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的好声音,献给亲爱的老师

尊师重教的 江苏理工学院 2024-02-06

第二百一十二期 悦读家|朱汉希


朋友您好,欢迎来到江苏理工学院“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悦读家,我是本期朗读者朱汉希,我在江苏盐城向您问好。今天与您分享的文章是《回忆我的老师》,作者宋笑天,如果您喜欢,欢迎在文末留言点赞。


悦读家 朱汉希




共青团员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19车辆2班学生

大学生通讯社摄影部副部长


点击收听



回忆我的老师


昨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浏览到一篇非常熟悉的散文作品,林莉的《小巷深处》。文章讲述的故事简单而感人:从小便与瞎眼养母相依为命的作者,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逐渐嫌弃自己的出身,并且有意地回避自己的盲母亲;直到几年之后她才愧疚地发现,母亲在她背后默默付出的爱与辛酸,竟然远远超乎自己当初的想象。


“早就知道,我是从村头坡顶上捡来的……”只看到头一句话,一段段积满尘灰的记忆便在一瞬间重又鲜活起来;随之而来的是,耳畔响起一阵略为沙哑的男中音,正以一种相当温柔细腻的方式,不紧不慢地朗读着。







这声音属于一个叫郑文登的人。郑文登是我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初一上学期的某一天,我们刚刚讲完了之前的一篇课文,然而距离下课时间还剩十多分钟。于是,郑文登就说,由他来给大家示范朗读下一课的课文,读完了,也就正好下课了。大约那个时候的我还在苦苦期盼下课铃声早早响起吧,谁也不成想,这短短的十分钟,竟成为我一生记忆中最为挥之不去的片段之一。


彼时,我们才入学不久,与面前这位不满三十岁的年轻老班远称不上是熟识。可是我们都记得,他平日里说话是怎样的铿锵有力、中气十足,每说一句话,周遭的桌椅板凳简直都要跟着一起嗡嗡嗡地震颤个不停。而且在此之前,对于那些在军训中不听话的学生,他反手就是一捶,下拳短狠有力;于是当我们站军姿的时候,方阵队伍里便会时不时响起一阵擂鼓似的咚、咚、咚的闷响。即便是现在回忆起来,我也不由觉得,真是个像钢铁一般的男人啊。有鉴于此,我们当中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篇由女性作者写就的感人故事,他竟然也能读得那么好、那么投入,不但并无违和感,而且还动了真感情。


我清楚地明白,这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深刻烙印,绝不仅仅是因为文章本身写得感人至深,更要得益于他那天的出色朗诵;那声音说不上有多好听,却蘸透了饱满的感情。我从此永远记住了文中提到的那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那炎炎烈日下味道甜腻而苦涩的家制冰棍,以及那有节奏地回响在青石板路上的悠远的竹棒声。








在作者的故事里,苍老的母亲拄着拐棍倚在墙边,长久地伫立着,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扬,“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但或许,这同时也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我的老师,在他的眼前,定然是浮现出了另一条深深的小巷,其间立着一个衰老的、佝偻着的身影。


我坚持要让自己这样记得:当他读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早已是泣不成声;话音刚落,台下的我们便爆发出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就这样,在我12岁那年,一次动情的朗诵,真正将文学可能产生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值,以至于多年以后,尽管我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早已记忆不清,却在自身的情感作用机制中长久地建立起一种奇妙的条件反射——只要一提到《小巷深处》这个题目,过往的回忆便如决堤般轰然而至,我也会在瞬间回想起老师当年留下的泪水,这泪水使我感到莫名地兴奋和激动、使我浑身难以自持地颤抖、使我产生想要跟着流泪的冲动——也许,这就是文学所能带给我的最初的感动了。


昨晚想到这些,一时之间不由感到难以入睡,某种不可名状的狂热激情驱使着我找到另一位当时一同经历过此事的老同学谈天。我们一直聊至深夜,时隔十二年之后,彼此都感到眼角的湿润。







当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

阅读因你而美

祝您生活愉快


往期回顾:

第37个教师节,江理工这样庆祝!

集体亮相!江理工新生辅导员拍了拍你!

江理工学子“云”分享~

今天的头条,献给崔渊老师!

江理工图书馆开放安排来了!


策划: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大学生通讯社

音频制作:大学生通讯社 主播礼仪部 张杰

图片、音频朗读:大学生通讯社 朱汉希

文字:人文社科学院 19中文1s 宋笑天

美编、审核:薛鑫

“悦读家”投稿邮箱:2557963215@qq.com

三连一下,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今天的好声音,献给亲爱的老师

尊师重教的 江苏理工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