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今天,贵州一人一事分别登上两家央媒
6月5日
两家中央媒体同时聚焦贵州!
一起来看看
《人民日报》《农民日报》
这次关注了贵州的哪些事?
《人民日报》以《染出二十四节气蓝》为题,关注了贵州45岁侗家女赖蕾将传统印染技艺和现代技术结合创新,实现了二十四节气都能印染的故事。
《农民日报》则以《贵州春播粮食面积3200多万亩》为题,为贵州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安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的做法点赞。
报道全文如下
↓↓↓
贵州榕江侗家蓝靛染技师赖蕾——
染出二十四节气蓝(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赖蕾,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章鲁村侗家女。她继承传统印染技艺,又引入现代技术创新,根据自身积累的大量数据,实现了二十四节气都能印染的技术革新。
鼻子凑近闻一闻气味,眼睛看一看颜色,伸手进缸内搅动一圈,忙碌的赖蕾三两下就能判断出颜料染缸是否处于最佳状态,需不需要进行调整……
今年45岁的赖蕾,从小在妈妈的织布机声中长大,让她对织布、染布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的经历,更是让赖蕾对蓝靛染等传统手工艺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执着。
蓝靛染,我国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其大致可分为制靛泥、漂白布、染布、漂洗、晾晒等环节。每年6、7月份,染娘们割蓝草制靛,待靛泥做好后,进入染布环节。“好的靛泥,蓝色里透着绿色,而且靛泥不能沾染一丝油烟味。”赖蕾指着缸里的靛泥告诉记者。
“光是染布环节就有30多道工序”,说起与传统蓝靛染不同的地方,赖蕾说,以前侗家人一年只染一季布,一般6月底7月初新的靛泥出来,才开始染布,11月就封缸,冬天不染布。而赖蕾则一年四季都在染布。这得益于她既继承了传统蓝靛染的技艺,又结合现代技术进行了创新。当别的染娘凭着口口相传的经验染布时,赖蕾已实现了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标准化染布。
在赖蕾的手工布作坊里,挂着温度计和湿度仪,一旁的赖蕾在一张名为“蓝染日记”的纸上熟练地记录着各种数据:气温、湿度、水温、染缸材质、布料、pH值……“就像做化学实验一样。”赖蕾说,要想完全掌握蓝色变化的规律,就必须详尽地记录这些数据。通过连续3年的数据积累,从靛泥的选择,到染缸材质的选择,再到染布的天气、水温、湿度等,赖蕾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正是有了这些数据做支撑,才有了她在一年24个节气印染的信心。
从缸里把布匹一段一段捞出来,叠整齐,赖蕾告诉记者,“春天因为雨水多,染出来的蓝偏绿;夏天的蓝偏灰;秋天的蓝是藏青蓝,最漂亮;冬天的蓝偏黄,比较‘任性’。”3年来,赖蕾发现在不同的温度和气候条件下所染出来的蓝色都会有所不同,于是就分别在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等二十四节气时将布染出了24种不同的蓝。
涂敏摄
寻找与制定中国自己的蓝靛染色谱,是赖蕾做二十四节气染的初衷。“我想让后来人少走弯路,能够实现蓝靛染稳定的可复制性,即便是在不同的季节,有了相同的数据支持,都能染出同样色调的布匹。”
对于染缸,赖蕾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当缸出现问题时,许多染娘都是直接把缸放弃,重新制作靛泥,再做一口染缸。但赖蕾却会使用一些植物和草药,对染缸进行“修复”,让它恢复生机。为了保持恒温,赖蕾还把染缸建在了地底下。
染好布匹后,要对布匹进行漂洗,把浮在上面的杂色和杂质漂洗掉。漂洗好后对布匹进行晾晒,这个环节要求通风,不能进行暴晒。晒干后的布匹,赖蕾会用植物酵素对布匹进行固色,“酸碱度成正比,固色才是最好的。”赖蕾说。
2017年,赖蕾创新制作的“靛蓝24个节气”土布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博物馆评价其承袭传统理念与工艺制作技术,兼具科学、艺术与审美价值。
说起自己与其他染娘不同的地方,赖蕾觉得是把一项纯粹靠经验的传统技能,转化为可以用科学数据进行监测和控制的工艺,让更多的年轻人可学可用。问起为什么能染出与众不同的蓝色,她淡淡地回答:“用心而已。”
《农民日报》
贵州春播粮食面积3200多万亩
日前,记者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5月30日,全省已犁田地总面积3761.3万亩,春播总面积5271.8万亩,春播粮食面积3295.6万亩。全省生猪存栏1331.2万头,累计出栏生猪838.8万头,分别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84.5%、46.6%。
贵州各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并推广“稻+”套种套养模式以及轮作模式,实现“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业多效”,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兴义市将“米袋子”与“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同安排、同部署,并组建粮食生产工作专班,以各产粮坝区为抓手,整合各部门力量共同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确保粮食生产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恢复生猪生产方面,贵州省严格落实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大场带小场”行动,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认真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其中,每个县制定“大场带小场”和空栏补养行动方案,落实到具体生产经营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6月底前不再有规模养猪场空栏现象。
与此同时,贵州省全力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落实好贷款贴息、每头50元临时性补贴等政策措施,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安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 人民日报 农民日报)
编辑:胡蓉 喻辉统筹:王迟编审:王璐瑶 杨仪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