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丨贵州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观察之四

贵州日报 2022-06-30


近日,位于贵安新区在建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安中心项目,B、C栋大楼正在进行室外环境、设备调试等收尾工作,不久即将投用。随着科创城建设的加速推进,贵州布局数字产业的一个新地标也正在形成。


俯瞰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一隅


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无穷动能。

春节前夕,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贵州要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这为贵州如何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明确了方向。

充分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贵州重点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新基建、数据价值化,不断加快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义龙厂区内的机械臂正在作业

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

“这是我们历时近8年时间,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出的科技产品。”2月17日,在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总经理向黔新拿着刚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记者介绍,传统的正极材料像葡萄一样攒成一团,而公司研发的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像鹅卵石,晶体粒径更大,在产品的结构稳定性、高低温循环性、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我们研发的产品与日本、韩国等国相比,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方向和体系,具备良好竞争优势。”正如向黔新所说,公司研发的正极材料,先后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贵州省专利金奖等多项荣誉,并成为国内众多领先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正极材料供应商。

向黔新表示,多年来,公司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鼓励贵州大力实施“科技入黔”,文件的出台,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未来,企业还将不断提高材料的安全性,以帮助电动汽车提升续航里程,降低成本。

新时代,贵州不断依托数字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对接产业化,促进现代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区域创新能力、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均提升2位;研发投入强度连续5年增长,达0.9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34.02亿元,同比增长16.8%。

省科技厅厅长廖飞表示,新国发2号文件对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将通过关键技术、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四个培育’,在结构调优、总量做大、龙头建强、股权化债等方面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贵阳高新区的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通过声光电技术在市民面前铺开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前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慧 摄

激活数字产业大发展

2月15日,全省纳入工信部统计监测的390家规上软服业企业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100%,这也为确保一季度全省软服业增速达25%以上,全力实现“开门稳”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全省规上软服业典型企业的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春节后更是争分夺秒谋划新一年的发展。

“1月,公司实现产值9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6%,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3.5亿元,力保‘开门稳’。”公司总经理杨云勇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形成的集约化建设、共性化设计、模块化提取等独特优势,坚定不移走市场化拓展道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及云上贵州品牌矩阵,实现全年产值21亿元的目标。

好消息接踵而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贵州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观众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参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旷光彪 摄

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将作为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并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数字经济依靠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2021年,贵州软服业软件业务收入增长59.3%,增速位居全国第一;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7.8%、18.8%、7.1%。

眼下,全省大数据系统充分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正在部署谋划大力推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实现数字产业大突破。


加速传统产业新升级

贵阳长之琳,一家专门从事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的国家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飞机、发动机零部件。

“飞机、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都是用钛合金,在700多度的高温环境中加压成形,而且对温度要求很严格,不能有一点偏差。”公司总经理程智宇说,传统的钛合金热成型工艺,都是靠工人师傅的经验来调节温度加工产品,很难达到精准温度,很容易导致产品报废,浪费原材料。

随着公司生产线的智能升级,工人们不仅能及时监控和分析炉温,还能实时看到生产线上零部件的各种信息,大大增加了产品合格率,保证了质量和稳定性。原来生产一个产品需要花费三天,现在只需要两小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了新发展。今年开年,贵阳长之琳就接到6000万元的订单。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加速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乘数效应,近年来,贵州通过“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推动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截至目前,已累计形成标杆项目401个、示范项目4234个,带动8485户企业开展融合,推动2.3万余家企业上云。

“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立身之本,而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强大动力支撑。”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娄松说,在新国发2号文件的引领下,我省将持续纵深推进“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创新应用,推动“上云用数赋智”,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


撰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帅

编辑:任诗音 胡凯瑜 

统筹:胡莹

编审:闵捷

更多新闻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丨贵州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观察之二

· 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丨贵州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观察之三

· 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丨贵州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观察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