪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记得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