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仁怀这条街农民很“牛”:在茅台不卖酒,卖牛肉!

贵州日报 2021-10-18



仁怀市茅台镇有一条小街,在全国餐饮界都小有名气,那就是紫云街。央视《致富经》栏目去年曾花8分40秒报道,不过报道的不是酒,是牛肉!


在茅台酒厂附近,问紫云街,大多数人都可以为你指路:“顺河而下,10来分钟的车程。”


国庆节前后,记者先后两次来到这条街,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这条街的“牛气”!


茅台至赤水自行车道从街边悬空而过


从茅台出发,沿赤水河旅游公路顺河而下,一路上,赤水河在秋未的阳光下,哗哗啦啦欢叫着,奔腾着,闪着神秘的金光;河岸依山而建的大大小小的酒厂,让赤水河谷,长年飘逸着不散的醇香。


车行10公里,便见一足球场大小,状若鱼鳞般的白沙洲“宛在水中央”,将赤水河一分为二。这片沙洲,当地人叫鲤鱼沙坝,是个可以划船上去,边吃烧烤,边看风景的好地方。河水在这里稍作停留,又合二为一,奔泻而下。


站在白沙洲上,抬眼看见的,便是紫云街了。远远的,就能从迷漫着酒味的河风中,闻到那诱人的牛肉香!


紫云街早些年是紫云公社和紫云乡驻地,现为茅台镇向阳村村委会所在地,是个年代有些久远的小街。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当年红军辗转四渡赤水时,在街上住了一晚。“还在街头架设机枪警卫。”


忙碌的厨房


没通公路前,街右是两排相向而立,犬牙交错的街道,叫“老街”;街左较窄,以前是一排一梁贯通的临河街房,叫“新街”;街下是河,河岸临街半空,“悬挂”着从茅台至赤水的旅游自行车道。从新老街上走过,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气息,是个坐下来喝茶怀旧,顺便到河边洗个凉水澡的好地方。自赤水河旅游公路从街后半山腰穿过,街后也逐渐形成一条“S”形小街,于是就有了“后街”。央视报道的“紫云牛肉一条街”,主要就在这条街上。


后街是清一色的砖混小楼房,沿街十来家,几乎都是买牛肉的餐馆。门牌名称不一,但“紫云牛肉”几个关键字,几乎家家都有,有些还在前面加上“正宗”两字,足见“紫云牛肉”早成地域品牌。记者在百度搜索“紫云牛肉”,果不出所料,有专门的百度经验,还详细介绍了紫云牛肉的做法。再搜抖音,那更是扑面而来,“紫云牛肉”店已经开到了外地。


刚出锅就要上桌的紫云牛肉


后街上,牛肉香合着酒香,总让路过的人,难以抑制心中的食欲。卖牛肉的,都是正宗的紫云农民;牛肉的味道,在传承祖辈厨艺基础上,各家灵活按食客的喜好,略有创新。


下午1点左右,记者到达时,正是紫云牛肉一条街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几乎家家门口都停满了车,不断有客人进出。记者近前采访,正好遇上两拨外地人。一桌是附近酒厂老板带来尝鲜的湖北客人,一桌是来茅台旅游的山东人。“听说好吃,顺路过来品尝。”


外地客人给紫云牛肉点赞


“这里酒厂很多,酒厂里的老板,都喜欢把客人带来品尝我们的特色。”后街中部房屋比较集中,看上去20来岁的巫老二紫云牛肉馆女主人赵莉告诉记者,到了饭点,几乎每天都这样。“有的时候客人来,还得另外给他们找车位。”


张二妹紫云牛肉馆是去年央视《致富经》栏目来这条街做节目时的主要采访对象,店主张支群小名张二妹,据说还是仁怀市人大代表。她们家不仅在紫云当地有自己的店,还带动兄弟姐妹,在仁怀市中枢和茅台两城区开了两家分店,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在网上销售紫云牛肉。


央视《致富经》报道紫云牛肉一条街


“我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有3300多人了,几乎都是全国各地在网上看到报道后联系我的客人。”张二妹把手机拿给记者看,还把和客人的聊天记录翻给记者看。这些不曾蒙面的客人,张二妹都做了备注。


有个备注记者看到笑了:“北京30斤真空包装”,连个姓名都没有,看来是挺忙的。


记者还看到,9月12日晚上7点过3分,有一位客人说是帮老板采购,一下子就给她转了1万元的货款,要炒几百斤干锅牛肉发往各地。“这种时候,光我们一家店是炒不过来的,肯定要几家店一起炒,一起包装发货。”


紫云干锅牛肉


记者从网上看到,早在2016年,《中国大厨》杂志编辑们出外采风,在餐饮界朋友们的推荐下,还专门跑到紫云牛肉一条街录制干锅牛肉视频。百度“紫云牛肉做法”,估计来源于此。不过据记者了解,紫云牛肉有好几种做法,有汤锅和干锅之分;光汤锅的做法,就有红汤和清汤之分。


“紫云牛肉之所以叫紫云牛肉,用的是紫云本地小黄牛,而且是当地喂养三年内的肉牛。”杨东平“正宗紫云牛肉”店店主、当地资深牛肉烹调高手杨东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配料的选择,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里边的学问大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


紫云牛肉一条街有今天这样响亮的名声,并让这里的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离不开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茅台镇向阳村党支部书记田少勇也在后街开了家“紫云特色牛肉餐馆”,因调研时未遇见,记者便电话采访了他。


田少勇说,老街和后街之间的文化广场,本是一条深沟和一大片拦山沟筑起的大田;前些年大雨,山体滑坡,泥石横流;一夜之间,沟不见了,田不见了,临沟老街街房,有两家甚至被冲去了一小半;当地政府在排除地质隐患,帮助紫云修整街道时,看到了紫云发展地方特色牛肉的致富前景,便投入1000多万元,配套完善了相应设施:除修建村办公楼和坚固的防洪沟,在紫云建起文化休闲娱乐广场外,还在老街街口顺河地带,建了一个狭长的停车场。


文化广场边由政府出钱整修的防洪沟


“政府改造街道基础设施后,村委便带头发动包括王超、我和杨东平、杨卫东等五六个党员,率先改建、装饰或扩大门面,以‘支部+党员,党员带农户’形式,大力发展紫云特色牛肉产业。”田少勇说。


紫云牛肉一条街红火这些年,不仅带动了当地肉牛和蔬菜产业发展,也解决了不少当地人就业。记者问了几家牛肉店,几乎都在当地雇了两三个人做帮工。


当地政府修建的文化广场一角


“工资一个月最高的八九千,最低的也三四千。而牛肉店所用蔬菜,几乎全在当地采购。”临行前,杨东平向记者透露了自己最近的打算,“我过几天打算去贵阳考察,想在省城开个分店!”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发强 范灵虹 陈李梅
编辑:喻辉
统筹:田旻佳
编审:王璐瑶

更多新闻

· 钟南山:国庆长假接待6亿游客,证明疫情控制得很好

· 公示中!贵州拟表彰27名农民工、3个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 做“病房钉子户”?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