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聚焦贵州正安:吉他出深山 弹奏致富曲

贵州日报 2022-06-30

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吉他出深山 弹奏致富曲(劳务品牌促就业⑥)——贵州正安县建设劳务品牌,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报道了位于贵州正安县的国际吉他产业园,一年生产吉他600万把,占全国20%,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靠“正安吉他工匠”这一劳务品牌,正安得以兴起吉他产业,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路。全文如下:




铿铿锵锵,嘈嘈切切。一把吉他,正在接受检验。


“嗯?”伴着一声疑问,18岁的李佳林放下刚造好的吉他,埋头仔细端详。作为品质检验师,每天要经手四五十把吉他。没一会儿,只见她嘴角上扬,“找到了!下弦枕磨得不精细,有不到1毫米的误差,音质略微失准……”


位于贵州正安县的国际吉他产业园,一年生产吉他600万把,占全国20%,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安吉他做出名堂,根本在于一名名精益求精、务本求实的吉他工匠。”县就业局职业能力建设负责人陈坤华说,依靠“正安吉他工匠”这一劳务品牌,正安得以兴起吉他产业,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政府动员返乡创业

集聚形成用工队伍


正安地处黔渝交界,山高谷深,人多地少,曾是深度贫困县。1987年,正安当地人成规模南下广东务工,开启贵州有组织劳务输出之先河。陆陆续续,一个60余万人的县城,常年有20余万人在外务工,其中6万余人流向广东吉他行业,不少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2012年,正安启动“筑巢引凤”工程,号召同乡返乡创业,吉他产业顺势而生。“老家建起吉他产业园,墙内的事企业管,墙外的事政府包。”加之租金、税收、营商环境建设等系列优惠政策落地,长期在外的刘江波,加入第一批返乡创业大军。


2016年3月,他创办的贵州金韵乐器有限公司入驻投产。“吉他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用上机器,将近七成的工序还得靠手工。”除了自己带来的技术骨干,他直接在园区周边招工,“先后扩建3条生产线,招了快200人,以本地妇女居多。”


从吉他制造到销售、物流等配套产业,短短几年,已有104家企业进驻园区,年综合产值60亿元,完整的吉他产业链日趋成形。


“政府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定位清晰,政策优惠,这是最吸引人的。”陈坤华介绍,凭借200多道工序,一把把品质精良的吉他走出深山,直接集聚形成稳定的用工队伍,“就地解决就业9242人,其中6690人稳定脱贫,辐射带动就业近10万人,正安成了有名的吉他生产地。”


2019年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上,“正安吉他工匠”这一劳务品牌正式推出。“不仅仅局限于吉他制造,包括从事吉他产供销、上下游的工人,都是正安吉他工匠,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得精益求精,踏实去做。”陈坤华说。


以老带新提升技能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合桶这道工序,要把面板、侧板、背板粘在一块儿,让三条中轴线合而为一;音梁要修得一般高,不然塞下去有缝,难倒是不难,但讲究精工出细活……”单听讲解,还以为是老工匠,细问才知入行刚满一年,名叫郑维琴,住在园区边上。


到贵州金韵乐器有限公司上班前,郑维琴从未接触过乐器。因为丈夫长期外出闯荡,带娃、照顾老人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上班后,郑维琴跟着技工学合桶。最初一天只能做两三个,还得来回返工;坚持了一个多月,逐渐有些起色;半年之后,一天能做30多个,鲜有不合格的。看到月薪3000多元,郑维琴十分开心。


刘江波公司的女职工占比达到七八成,公司实行“师带徒”“老带新”,十分管用,“公司还聘请制造大师,通过成立工作室,储备新人才,攻关新技术。”


为引导企业重视人才培养,政府定期组织申报市级、省级吉他大师工作室。“申报成功的,给予10万元资助,全县已有12家。”陈坤华介绍,政府还引导校企合作,提升正安吉他工匠整体技术水平。


“学校有乐器维修与制造专业,还有吉他实训基地,教学生制作手工吉他。”初中毕业,李佳林进入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经过3年学习,直接被贵州金韵乐器有限公司“抢走”,担任吉他品质检验师,“有职业证书,工资比普通技工高。”


校长张信强介绍,早在2018年,学校在全县首设吉他制作专业,为园区输送人才。“围绕教材编写、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跟17家园区企业达成合作,精准对接用人需求。”


制定相关考核标准

力争构建行业规范


吉他工匠基本靠手艺吃饭,但如何评判水平高低,国内一直没有统一标准,给劳务品牌健康、规范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本地工人进厂,曾有不少人制作的产品过不了质检,只能返工。”刘江波回忆,个别企业甚至一把火烧掉,就是要把质量二字刻在工人心里,绝不让一把不合格的吉他流入市场。


2019年10月,首届中国吉他制作大赛在正安举办,来自全国的300余名吉他工匠同台竞技。“这是吉他制造沟通交流的平台,不少本地工匠拿了奖。”陈坤华表示,通过一系列吉他技能大赛,更能看清对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的迫切。


前不久,由当地人社局同职校等起草的《吉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获省里批准。“主要针对吉他涂装、研磨、装配等5个工种进行考核,达标后颁发专项能力证书。”张信强说,目前正组织考评员集中学习,开展第一批吉他工匠考核。


“政府会继续引导职校和行业,朝着构建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努力,争取出台职业技能标准。”陈坤华说,要为正安吉他工匠打开成长空间。


弹出技能就业的动人乐章

袁芳


正安县吉他产业的兴旺,离不开“正安吉他工匠”劳务品牌的助力。二者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正安县通过摸底调查发现,仅在广州吉他行业务工的正安员工就有2万多人。因此,正安县决定打造产业园,吸引在外从事吉他行业的同乡返乡创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意识到人才支撑的重要性。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全国较早开设吉他制作专业的学校,为吉他产业发展培养设计、制作、销售、管理等专业技能人才,并输送到正安吉他工业园区就业。


通过大力实施吉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不断加强吉他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支持企业加强吉他制造技能培训,正安县聚集起一批高水平的吉他工匠。正是凭借正安吉他工匠的高超技能、精湛技艺,一把把品质精良的正安吉他赢得了全世界吉他爱好者的青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安吉他工匠”劳务品牌也闯出了名头。


不少人惊叹,如此质量上乘的吉他,由贵州大山深处的农民工制造,是一个奇迹。“正安吉他”劳务品牌解决就业9242人,受益人口以园区周边20个村组和经开区易地扶贫搬迁点为中心,覆盖全县19个镇(乡、街道)。如今,“正安吉他工匠”劳务品牌用心、用情弹奏出新时代技能就业、返乡创业、增收致富的动人乐章。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为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记者李心萍采访整理)

编辑:王培 刘添元

统筹:晏海艳

编审:田旻佳

更多新闻

· “开门红”!元旦假日贵州实现旅游收入45.51亿元

· 免费、大幅降价!贵阳千余个停车位夜间收费调整

· 全国第5位!贵州这件事又传来好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