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层面37项任务清单,全文如下:
1、实施国家高速公路“补断畅卡”工程,加快建设贵南、盘兴等高铁项目,启动贵广铁路达速改造工程,建成贵阳龙洞堡机场三期工程,开展水利“百库大会战”,天然气管道联通67个县,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新建5G基站2万个,“六网会战”完成投资2000亿元左右。2、选派200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农技服务,选聘100名各类“产业导师”助推乡村振兴。3、倡导绿色出行,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加强充电桩建设。4、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360万亩、石漠化治理6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980平方公里,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000亩。5、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78%。6、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改善县乡公路路面6000公里,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7、完善居住证制度,积极引导易地搬迁人口落户城镇,对暂时不愿意落户的,为其办理居住证和市民证,享受同等公共服务待遇。8、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取得实效。9、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3700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2400万亩和产值450亿元、特色林业产业基地新造和改培274万亩。10、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25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只增不减。11、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加强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270个。12、建设50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同步开展30个左右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13、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深入实施“大场带小场”行动,加快65个省级生猪重点项目和“三个100万”生猪项目产能释放。14、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5%。15、以“三改”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6.8万户,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16、新建57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88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17、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75万套,加大租赁住房供给,更好解决城市新市民和年轻人住房问题。19、职业院校“订单班”就业不少于1万人。围绕我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建设发展需要,组织各高校新申报本科专业20个。20、提质扩能40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21、改造提升50个标准化养老院,新增1万张护理型床位。2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人。24、创建易地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100个,改造提升旅游景区示范厕所100个。25、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50座。26、加强无障碍人行通道、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建设。27、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28、实施政务服务数据融通攻坚工程,公布第二批“全省通办”事项清单,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深化拓展“跨省通办”,与川、渝、滇、藏实现全面无障碍通办,推动市县与东部协作区域、劳务输入地实现总计5000个事项通办。29、提升一网办深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市场监管、税务、医保、教育、人社、农林等领域200项以上事项在贵州省政务服务网“全程网办”。30、建设全省统一的线下服务窗口,除涉密和特别复杂事项外,“一窗办”分类受理事项比例达90%。32、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加快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建设,形成“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33、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对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低俗婚闹、赌博迷信等陈规陋习进行专项整治,引导各地完善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制定红白喜事标准规范,大力推广“道德红黑榜”等有效做法,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4、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实施以村“两委”为重点的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35、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36、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加快构建中心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37、建成150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2000个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