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的乌江六冲河段,听取生态修复保护等情况汇报
乌江是贵州省第一大河,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2月3日,在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的乌江六冲河段,习近平远眺乌江山水,听取乌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实施禁渔禁捕等情况汇报。
习近平来到化屋码头,沿江岸步行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贵阳市七彩湖治理后。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提供
生态保护争“上游” 绿色答卷显实效
长江,中华民族“母亲河”,从唐古拉山倾泻而下,浩浩荡荡,奔腾千里,来到贵州。
贵州,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始终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生命弦,聚焦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为目标,坚决扛起“上游”责任,保证还江于民,还景于民。
生态保护争“上游”,一汪清水送下游。
2020年10月,我省长江经济带水站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水站的建成,将担负起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厘清省、市(州)及县(区)界治理责任的重任。“我省长江经济带水站建设需新建63个站点,提升改造两个,覆盖了全省40个县(市、区)。每一个水站,都是长江流域每个关键节点的‘诊脉器’,实时诊断河流水质情况。”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水室主任傅诚成说。
早在2017年5月,为有效防控水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贵阳市编制出台《贵阳市网箱养殖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网箱养殖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网箱整治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网箱整治工作,出台《贵阳市乌江流域网箱养殖户转产转业工作方案》,多形式、多渠道强化网箱整治工作政策宣传……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网箱整治工作。
一时间,一场网箱养殖的清理工作陆续展开,渔民纷纷转产上岸,箱拆除,鱼搬家,人改行……还河流以清澈。
自2018年起,全省投入补助经费17.93亿元,取缔网箱养殖3.35万亩,实现了全省全流域零网箱、全流域禁投饵,网箱养殖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自2017年起,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陆续开展,截至目前,水域范围内所有渔船全面实现退捕,2000余名渔民转产上岸,转产就业率100%。
贵阳市观山湖公园湖域,数十只鹭鸟在自由飞翔、觅食、嬉戏。观山湖公园内生态环境优越,吸引了数百只白鹭、苍鹭、野鸭等鸟禽在此栖息,园内一年四季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成为观山湖区的城市“绿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旷光彪 摄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着力实施湿地保护、退耕还湿、退田(圩)还湖、生态补水等保护和修复工程,改善河湖、湿地生态状况。
2020年,全省55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8.2%;全省151个地表水省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9.3%,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基本消灭劣V类水体。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截至目前,全省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III类及以上比例达98.0%,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始终秉承着保护长江上游流域生态安全的职责与使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工作取得突出实效,交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六冲河化屋村河段全景
共抓大保护 鱼跃一江水
乌江六冲河段,碧波微漾。这里是乌江北源,清水东流,横贯贵州。共抓大保护,全面落实“十年禁渔”,2020年8月25日,位于乌江上游安顺市普定县的夜郎湖小兴浪码头,迎来当地最后一艘捕捞渔船上岸拆解,标志着贵州省乌江干流上的渔民全部转产上岸。
主动担起“上游责任”,贵州禁渔勇于当先。贵州赤水河流域作为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201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禁渔工作,第一年就完成习水、仁怀、赤水三县(市)17个乡镇(街道办)291户捕捞渔民转产上岸工作,为长江流域全面推动禁捕退捕工作探索路子。
乌江源百里画廊风景区
全面禁渔后,赤水河流域鱼类资源逐年丰富。据赤水河切角垭人工监测点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胭脂鱼从往年的偶尔发现甚至没有发现,到前年发现两尾,去年已经发现了5尾,今年发现超过5尾以上。鱼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种群结构趋于优化,目前已发现鱼类169种,其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43种。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贵州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高频次、多层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禁捕退捕工作。压紧压实责任,成立省级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各级政府设禁渔工作专班,全力落实禁捕退捕工作。
截至2020年8月28日,农业农村部信息系统锁定的贵州省2548艘渔船、2494名渔民已全部转产上岸,退捕率100%;2228名有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全部就业(含务农),转产就业率100%,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331人,社会保障率93.46%。
“退捕上岸,我拿到了近3万元补助。现在常去村里的辣椒基地务工,一个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最近正在计划和一家农牧企业合作,建设养殖基地代养生猪。”住在乌江瓮安段江界河边的退捕渔民王兴林说。
铜仁市碧江区退捕渔民兰顺华捕鱼40多年,退捕之后在街道办的养殖技能培训班学会了养鸡。“以前人家叫我渔客,现在我也是养殖场的老板了。”兰顺华对新生活充满希望。
上岸就业有出路,长远生计有保障。做好安置保障,贵州印发《贵州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组织参与农村产业革命等方式,妥善解决退捕渔民转产安置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开展职业培训475人次、职业介绍1223人次、专场招聘会16场。
