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乡干啥?毕节彝族兄弟俩做起了“网红”!

贵州日报 2021-10-18


4月20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了《贵州毕节:彝族兄弟俩回乡做“网红”》,全文如下:


彝族兄弟俩陈远福和陈远洋在老家和家人一起拍摄短视频,这成为了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这两天,彝族兄弟俩陈远福和陈远洋正忙着和一大家子用水泥硬化房前的院坝,这是他们实现自己“网红”计划的一步。“卫生弄好后,看起来也舒服一些嘛。我们准备再买些厨用‘道具’,在家门口拍美食短视频,争取以后带货家乡土特产。”29岁的哥哥陈远福说。


陈家两兄弟家住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戛木社区卜塘组,这个寨子有91户340多人,彝族、满族群众人口超过一半。卜塘组的地势为一处山凹,被周围的群山所包裹,2018年以前,这里除了出行难,更没有基站通信网络覆盖,电话打不通、网上不了,整个村寨仿佛与外界隔绝。


陈远福说:“我们之前打个电话,需要翻过一座山坡走到隔壁村寨才行。或者运气好的时候,空中飘来一点信号,我们偶尔能打电话。”他们一大家人常年在外打工,不太愿意待在这样的农村。


去年春节以后,陈家两兄弟却决定留在村里发展,产生这个想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村里“有了网”,方便他们做网络短视频运营。通达的网络得益于2018年开始当地政府帮助卜塘组覆盖光纤和4G网络,让当地老百姓在信息时代不掉队。


“村寨建网络基站也不是容易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百里杜鹃有关负责人葛支县说,修建部分基站时,一些村民对“辐射”有误解,出现了阻工现象。工作人员和当地村干部走进村民家耐心解释和引导,争取了村民们的支持。此外,为了让基站信号覆盖最佳,公司把地址选在一座垂直海拔有200米高的山头,由于山坡太陡,工人们需要徒步2个小时到山顶作业,总重量约7吨的钢架材料只能用人背马驮的方式搬运。


基站工作人员在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戛木社区卜塘组检修设备   图片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百里杜鹃分公司提供


“我儿子在外上班,想他的时候就打个电话或者用网络视频聊天。”曾参与基站修建工作的卜塘组村民洪永前说,自家使用的是网络电视,家里装有WIFI,为了怕出门流量不够,他还办了两张手机卡。


现在,50岁的洪永前成了半个“网虫”。他说,自己在家经常用手机看新闻,同时还爱上了网购。“一个是胶手套、一个是插秧鞋,买来做农活更方便。”洪永前边说边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这几天在网上的收获。


网络条件的变化还给当地医疗服务带来了更多便利。从医20余年的戛木社区卫生室村医周松说,现在,村民一个电话就可以向他提前咨询一些就医看病问题。村卫生室还开通了卫生专网服务,村民们的门诊报销情况可以在网上实时查询,方便他们进行门诊补偿。


“我们现在还准备推广一个App,走到村民家里做好公共卫生服务体检后,就可以实时上传数据,不用来回登记折腾。”周松说。


卜塘组村民的网络生活变化只是中国不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工作背后的一个小故事。以百里杜鹃管理区为例,近两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已实现行政村、30户以上自然村移动基站基本覆盖,当地还在一些旅游景区逐步推广5G网络信号覆盖。


2020年12月初以前,贵州省已累计建成10万个县级以下4G基站;截至去年底,贵州全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20721个,更多大山深处的农民如今已能方便地“走在田间用手机上网、看新闻”。


卜塘组现在网络信号通畅,陈家俩兄弟介绍,手机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拍摄工具,以方便剪辑和网络传输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现在,陈远福和兄弟陈远洋各自运营一个短视频账号,他们买来多部手机,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拉着一家老小出镜,以此获得流量关注创造收入。这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业想法。


“现在我们粉丝最多的账号已经突破了30万,我们也期待留在家乡能闯出一个未来。”陈远福说。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添元 李娟
统筹:晏海艳‍
编审:田旻佳

更多新闻

· “不妥协”的特斯拉,深夜道歉

· 放射性物质超标!日本禁售这种鱼

· 为她们点赞!贵州这些个人和集体获全国表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