为改善流域水体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贵州省2017年全面启动全省域的网箱养殖清理取缔工作,各级政府共投入逾18亿元,至2018年5月15日共拆除网箱33463亩,实现了省内全流域“零网箱”。
“网箱拆除后,我在村里流转了30多亩土地种葡萄。”息烽县流长镇长涌村村民邓华新干了8年网箱养殖,对他来说,“洗脚上岸”种葡萄还是头一回。
确保退捕退网渔民上岸后稳得住、能致富。在就业安置过程中,各地政府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网箱养殖户进行扶持,还邀请农技专家,对转产渔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我的葡萄园每亩获得2000元的补贴,2020年葡萄已经挂果两万多斤,约有20多万元收入。”邓华新满面笑容地说。
强化部门联合执法,贵州下发《关于开展贵州省长江流域非法捕捞高发水域首轮联合巡查执法行动的通知》,组织各级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行动打击非法捕捞,保持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的高压态势。
以生态为先,强抓大保护,贵州在境内长江流域全面落实“十年禁渔”,推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护寨保洁队队员、六冲河化屋村河段巡河员在清扫河岸垃圾。
铁腕治污换新颜 一江清水入长江
南源三岔,北源六冲,奔腾于黔北大地的乌江,宛若游龙,兼纳百川,浸润人心。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两岸青山环抱,六冲河水涓涓流淌,水清景美,映射了贵州境内良好生态。
当天,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涂志江为总书记介绍了乌江水质情况。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乌江水样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数值均低于Ⅰ类水质标准。涂志江说,这表示乌江水质是高于Ⅰ类标准的。
乌江水清,则贵州水清。作为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乌江全长1044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58.5%,横穿贵州7市州47县区,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流域地区,国家重点流域三峡库区上游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控制单元,肩负着保护长江上游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贵州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决扛起上游责任,持续加强乌江流域磷污染防治、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态修复。
王淋锋是黔南州瓮安县雷打岩工业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维护人员。每天,他的工作是即时通过水质监测机器,来监测瓮安县瓮安河的水体水质安全。“我们会实时监测进水的成分参数,每两小时上传一次数据,保证水体水质安全。”王淋锋说。
作为乌江流域重要支流,2018年6月,瓮安河结束了长期劣五类水质的历史,昔日因总磷含量超标而远近闻名的“牛奶河”,重新换新颜。
从建成全国领先的生态沉降坝,到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经验的“莱茵河”模式,再到引进国内先进团队处理生活污水,每一个创新举措都是为了保护瓮安河流域水质安全,保证一汪清泉汇入乌江。
素有“亚洲磷仓”之称的瓮安,磷矿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按照国际惯例,以堆存为主的磷石膏处理模式,对环境有很大的威胁。
针对磷石膏处理的世界性“痛点”,贵州率先提出“以渣定产”,实施《贵州省磷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结合“三磷”排查整治和消灭劣V类水体工作开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域总磷超标问题。
3年的时间,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逐步破解。
“2020年,磷石膏消纳量与产品生产量实现年度产消平衡,有效遏制了磷石膏堆存量的增长势头,乌江流域磷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杨同光说。
曾经,乌江因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成为贵州八大水系水质达标率最低的河流,乌江变“污江”,一度拉响生态“警报”。
家住红花岗区湘江河沿岸的罗萍,亲眼目睹着近些年湘江河周边的生态变化,感触颇深。“以前无论是河中,还是河岸,到处都是垃圾,沿岸臭气熏天,我们根本不愿去河边。现在好了,水变清了,不发臭了,吃完饭也有了好去处。”现在,只要天气好,每晚吃了饭后,罗萍都会和女儿到河边散步,微风拂过,让人感觉很清爽。
湘江,乌江左岸一级支流,绕山穿越整个遵义城,曾因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垃圾、生活污水的直排,水质受到严重威胁。
六冲河化屋村河段
自2017年始,遵义市加强生活污水处理,保证湘江河水质安全。全市湘江流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3.9万吨,目前总处理能力达55万吨;全市雨污管网建设持续推进,仅2019年中心城区就建成污水管网201.3公里,雨水管网81.525公里,雨污管网得到进一步完善。
铁腕治污,频出组合拳,小到一条溪流,大到乌江全流域,贵州加大治理力度,加强水生态修复,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部署。
“那些年,网箱就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铺在江面上,水质浑浊,没走到江边,就能闻到一股腥臭味。”息烽县流长镇长涌村高玉山曾经是乌江上的网箱养殖户,他说:“每年三四月份,江水翻滚,这时候就会看到江水是黑的,乌江成了‘污江’。”自网箱拆除后,乌江水质逐渐变好,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高玉山不仅在乌江边经营一家餐饮店,还流转了一片地,搞种植。“日子过得还不错,算小康生活了吧!”他说。
多年来,贵州统筹考虑乌江流域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2019年至今,乌江流域1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4.7%,较2017年水质(优良率为73.7%)提高了21%,无劣Ⅴ类水质断面,2020年,乌江干流水质首次达到年均值II类,实现了一江清水送长江。
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乌江源百里画廊风景区,游客拍照留念。
【链接】乌江流域治理
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全长1044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在贵州境内森林覆盖率58.5%,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2020年,我省乌江干流水质首次达到年均值II类。首要污染物总磷2020年年均浓度为0.07mg/L,相比2012年下降93.0%。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2020年年均浓度为1.1mg/L,相比2012年下降28.6%,氨氮2020年年均浓度为0.03mg/L,相比2012年下降75.0%。
(2021年2月1日最新数据,由省生态环境厅提供)
更多新闻
·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幸福吉祥祝伟大祖国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